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平衡pH敏感性及颜色稳定性的花青素智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平衡pH敏感性及颜色稳定性的花青素智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026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pH敏感性及颜色稳定性的花青素智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花青素作为pH指示剂,明胶为薄膜基质,薄膜pH的灵敏度可以通过改变花青素种类及含量,薄膜基质种类,成膜液pH进行调节,薄膜的颜色稳定性通过使用豌豆蛋白包封花青素进行改善。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基于蛋白包封花青素的pH敏感智能薄膜能够通过食品包装内部pH值的变化来显示颜色的变化,从而直接观察到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智能包装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平衡ph敏感性及颜色稳定性的花青素智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食品包装在保证食品安全、保持食品质量、延长食品保质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食品包装技术的发展,智能包装尤其是ph敏感薄膜,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智能食品包装系统是基于食品、包装材料、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以及消费者之间的有效关联而产生的。ph敏感薄膜可以通过检测食品贮藏期间发生的ph变化,实时和视觉监测食品的新鲜度与安全性,与传统的理化分析及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无损、便携等优势。

2、ph敏感薄膜是由固体载体和对ph响应的染料这两部分组成,载体通常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和脂质,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质;染料可以是天然或合成的,合成燃料包括甲基红、溴甲酚绿、溴甲酚紫等,但大多数的合成染料都是有毒的,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天然染料不仅安全,还具有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性、抗菌性,因此天然染料如花青素、姜黄素等逐渐取代合成染料,被用作ph响应染料,通过其颜色变化实时和视觉检测包装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3、但由于花青素的稳定差,对光、热、水等条件很敏感,在这些条件下会发生降解或者渗出,导致其颜色稳定性以及ph敏感性降低。目前,基于花青素的智能薄膜颜色稳定性的改善方法通常有选择合适的花青素和薄膜基质种类、添加金属离子、制备双层膜、包封花青素等方法。不同的花青素提取物由于结构不同从而会导致其颜色稳定性和ph灵敏度不同。

4、目前,常用的成膜基质多为亲水载体,易被高湿度环境影响而溶解,使得薄膜中的花青素渗出;此外,不同薄膜基质与花青素的结合机制不同,也会影响花青素的ph敏感性。已有文献显示制备双层膜及添加金属离子虽然可以为花青素提供保护屏障,改善其颜色稳定性,但是也会影响其ph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平衡ph敏感性及颜色稳定性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衡ph敏感性及颜色稳定性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5、将花青素提取物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过滤,去除杂质,制得花青素溶液;

6、将豌豆蛋白添加至花青素溶液中,通过调节ph从9调至4,使得豌豆蛋白与花青素分子自组装形成复合物,冷冻干燥得到豌豆蛋白-花青素微米颗粒;

7、将薄膜基质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并加入甘油,搅拌加热使得薄膜基质完全溶解,制得薄膜基质溶液;

8、将豌豆蛋白-花青素微米颗粒添加至薄膜基质溶液中,调节溶液ph,在常温下搅拌、超声去除气泡,获得成膜溶液;

9、将成膜溶液倒入培养皿中,干燥制备得到花青素智能薄膜。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花青素提取物包括紫甘薯提取物、紫甘蓝提取物、黑豆皮提取物、红甘蓝提取物和桑葚提取物。

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花青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

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将豌豆蛋白添加至花青素溶液,其中,豌豆蛋白与花青素的质量比为1~10:1。

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薄膜基质为明胶、海藻酸钠、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马铃薯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薄膜基质占薄膜基质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

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成膜溶液的ph为3~7。

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将豌豆蛋白-花青素微米颗粒添加至薄膜基质溶液中,其中,豌豆蛋白-花青素微米颗粒与薄膜基质溶液的比例为0.6g:60~100ml。

17、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平衡ph敏感性及颜色稳定性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花青素智能薄膜。

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花青素智能薄膜作为食品包装膜中的应用。

19、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20、(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颜色稳定性和ph灵敏度的基于花青素的智能薄膜,具有ph敏感性、颜色稳定性、安全无毒等优点,可以实时和视觉检测包装食品的质量,使得消费者肉眼即可判断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21、(2)本专利技术所选原料和添加量均符合国家规定得食品添加剂标准,不含有机试剂,安全且性价比高,工艺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是一种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智能薄膜的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pH敏感性及颜色稳定性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青素提取物包括紫甘薯提取物、紫甘蓝提取物、黑豆皮提取物、红甘蓝提取物和桑葚提取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青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豌豆蛋白添加至花青素溶液,其中,豌豆蛋白与花青素的质量比为1~1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质为明胶、海藻酸钠、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马铃薯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质占薄膜基质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溶液的pH为3~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豌豆蛋白-花青素微米颗粒添加至薄膜基质溶液中,其中,豌豆蛋白-花青素微米颗粒与薄膜基质溶液的比例为0.6g:60~100mL。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花青素智能薄膜。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作为食品包装膜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ph敏感性及颜色稳定性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青素提取物包括紫甘薯提取物、紫甘蓝提取物、黑豆皮提取物、红甘蓝提取物和桑葚提取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青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豌豆蛋白添加至花青素溶液,其中,豌豆蛋白与花青素的质量比为1~1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青素智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质为明胶、海藻酸钠、果胶、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羚钟芳杨羽倩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