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1039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为特异性状稻种资源发掘,步骤二为新种质骨干亲本创制,步骤三为“双向”分离表达,单隐性相对性状剔除法,步骤四为优良性状平衡选择。本发明专利技术收集来自云南1450—1650米温凉稻区籼稻或偏籼资源,与低热河谷稻区材料进行表观形态鉴定,筛选与之性状互补的优异材料,创建香软米育种中间材料和骨干亲本储备遗传距离较远的、不同生态型的亲本群体,把遗传距离远的优异基因导入云南香软米材料,根据相近生态型稻种的生理特点,提高亲和力,增加血缘渗透融合,创建基因类型丰富多样的骨干亲本,选择相对性状明显的“粘+糯”“有色对无色”双亲组配杂交,选择或剔除隐性性状材料,可提高育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遗传育种设计,具体是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1、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谷总产居于世界前列,此外,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稻米消费国,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长期以来,水稻育种的首要指标是高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与日俱增,生产上也由单一的追求高产向优质稳产并重的方向转变,“好吃、好种”也成为水稻品种科研和育种新的风向标,大米中90%的成分是淀粉,而淀粉又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最重要的因素,香型软米直链淀粉含量较低,其米饭香味浓郁、富有弹性且冷后不回生,因此深受市场的青睐。

2、此外,现有的选育方法在使用中还具有以下缺点:

3、(1)现有的选育方法中香软米育种中间材料和骨干亲本储备遗传距离较近,并且无法选择不同生态型的亲本群体;

4、(2)现有的选育方法亲和力较低,无法创建基因类型丰富多彩的骨干亲本;

5、(3)现有的选育方法育种效率底下,无法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符合目标性状的纯合基因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方法。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特异性状稻种资源发掘,用“云贵高原温凉稻区资源对比鉴定法”,发掘互补型特异稻种资源;

4、步骤二:新种质骨干亲本创制,设计“不同地域、相近生态型远缘杂交模式”,创制新种质骨干亲本;

5、步骤三:“双向”分离表达,单隐性相对性状剔除法,利用控制稻米有色与无色、粘与糯属于单一性状基因的显隐性遗传,根据基因独立分配遗传规律,符合3:1的分离表现进行“基因遗传+表型”选择;

6、步骤四:优良性状平衡选择,搭建“携带香味基因、稻米长宽比大于3、垩白率小于5%、直链淀粉含量10-16%、胶稠度80-100㎜,抗稻瘟病”等优良基因聚合的性状平衡选择体系,兼顾后代分离个体多个优良性状的协同表达,舍去稻米品质突出但产量偏低和抗性下降,或者产量水平提高但稻米品质普通的“特殊材料”。

7、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亲本选择为1560米海拔的耐寒、抗病、籼稻材料“红香软米”,携带香味基因、低直链淀粉、抗稻瘟病、粳稻广亲和基因、耐寒性基因,作为改良亲本与低热河谷稻区血缘种质配组。

8、进一步,所述步骤二的亲本选择为长江上游中熟晚籼软米品种和长江中游双季晚籼品种配租。

9、进一步,所述步骤二的亲本选择还可以为长江上游中熟晚籼香软米品种和长江下游晚籼品种。

10、进一步,所述长江上游中熟晚籼软米品种为云恢290,所述其生育期为163天,所述其特性为低ac和软胶稠,所述长江中游双季晚籼品种为湘晚籼10号,所述其生育期为163天,所述其特性为低ac、软胶稠和少垩白。

11、进一步,所述长江上游中熟晚籼香软米品种为滇屯502,所述其特性为低ac和软胶稠,所述长江下游晚籼品种为紫宝香1号,所述其特性为香软、抗病和高产。

12、进一步,所述步骤三的亲本选择为云南香糯品种文稻4号和低直链淀粉含量材料“红香软米”。

13、进一步,所述步骤三的亲本还可以选择为云南香糯品种和文糯1号两个香糯稻亲本单交,再导入云恢290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

14、进一步,所述步骤四通过香软米“五步”优选法进行筛选,所述“五步”优选法分别为不同生态环境田间考察、自然诱发与接种鉴定淘汰、经济性状指标测定、稻米外观分级及咀嚼筛选和蒸煮品尝鉴定。

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6、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方法,收集来自云南1450—1650米温凉稻区籼稻或偏籼资源,在云南富宁(620米)、云南文山(1240米)、云南砚山(1540米)种植观察农艺性状和抗性等17个主要指标,与低热河谷稻区材料进行表观形态鉴定,筛选与之性状互补的优异材料,创建香软米育种中间材料和骨干亲本储备遗传距离较远的、不同生态型的亲本群体;

17、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方法,把遗传距离远的优异基因导入云南香软米材料,根据相近生态型稻种的生理特点,提高亲和力,增加血缘渗透融合,创建基因类型丰富多样的骨干亲本;

18、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方法,选择相对性状明显的“粘+糯”“有色对无色”双亲组配杂交,在染色体交换重组以及后代群体分离后,以纯合隐性基因的表型性状(糯、半透明、有色)为特征,选择或剔除隐性性状材料,可在低世代(f2开始)按育种目标进行单株定向选择,结合室内剥壳鉴别稻米外观,在下季进行单粒播种跟踪选择,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符合目标性状的纯合基因型,可提高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亲本选择为1560米海拔的耐寒、抗病、籼稻材料“红香软米”,携带香味基因、低直链淀粉、抗稻瘟病、粳稻广亲和基因、耐寒性基因,作为改良亲本与低热河谷稻区血缘种质配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亲本选择为长江上游中熟晚籼软米品种和长江中游双季晚籼品种配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亲本选择还可以为长江上游中熟晚籼香软米品种和长江下游晚籼品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江上游中熟晚籼软米品种为云恢290,所述其生育期为163天,所述其特性为低AC和软胶稠,所述长江中游双季晚籼品种为湘晚籼10号,所述其生育期为163天,所述其特性为低AC、软胶稠和少垩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江上游中熟晚籼香软米品种为滇屯502,所述其特性为低AC和软胶稠,所述长江下游晚籼品种为紫宝香1号,所述其特性为香软、抗病和高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亲本选择为云南香糯品种文稻4号和低直链淀粉含量材料“红香软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亲本还可以选择为云南香糯品种和文糯1号两个香糯稻亲本单交,再导入云恢290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通过香软米“五步”优选法进行筛选,所述“五步”优选法分别为不同生态环境田间考察、自然诱发与接种鉴定淘汰、经济性状指标测定、稻米外观分级及咀嚼筛选和蒸煮品尝鉴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亲本选择为1560米海拔的耐寒、抗病、籼稻材料“红香软米”,携带香味基因、低直链淀粉、抗稻瘟病、粳稻广亲和基因、耐寒性基因,作为改良亲本与低热河谷稻区血缘种质配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亲本选择为长江上游中熟晚籼软米品种和长江中游双季晚籼品种配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亲本选择还可以为长江上游中熟晚籼香软米品种和长江下游晚籼品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云南香软米的选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江上游中熟晚籼软米品种为云恢290,所述其生育期为163天,所述其特性为低ac和软胶稠,所述长江中游双季晚籼品种为湘晚籼10号,所述其生育期为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云李云李建王定开王天明王文鑫魏康碧王天杰
申请(专利权)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