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风向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25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风向试验箱,包括门锁、门观察窗、门、控制面板、电机、循环风机叶轮、风道、测试区域、电气控制系统、制冷系统、循环风机蜗壳、后侧风道、右侧风道、前侧风道、左侧风道,采用两个蒸发器:蒸发器①和蒸发器②和两套加热器:加热器①和加热器②以及循环风机蜗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变风向试验箱相当于集两台不同风流方式的原来的试验箱于一体,扩展了设备的使用范围,降低用户投入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箱体风向
,特别是一种可变风向试验箱
技术介绍
高低温环境试验箱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制冷系统为试验箱提供冷源,使试验箱降温。制冷系统提供的制冷量通过蒸发器 传递给箱内循环流动的风,通过循环风传递给整个箱内环境。 加热系统为试验箱提供热量,使试验箱升温。加热系统提供的热量通过加热器传 递给箱内循环流动的风,通过循环风传递给整个箱内环境。 风循环系统驱动箱内风循环流动,增强热量传递,使箱内各区域温度均匀。风循 环系统由循环风机,风道和调节风口组成。循环风机的安装方式决定了风循环的流向,风道 和调节风口控制风的流向和分布均匀。通常风流在试验箱中有如下两种方式从左至右,从 前至后。 为便于热量交换和风循环流畅,要求风流垂直流过蒸发器和加热器。在一台试验 设备中,蒸发器与制冷系统管路相连, 一旦确定安装方式后需固定安装,不能移动,而风流 必须垂直流过蒸发器和加热器,所以蒸发器的安装方式决定了循环风方式,从而决定了加 热器的安装方式。换句话说,在传统的试验箱中,一旦风流方式确定(从左到右或者从前到 后),在使用过程中便不能作流方式的改变,如果要改变风流,则需改变蒸发器在箱体里的 安装位置,制冷系统管路需要从新安装,工程量很大,涉及到从新焊接等,对系统的清洁和 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些测试产品内部发热量较大,在待测产品中装有排风扇将 热量排除,为了充分的将待测产品发出的热量带走,需要要求试验箱的风循环方向与待测 产品的排风方向一致,而对于不同的待测产品,其排风方向有从左到右(右到左),也有从 前到后(从后到前)。由上述表明,传统的试验箱只有一台蒸发器,一套加热器,固定的风 道,决定了风流方式不能再做改变,不能满足这样的测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变风向试验箱。 为了解决需要变换风向的问题,我们采用如下方案。1.在试验箱的内腔四壁预先设计风道和调节风口,以备风流方式改变使用; 2.在试验箱中决定风流的两个方向分别预先设计一个蒸发器,两种不同的风流方 式各对应一个,当需要改变风流方向是不需要重新安装蒸发器; 3.在试验箱中决定风流的两个方向分别预先设计一个加热器,两种不同的风流方 式各对应一个,当需要改变风流方向是不需要重新安装加热器; 4.预先将两个蒸发器并联安装在制冷系统中,在实际使用中,根据风流方向选择的 不同,开启和关闭相应的阀来选择对应的蒸发器(每一种风流方式对应使用一个蒸发器)。3 5.预先将加热器连接在电路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风流方向选择的不同,通过选择开关决定选用对应的加热器(每一种风流方式对应使用一个加热器)。 6.改变风流方向时,只需将循环风机的蜗壳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或180° 。 环境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中风流方向实现左右风流转换为前后风流,满足不同的产品测试需求。 —种可变风向试验箱,包括门锁、门观察窗、门、控制面板、电机、循环风机叶轮、风道、测试区域、电气控制系统、制冷系统、循环风机蜗壳、后侧风道、右侧风道、前侧风道、左侧风道,采用两套蒸发器和两套加热器以及循环风机蜗壳,加热器在蒸发器上面。 所述加热器位于蒸发器的前部位置。 所述蒸发器和加热器位于可变风向试验箱的左部。 所述蒸发器和加热器位于可变风向试验箱的后部。 所述循环风机蜗壳位于可变风向试验箱的顶部,循环风机蜗壳顺时针或逆时针旋 转90°或180° 。 所述门锁、门观察窗、门、控制面板在可变风向试验箱前部。 所述电机、循环风机叶轮在可变风向试验箱的顶部,风道包括后侧风道、右侧风 道、前侧风道、左侧风道,测试区域是可变风向试验箱的中部空间。 所述电气控制系统位于可变风向试验箱的一侧,制冷系统在可变风向试验箱的另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两套蒸发器、膨胀阀、球阀、视液镜、干燥过滤器、储液器、冷凝 器、油分离器、压縮机、气液分离器;蒸发器、膨胀阀、球阀支路并联于另一个蒸发器、膨胀 阀、球阀支路。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两套加热器并联。 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可变风向试验箱,通过循环风机的蜗壳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或 180°这样的方式,使同一台设备能满足不同风流方式需求的测试,相当于集两台不同风流 方式的原来的试验箱于一体,扩展了设备的使用范围,降低用户投入成本。 另外,整个风流方式变换的过程简单,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试验箱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前后方向可变风向试验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左右方向可变风向试验箱结构示意图; 图4是传统的试验箱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可变风向试验箱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是传统的试验箱加热系统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可变风向试验箱加热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传统的试验箱结构示意图 a)为右视图,b)为主视图,c)为A-A剖面图,d)为俯视图。 b)主视图中,1是门锁,2是门观察窗,3是门,4是控制面板。 c) A-A剖面图中,5-1是蒸发器,6-1是加热器,7是电机,8是循环风机叶轮,9是风 道,10是测试区域(工作空间)。 d)俯视图中,11是电气控制系统,12是制冷系统,13是循环风机蜗壳。 图中所示,蒸发器5-l只有一套,加热器6-l只有一套。风道9只分布在左右两侧,风流方向从右至左,风向不可变。风循环方式固定,不能实现转换。 图2是本技术的前后方向可变风向试验箱结构示意图 a)为右视图,b)为主视图,c)为A-A剖面图,d)为俯视图。 b)主视图中,1是门锁,2是门观察窗,3是门,门锁1、门观察窗2在门3上,4是控 制面板。 c) A-A剖面图中,5-1是蒸发器,6-1是加热器,7是电机,8是循环风机叶轮,9是风 道,10是测试区域(工作空间)。 d)俯视图中,11是电气控制系统,12是制冷系统,13是循环风机蜗壳,14是后侧风 道,15-2是蒸发器,16-2是加热器,17是右侧风道,18是前侧风道,5-1是蒸发器,6_1是加 热器,19是左侧风道。 可变风向试验箱包括门锁1、门观察窗2、门3、控制面板4、蒸发器5-l、加热器 6-1、电机7、循环风机叶轮8、风道9、测试区域10 (工作空间)、电气控制系统11、制冷系统 12、循环风机蜗壳13、后侧风道14、蒸发器15-2、加热器16-2、右侧风道17、前侧风道18、左 侧风道19。 图中所示,可变风向试验箱中有两套蒸发器蒸发器5-l和蒸发器15-2,两套加热 器加热器6-l和加热器16-2,试验箱内四侧均设计有风道(前侧风道18,后侧风道14,左 侧风道19,右侧风道17)。 门锁1、门观察窗2、门3、控制面板4在可变风向试验箱前部。 加热器6-1位于蒸发器5-1的上部位置,加热器16-2位于蒸发器15-2的前部位置。 电气控制系统11位于试验箱的一侧,制冷系统12位于试验箱的另一侧。循环风机蜗壳13位于试验箱的顶部。前侧风道18和后侧风道14分别位于试验箱的前部和后部。蒸发器15-2和加热器16-2位于可变风向试验箱的后部,右侧风道17和左侧风道19分别试验箱的右侧和左侧,蒸发器5-l、加热器6-1位于可变风向试验箱的前部。 电机7、循环风机叶轮8在可变风向试验箱的顶部,风道9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风向试验箱,包括门锁(1)、门观察窗(2)、门(3)、控制面板(4),门锁(1)、门观察窗(2)在门(3)上,电机(7)、循环风机叶轮(8)、电机(7)、循环风机叶轮(8)在顶部,风道(9)、测试区域(10)、电气控制系统(11)、制冷系统(12)、加热系统、循环风机蜗壳(13)、后侧风道(14)、右侧风道(17)、前侧风道(18)、左侧风道(19),其特征在于,采用两套蒸发器:(5-1)和(15-2)和两套加热器:(6-1)和(16-2)以及循环风机蜗壳(13),加热器(6-1)在蒸发器(5-1)上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可变风向试验箱,包括门锁(1)、门观察窗(2)、门(3)、控制面板(4),门锁(1)、门观察窗(2)在门(3)上,电机(7)、循环风机叶轮(8)、电机(7)、循环风机叶轮(8)在顶部,风道(9)、测试区域(10)、电气控制系统(11)、制冷系统(12)、加热系统、循环风机蜗壳(13)、后侧风道(14)、右侧风道(17)、前侧风道(18)、左侧风道(19),其特征在于,采用两套蒸发器(5-1)和(15-2)和两套加热器(6-1)和(16-2)以及循环风机蜗壳(13),加热器(6-1)在蒸发器(5-1)上面。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变风向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6-2)位于蒸发 器(15-2)的前部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变风向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5-1)和加热器 (6-1)位于可变风向试验箱的左部。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变风向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5-2)和加热器 (16-2)位于可变风向试验箱的后部。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变风向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蜗壳(13)位于 可变风向试验箱的顶部,循环风机蜗壳(1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或180°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献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