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443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垂直滑动连接有壳体,对称的所述壳体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支撑杆外壁,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支板的角度的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拉动驱动杆水平运动,拉绳拉动连接块即可解除卡键对套环的限位,在弹力作用下第一支板可以自动适配大腿与膝盖间的倾角,松开驱动杆在弧形弹簧的作用下,卡键再次卡接于第三卡槽从而固定第一支板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装置,具体是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女性在分娩时,盆底肌肉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因此在分娩后,几乎所有的女性都需要做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通常会采用凯格尔运动对盆底肌进行锻炼,凯格尔运动是一种盆底肌锻炼的方式,可以增强肌肉张力,预防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问题。

2、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5317319a公开了一种妇产科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训练板,所述训练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所述训练板的顶面设置有靠板,训练组件,所述训练组件设置在训练板的顶面,用于训练盆底肌。

3、该方案中通过将腿部进行固定后进行不断的进行腿部的开合来进行锻炼,而由于只有单一的体位姿态,在锻炼的过程中,坐姿不利于盆底肌发力进行收缩锻炼,从而导致锻炼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垂直滑动连接有壳体,对称的所述壳体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支撑杆外壁,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支板的角度的调节机构,当调节机构的输入端靠近第二支板所在位置时,其输出端会逐渐远离套环。

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圆环,所述圆环与壳体内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圆环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与壳体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套设在套环的外壁,所述套环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的外壁开设有若干第三卡槽。

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远离第一支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对称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腔的侧壁滑动连接有若干卡键,所述卡键的尺寸与第三卡槽相适配,所述卡键与第二滑槽内腔远离套环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圆环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对称的弧形块,所述弧形块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与安装板相贴合,所述弧形块的数量与卡键相对应。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环下端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壳体的内腔侧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于弧形槽内且连接块一侧与弧形槽内腔侧壁之间通过弧形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支板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壳体的内腔侧壁靠近第二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底板的上端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开设有对称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拉绳远离连接块的一端绕过转轴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外壳的高度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与壳体的下端中部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下端两侧与底板之间通过对称的第二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对称的第二卡槽,所述外壳的外壁上部开设有对称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尺寸与第二卡槽相同。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对称的卡块,对称的所述卡块之间通过第五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垂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卡块滑动配合且卡块的宽度大于驱动块,所述卡块内腔靠近移动板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从动杆,所述驱动块中部开设有配合从动杆使用的斜槽。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板的下方设置有转板,所述移动板的下端与转板的上端的一侧贴合,所述第一滑槽的下方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滑槽与空腔互相连通,所述转板的中部与空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板远离移动板的一侧上方贴合设置有从动块,所述从动块垂直滑动连接于空腔的内腔,所述转板靠近从动块的一侧下端于空腔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三弹簧弹性连接。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长度大于驱动杆,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侧壁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第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内。

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杆上端垂直滑动连接有按钮,所述按钮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驱动杆的内腔上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固定块,所述推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固定块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通过对称的第四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移动块远离推杆的一端与驱动杆内腔的侧壁垂直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中部开设有配合推杆使用的凹槽。

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槽的长度大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长度之和,所述斜槽朝向第一卡槽所在方向倾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通过拉动驱动杆水平运动,拉绳拉动连接块即可解除卡键对套环的限位,在弹力作用下第一支板可以自动适配大腿与膝盖间的倾角,松开驱动杆在弧形弹簧的作用下,卡键再次卡接于第三卡槽从而固定第一支板的角度,只需要反复拉动驱动杆即可随意调节第一支板的位置,从而为患者的腿部提供支撑,通过按压按钮驱动推杆下移从而推动从动块下移,来驱动转板转动而将移动板顶起从而使卡块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离,进而使壳体的高度可以自由改变,从而适应不同腿长的患者,从而更好的为患者的腿部进行支撑,从而减少锻炼的过程中,腿部的肌肉代偿从而导致盆底肌的训练效果变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垂直滑动连接有壳体,对称的所述壳体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支撑杆外壁,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支板的角度的调节机构,当调节机构的输入端靠近第二支板所在位置时,其输出端会逐渐远离套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圆环,所述圆环与壳体内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圆环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与壳体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套设在套环的外壁,所述套环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的外壁开设有若干第三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远离第一支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对称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腔的侧壁滑动连接有若干卡键,所述卡键的尺寸与第三卡槽相适配,所述卡键与第二滑槽内腔远离套环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圆环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对称的弧形块,所述弧形块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与安装板相贴合,所述弧形块的数量与卡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下端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壳体的内腔侧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于弧形槽内且连接块一侧与弧形槽内腔侧壁之间通过弧形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支板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壳体的内腔侧壁靠近第二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底板的上端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开设有对称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拉绳远离连接块的一端绕过转轴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外壳的高度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与壳体的下端中部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下端两侧与底板之间通过对称的第二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对称的第二卡槽,所述外壳的外壁上部开设有对称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尺寸与第二卡槽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对称的卡块,对称的所述卡块之间通过第五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垂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卡块滑动配合且卡块的宽度大于驱动块,所述卡块内腔靠近移动板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从动杆,所述驱动块中部开设有配合从动杆使用的斜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的下方设置有转板,所述移动板的下端与转板的上端的一侧贴合,所述第一滑槽的下方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滑槽与空腔互相连通,所述转板的中部与空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板远离移动板的一侧上方贴合设置有从动块,所述从动块垂直滑动连接于空腔的内腔,所述转板靠近从动块的一侧下端于空腔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三弹簧弹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长度大于驱动杆,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侧壁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第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上端垂直滑动连接有按钮,所述按钮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驱动杆的内腔上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固定块,所述推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固定块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通过对称的第四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移动块远离推杆的一端与驱动杆内腔的侧壁垂直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中部开设有配合推杆使用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的长度大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长度之和,所述斜槽朝向第一卡槽所在方向倾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垂直滑动连接有壳体,对称的所述壳体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支撑杆外壁,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支板的角度的调节机构,当调节机构的输入端靠近第二支板所在位置时,其输出端会逐渐远离套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圆环,所述圆环与壳体内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圆环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与壳体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套设在套环的外壁,所述套环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的外壁开设有若干第三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远离第一支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对称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腔的侧壁滑动连接有若干卡键,所述卡键的尺寸与第三卡槽相适配,所述卡键与第二滑槽内腔远离套环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圆环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对称的弧形块,所述弧形块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与安装板相贴合,所述弧形块的数量与卡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下端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壳体的内腔侧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于弧形槽内且连接块一侧与弧形槽内腔侧壁之间通过弧形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支板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壳体的内腔侧壁靠近第二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底板的上端靠近第一支板的一侧开设有对称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拉绳远离连接块的一端绕过转轴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外壳的高度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林谈光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雄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