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羊毛纱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1168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超细羊毛纱线及其生产方法,纱线纱支为100~120Nm/2,单纱捻度为1050~1200t/m、Z捻向,股纱捻度为480~550t/m、S捻向,其生产方法,包括毛条复精梳→一次混条→二次混条→四道针梳→三道粗纱→细纱→络筒→并线→倍捻→摇绞→检验等工艺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精选了超细羊毛原料,同时确定了合理的纱线支数和捻度,在纺纱工艺上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并优选了工艺参数,成功地制成优质低耗的120Nm/2超细羊毛纱线,纱线条干<15%,抗起球≥3级,其细纱截面纤维根数仅为28根,远远低了国际常规36根的限度,从而不仅提供了一个品质优秀、性价比高的新毛纱产品,并为充分利用、合理开发紧俏的羊毛资源,提供了有益的纺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羊毛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以超细羊毛纤维纺制成超细羊毛纱线进而织成的薄型羊毛面料和织物,细致、柔 软、体贴、舒适,不仅具有极好的保暖吸湿功能,而且具有伸縮适度的张力,是目前深受市埸 和消费者青睐的高档毛织物产品。然而,现有的超细羊毛纱纺制工艺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纺 制超高支毛纱要求羊毛纤维细,细纱截面根数不低于36根,原料成本高,而超细羊毛是稀 缺自然资源,市场供不应求,因而限制了产品的大量开发。若使用纤维较粗的羊毛,则纺纱 中细节多易断头,加上丝光毛纤维抱合力差,纱线易起毛球,影响产品质量和制成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合理利用超细羊毛资源,提高超细羊毛织物产品的制成率、完好率和性价比,而提供一种新型的。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种超细羊毛纱线,其特征是纱支为100 120Nm/2,单纱捻度为1050 1200t/ m、Z捻向,股纱捻度为480 550t/m、S捻向。 所述纱线的原料羊毛是丝光防縮羊毛或巴素兰羊毛或普通羊毛,平均细度为 15. 0 16. 5 ii m,离散系数为21. 0 22. 5 % ,平均长度为75 80mm, 30mm以下短毛率2 3%。 上述超细羊毛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毛条复精梳一一次混条一二次混条一四道 针梳一三道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并线一倍捻一摇绞一检验等工艺步骤,其特点是在所述 毛条复精梳、一次混条、三道粗纱、细纱、络筒和倍捻后分别进行养料;在一次混条后采用 0. 25%纤维抱合增强剂配制成适当的油水剂加入到毛条中,同时在细纱钢领圈上揩白油; 对牵伸装置的皮辊采用硬度较小的皮辊。 所述牵伸装置的皮辊硬度采用肖氏硬度70。 75° 。 所述养料具体工艺为毛条复精梳后增湿养料8小时, 一次混条后加油养料12小 时,三道粗纱后回潮养料48小时,细纱后回潮养料24小时,络筒后回潮养料48小时,倍捻 后回潮养料60小时以上。 纺纱过程中,车间温度控制在25 28t:,相对湿度前纺控制在75 80%,后纺 控制在65 75%。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从长度、细度、短毛率等方面精选了超细羊毛原料, 同时确定了合理的纱线支数和捻度,在纺纱工艺上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并优选了工艺参 数,如在纺纱工艺中采用多间歇-六次养料,以保证纱线条干均匀光洁;在纺纱前道采用 0. 25%纤维抱合增强剂配制成适当的油水剂加入到毛条中,同时在细纱钢领圈上揩白油, 另外,对于牵伸装置的皮辊采用特制的硬度较小的皮辊,加强了边缘纤维的有效控制。解决了丝光毛纤维抱合力差、纺纱中细节多易断头的难题,并提高了纱线抗起毛球性;从而成功 地制成优质低耗的120Nm/2超细羊毛纱线,纱线条干< 15%,抗起球> 3级,且其细纱截面 纤维根数仅为28根,远远低于国际常规36根的限度,大大节约了宝贵的超细羊毛原料。应 用本纱线织成的织物较现有普通毛纱织成的织物更轻薄细腻、滑柔飘逸、手感柔软、滑糯, 穿着更舒适。因此,本专利技术为超细羊毛纱提供了一个品质优秀、性价比高的新品种产品及其 纺制方法,并为充分利用、合理、经济地开发紧俏的羊毛资源,增加羊毛制品花色品种,满足 市场的需求作出了贡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A,纺纱原料,选用超细丝光防縮美丽诺羊毛,其纤维平均长度76. 78mm,平均细度 16. 31 iim,离散系数21. 53%,30mm以下短毛率2. 21%。B,纺纱,纺制成捻度为1186t/m、Z捻向的细纱,然后合股成捻度为518t/m、S捻向的股纱,纱线支数为120Nm/2。 纺制工艺步骤为 ①,原料预处理,丝光防縮处理。 ②,毛条复精梳,精梳毛条在增湿间养料48小时。 ③, 一次混条,采用B412混条机,将羊毛喂入8根,出条重量控制在21g/m (±0. 6),加油水混条保证纤维下机回潮率在17 % 18%;针板型号10#,牵伸倍数8. 08倍,罗拉隔距45mm,巻绕往复牙为39T/40T,皮辊加压为8kg。 —次混条采用0. 25%纤维抱合增强剂配制成适当的油水剂加入到毛条中养料12 小时。, 二次混条,主要是充分混合均匀,充分发挥并合作用,以控制毛条重量不匀 率在1 %以下。采用B412混条机,将第一次混好的羊毛喂入7根,出条重量控制在18g/ m(±0. 3);针板型号10#,牵伸倍数8. 08倍,罗拉隔距40mm,巻绕往复牙为39T/40T,皮 辊加压为8kg。 ⑤,四道针梳,采用68型四道针梳机,将混条后的精梳毛条在充分混合的基础上 通过多次并合,牵伸与梳理,制成纤维排列平顺迎且紧密,色泽和品质充分混合均匀、条干 均匀的条子。针梳机的主要工艺参数如下项目B423B432B442B452总牵伸(倍)8. 087. 296. 245. 23并合数(根)7432出条重量(g/m)15. 28. 33. 91. 5前隔距(mm)363636-皮辊加压(kg)888-车速(m/min)606060-⑥,粗纱,采用FB441型搓捻式粗纱机,双根喂入,适中外表光洁,毛羽少,张力提高,减少断头、发毛和意外牵伸,纺成的细纱强力好、条干好c 粗纱机的主要工艺参数如下 项目总牵伸(倍) 并合数(根) 出条重量(g/m) 加压(kg) 最终粗纱条干FB441 ( — ) 4. 48 20. 67FB441 ( 二 ) 4. 08 20. 33FB441 (三)4. 0920. 16第一档l重锤第一档l重锤第一档l重锤 cv% 6. 12纺成粗纱后,送至粗纱增湿间回潮养料48小时。⑦,细纱,采用上海二纺机厂生产的FB502型细纱机,牵伸部分为绪森摇架。主要 工艺参数为实纺支数120. ONm,总牵伸19. 28倍,后区欠伸1. IO倍,捻度1186t/m、Z向,罗 拉中心距为105X90mm,锭速6800r/min,中凹槽1. Omm,钢丝钩34号,隔距±央4. Omm。测得 细纱条干CVX值为19. 44%。 纺成细纱后,送至细纱间回潮养料24小时。⑧,络筒,采用自动络筒机ESPER0,车速650m/min,电子清纱范围N 6. 8, DS 2. 3, LS 2. 6, DL 1. 4, LL 45, -D 38, -L 45。 回潮养料48小时。⑨,并线,采用并线机AES,车速350m/min,张力片放张力空盘。⑩,倍捻,采用GEMINIS型倍捻机,车速8000r/m,设计捻度518t/m、捻向为S向,导纱轮第2档,张力号2 回潮养料64小时。 (ll),摇绞。 本实施例丝光防縮超细美丽诺羊纱成品经检测,其主要技术指标列表如下 <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 本成品羊毛纱截面纤维根数,根据计算公式n = 917000/d2XNm,公式中n为羊毛 纱截面纤维根数,d为羊毛细度,Nm为羊毛纱支数。 计算:n = 917000/16. 312X 120 = 28. 73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细羊毛纱线,其特征是:纱支为100~120Nm/2,单纱捻度为1050~1200t/m、Z捻向,股纱捻度为480~550t/m、S捻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超细羊毛纱线,其特征是纱支为100~120Nm/2,单纱捻度为1050~1200t/m、Z捻向,股纱捻度为480~550t/m、S捻向。2.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超细羊毛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的原料羊毛是丝光防缩羊毛或巴素兰羊毛或普通羊毛,平均细度为15.o—16.5 u m,离散系数为21.o一22.5%,平均长度为75—80mm,30mm以下短毛率2—3%。3.一种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超细羊毛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工艺步骤毛条复精梳一一次混条一二次混条一四道针梳一三道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并线一倍捻一摇绞一检验,其特征是在所述毛条复精梳、一次混条、三道粗纱、细纱、络筒和倍捻后分别进行养料;在一次混条后采用o.25%纤维抱合增强剂配制成适当的油水剂加入到毛条中,同时在细纱钢领圈上揩白油;对牵伸装置的皮辊采用硬度较小的皮辊。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细羊毛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毛条复精梳后增湿养料8小时,一次混条后加油养料12小时,三道粗纱后回潮养料48小时,细纱后回潮养料24小时,络筒后回潮养料48小时,倍捻后回潮养料60小时以上。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细羊毛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装置的皮辊硬度采用肖氏硬度70’一75’。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细羊毛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纺纱过程中,车间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前纺控制在75—80%,后纺控制在65—75%。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细羊毛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次混条,采用B412混条机,将羊毛喂入8根,出条重量控制在2lg/m(±o.6),加油水混条保证纤维下机回潮率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淦新李茹珍吴帼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新毛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