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提升富硅钛合金组织均匀性与强-塑-韧匹配的近等温锻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提升富硅钛合金组织均匀性与强-塑-韧匹配的近等温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9948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6
本公开提供一种提升富硅钛合金组织均匀性与强‑塑‑韧匹配的近等温锻造方法,包括:将富硅钛合金铸锭加热至β相变点以上150℃~200℃,保温一段时间后两镦两拔开坯,锻后强风冷至室温;将钛合金铸锭加热至β相变点以上50~100℃,保温一段时间后一墩一拔,锻后强风冷至室温;将方坯在β相变点以下35~45℃进行保温,而后连续多火次近等温锻压,锻造模腔预热温度为β相变点以下300~350℃,每火次间回炉保温一段时间,锻后空冷。通过该方法锻造的钛合金显微组织为15~20%等轴初生α相,55~65%细片层α相与残余β相组成的多层次组织,在α/β相界面均匀析出纳米尺度硅化物,组织细小均匀且无须锻后热处理,强‑塑‑韧匹配提升显著,具有良好的性能改善效益与推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钛合金热加工,具体地,涉及适用于一种提升富硅钛合金组织均匀性与强-塑-韧匹配的近等温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1、航空发动机在服役过程中面临苛刻的温度与准静态/动态载荷,通过结构设计固然可以优化航发服役表现,但究其本质,仍然要落脚于发动机材料本身性能的提升。钛合金具备高比强度、比刚度、高损伤容限、高蠕变抗力、低疲劳敏感性等一系列优势,是制作大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理想材料。以国外为例,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风扇系统、低压压气机和约2/3的高压压气机均采用钛合金制造,钛合金用量约占发动机总重量的1/4至1/3。

2、目前世界上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的钛合金多为铝当量较高的近α或α+β合金,同时加入大量mo、zr、si等β稳定元素以提升合金在500℃以上服役时的蠕变以及疲劳性能。同晶型β稳定元素以及共析型β稳定元素共同加入在拔高合金力学性能上限的同时,也大大加剧了富硅高温钛合金组织敏感性,对其热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是富硅高温钛合金锻造温度难以把控。常规的α+β两相区自由锻虽然能获得高体积分数的等轴α相,但随着锻造温度逐渐降低,硅化物与钛发生共析反应。过量非共格硅化物析出降低合金屈服强度的同时恶化塑性与韧性。另一方面是锻造变形速率难以把控。高应变速率锻造可充分细化组织,但变形不均匀,材料容易局部过热,性能出现波动;低应变速率材料变形充分均匀,α相充分再结晶并长大,但锻造效率低,能量耗散大,且同样容易在持续降温过程中析出大量硅化物。通过热处理固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对α相形貌与硅化物析出行为进行调控,但针对异形锻件或大规格锻料,锻后热处理工序复杂,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针对现有富硅钛合金锻造工艺不成熟,力学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升富硅钛合金组织均匀性与强-塑-韧匹配的近等温锻造方法。

2、根据本公开的内容,提供了一种提升富硅钛合金组织均匀性与强-塑-韧匹配的近等温锻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1:将富硅钛合金铸锭加热至β相变点以上150℃~200℃,保温一段时间后两镦两拔开坯,锻后强风冷至室温;

4、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钛合金方坯加热至β相变点以上50~100℃,保温一段时间后一墩一拔,锻后强风冷至室温;

5、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钛合金方坯在β相变点以下35~45℃进行保温,而后连续多火次近等温慢速锻压,锻造模腔预热温度为β相变点以下300~350℃,每火次间回炉保温一段时间,锻后空冷。

6、作为本公开的进一步说明,步骤1中所述钛合金铸锭采用随炉升温的方式加热,保温时间为每1 cm2截面积保温0.8~1 min,镦粗变形量35~40%,镦粗与拔长应变速率0.06~0.09/s。

7、作为本公开的进一步说明,步骤2中所述钛合金方坯采用到温入炉的方式加热,保温时间为每1 cm2截面积保温0.4~0.6 min,镦粗变形量35~40%,镦粗与拔长应变速率0.06~0.09/s。

8、作为本公开的进一步说明,步骤3中所述钛合金方坯采用随炉升温的方式加热,保温时间为每1 cm2截面积保温0.4~0.6 min,每火次包含一镦一拔,镦粗总变形量26~32%,镦粗与拔长应变速率0.02~0.04/s,火次间回炉保温时间为每1 cm2截面积保温0.4~0.6 min。

9、作为本公开的进一步说明,通过所述方法锻造的富硅钛合金显微组织为20%初生α相,60%细片层α相与20%残余β相组成的多层次组织,且在α/β相界面均匀析出纳米尺度硅化物。

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升富硅钛合金组织均匀性与强-塑-韧匹配的近等温锻造方法,通过简单的锻造工艺,无需后续热处理,即可在富硅钛合金中调控出由15~20%等轴初生α相,55~65%细片层α相与残余β相组成的多层次组织,且在α/β相界面均匀析出纳米尺度硅化物,组织细小均匀且具备优异强-塑-韧匹配。

11、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富硅钛合金组织均匀性与强-塑-韧匹配的近等温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钛合金铸锭采用随炉升温的方式加热,保温时间为每1 cm2截面积保温0.8~1 min,镦粗变形量35~40%,镦粗与拔长应变速率0.06~0.09/s。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钛合金方坯采用到温入炉的方式加热,保温时间为每1 cm2截面积保温0.4~0.6 min,镦粗变形量35~40%,镦粗与拔长应变速率0.06~0.09/s。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钛合金方坯采用随炉升温的方式加热,保温时间为每1 cm2截面积保温0.4~0.6 min,每火次包含一镦一拔,镦粗总变形量26~32%,镦粗与拔长应变速率0.02~0.04/s,火次间回炉保温时间为每1 cm2截面积保温0.4~0.6 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方法锻造的富硅钛合金显微组织为20%初生α相,60%细片层α相与20%残余β相组成的多层次组织,且在α/β相界面均匀析出纳米尺度硅化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富硅钛合金组织均匀性与强-塑-韧匹配的近等温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钛合金铸锭采用随炉升温的方式加热,保温时间为每1 cm2截面积保温0.8~1 min,镦粗变形量35~40%,镦粗与拔长应变速率0.06~0.09/s。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钛合金方坯采用到温入炉的方式加热,保温时间为每1 cm2截面积保温0.4~0.6 min,镦粗变形量35~40%,镦粗与拔长应变速率0.0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山戴锦华唐斌王军樊江昆赖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