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509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包括冲击波发生器(1)和高压脉冲源(3);所述高压脉冲源(3)向冲击波发生器(1)施加高压脉冲信号;基于液电效应,所述冲击波发生器(1)产生冲击波,并传递给模具(4),使模具(4)内的浇铸工件(5)脱模;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水中高压脉冲放电产生机械效应强大的冲击波(液电效应),并将其聚焦传导到浇铸工件实现脱模。相比于传统方案,液电冲击波具有频率范围宽、峰值强度高、重复性好、脱模速度快和调控灵活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铸造,具体是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1、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而成型模具是指依据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模具,用压制或浇灌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

2、目前常用的大型浇铸工件(轧辊)脱模方法主要为机械脱模,包括天车撞击或者直接敲击,但是这类机械脱模方式可控性较差,对于复杂形状的工件可能会造成模具损坏或工件变形,而且存在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故需研制新型脱模装置以提升脱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包括冲击波发生器和高压脉冲源。

2、所述高压脉冲源向冲击波发生器施加高压脉冲信号。

3、基于液电效应,所述冲击波发生器产生冲击波,并传递给模具,使模具内的浇铸工件脱模。

4、所述冲击波发生器包括电极装置、液体放电介质、水囊、侧边绝缘层、接触板。

5、所述电极装置的一端与高压脉冲源电气连接,另一端伸入液体放电介质中。

6、所述水囊内盛放有液体放电介质。

7、所述水囊放置在接触板上。

8、所述接触板和侧边绝缘层组成用于支撑水囊的腔体。

9、所述接触板的下表面与模具贴合,将冲击波传递给模具。

10、进一步,所述电极装置接收到来自高压脉冲源的高压脉冲信号后,在液体放电介质内放电,使液体放电介质发生击穿并形成等离子体通道。

11、所述等离子体通道向外膨胀并挤压周围液体,从而产生冲击波。

12、所述水囊内产生的冲击波汇聚至接触板,并通过接触板传递至模具。

13、进一步,所述接触板和侧边绝缘层组成的腔体的截面形状为椭球面。

14、所述电极装置的放电中心位于椭球面的第一焦点位置,从第一焦点发出的冲击波经椭球面反射后,传播汇聚到第二焦点位置。

15、进一步,所述接触板和侧边绝缘层组成的腔体的截面形状为抛物面。

16、所述电极装置的放电中心位于抛物面的焦点位置,从焦点发出的冲击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沿着平行于抛物面开口方向传播,接触板将反射后平行于抛物面开口方向传播的冲击波传达给模具进行脱模。

17、进一步,所述水囊内充满液体放电介质,从而与接触板、侧边绝缘层紧密贴合。

18、进一步,所述水囊上开设有用于注入液体放电介质的注液口。

19、所述侧边绝缘层开设有开口,使注液口暴露在外。

20、进一步,还包括电缆。

21、所述高压脉冲源与冲击波发生器通过电缆连接。

22、进一步,所述冲击波发生器还包括电缆接口和环形卡箍。

23、所述水囊通过环形卡箍与电缆接口固定连接。

24、所述环形卡箍还用于固定电极装置。

25、进一步,所述接触板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

26、通过这些定位孔,所述接触板与模具螺栓连接。

27、进一步,所述水囊采用弹性材料。

2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液电冲击波的脱模技术,即利用水中高压脉冲放电产生机械效应强大的冲击波(液电效应),并将其聚焦传导到浇铸工件实现脱模。相比于传统方案,液电冲击波具有频率范围宽、峰值强度高、重复性好、脱模速度快、调控灵活、压力波定向可控的特点。该技术通过专门的聚焦装置即可实现冲击波的定向控制,适用于多种不同材料的工件,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波发生器(1)和所述高压脉冲源(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101)接收到来自高压脉冲源(3)的高压脉冲信号后,在液体放电介质(102)内放电,使液体放电介质(102)发生击穿并形成等离子体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106)和侧边绝缘层(105)组成的腔体的截面形状为椭球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106)和侧边绝缘层(105)组成的腔体的截面形状为抛物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104)内充满液体放电介质(102),从而与接触板(106)、侧边绝缘层(105)紧密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104)上开设有用于注入液体放电介质的注液口(10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发生器(1)还包括电缆接口(103)和环形卡箍(10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106)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0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104)采用弹性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波发生器(1)和所述高压脉冲源(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101)接收到来自高压脉冲源(3)的高压脉冲信号后,在液体放电介质(102)内放电,使液体放电介质(102)发生击穿并形成等离子体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106)和侧边绝缘层(105)组成的腔体的截面形状为椭球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106)和侧边绝缘层(105)组成的腔体的截面形状为抛物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冲击波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1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显东郑炜炀郑鹏赵子翔宋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