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放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848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放膜结构。它包括支架、摆臂、滚筒、拉簧、刹车气缸、刹车盘、用于控制刹车气缸开闭的机控阀、机控阀控制盘;所述支架连接在放膜胀轴的一端;滚筒设置于薄膜的走膜路径上,滚筒设置于放膜胀轴的上侧,且滚筒平行于放膜胀轴设置;摆臂的一端与滚筒转动连接,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摆臂连接轴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摆臂连接轴穿过支架设置,所述机控阀控制盘和拉簧均连接在摆臂连接轴远离摆臂的一端;拉簧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自适应放膜结构,整个薄膜放膜结构采用滚轮杠杆式的机械控制阀和刹车气缸结合拉簧拉力作用自适应控制放膜节拍,不需要放膜电机以及传感器;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运行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品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放膜结构


技术介绍

1、对于食品包装行业尤其是有薄膜封口要求的包装设备,至少存在一种薄膜放膜装置,根据设备运行逻辑,将放置于放膜胀轴上的薄膜释放出来。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包装设备收放膜的走膜示意图,一端放膜,另一端收膜,图1中箭头a的方向为收放膜的走膜方向,放膜端薄膜21放置在放膜胀轴1上,收膜端薄膜21放置在收膜胀轴26上,沿着走膜方向,依次设有配重滚筒4、导向滚筒a 27、带记长功能的导向滚筒b 28;在配重滚筒29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传感器a 30和传感器b 31,图1中箭头b的方向为配重滚筒29的运动方向。放膜端和收膜端普遍采用气胀轴结构来放置,气胀轴尾端均采用轴承支撑方式。多数工况下,收膜端依靠和电机相连的收膜胀轴卷动薄膜端释放的薄膜,放膜端一般是将薄膜直接套在放膜胀轴上张紧薄膜,使得薄膜和放膜胀轴成为一体。目前多数方案是放膜端的放膜胀轴和电机连接,电机旋转放膜。由于放膜端膜外径越来越小,而收膜端膜外径越来越大,导致收放膜长度不一致,为了避免薄膜拉断,一般在放膜端和收膜端都会采用配重杆结合传感器的方案。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流程如下:

2、1.收膜端电机旋转,将薄膜拉动;

3、2.放膜端配重杆向上运动,当到达高点位置时,触发传感器a,传感器a发出信号到放膜端电机,电机旋转释放薄膜;

4、3.配重杆下降,当到达低点位置时,传感器b发出信号到放膜端电机,电机停止旋转;

5、4.由于收膜端电机一直处于收膜状态,配重杆又会从低点移动到高点并再次触发传感器a使得收膜端电机旋转释放薄膜,如此循环直到带计长功能的滚筒检测到设定的薄膜运行长度后停止;

6、以上就完成了一次收放膜过程。从以上过程中可以发现该结构由两个传感器、两个电机以及对应控制系统组成,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风险:当放膜端为新膜时,外径大,放膜端电机稍微旋转,就会放出很长一段薄膜,如果此时收膜端外径很小,就会导致收膜端速度跟不上,当配重杆上下运行空间不足时,就会导致配重杆下滑到最低点而且薄膜仍然不能拉直的情况,此时薄膜就会下垂;如果收膜端外径很大时,又会出现收膜端电机稍微旋转,就会回收很长一段薄膜,如果此时放膜端薄膜外径很小,就会导致放膜端放膜速度跟不上,使得配重杆上冲到最高点,薄膜有被拉断的风险。

7、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8、现有技术中的放膜结构,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薄膜下垂和薄膜被拉断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放膜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放膜结构,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薄膜下垂和薄膜被拉断的风险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放膜结构,包括放膜胀轴,还包括支架、摆臂、滚筒、拉簧、刹车气缸、用于控制刹车气缸的刹车盘、用于控制刹车气缸开闭的机控阀、用于控制机控阀开闭的机控阀控制盘;其中,

4、所述支架连接在放膜胀轴的一端;

5、所述滚筒设置于薄膜的走膜路径上,所述滚筒设置于放膜胀轴的上侧,且滚筒平行于放膜胀轴设置;所述滚筒通过摆臂转动连接在支架上;

6、所述刹车盘连接在放膜胀轴的一端;所述刹车气缸和刹车盘相匹配,且刹车气缸和刹车盘安装在支架上的对应位置处;

7、所述机控阀与刹车气缸相匹配,所述机控阀安装在支架上,且所述机控阀的阀芯通过气管和刹车气缸连接;

8、所述摆臂与支架连接的一端是通过摆臂连接轴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摆臂连接轴穿过支架设置,所述机控阀控制盘和拉簧均连接在摆臂连接轴远离摆臂的一端;

9、所述机控阀与机控阀控制盘相匹配,且机控阀的安装位置与机控阀控制盘的位置相对应;

10、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接;当刹车盘处于刹死状态时,拉簧处于初始预拉伸状态;当刹车盘处于放松状态时,拉簧的长度小于初始预拉伸状态时拉簧的长度。

11、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机控阀控制盘为具有削平部的圆环形,所述机控阀控制盘的中心孔处套设在摆臂连接轴远离摆臂的一端;

12、当刹车盘处于刹死状态,进行收膜,摆臂随着薄膜拉动而转动,摆臂带动摆臂连接轴旋转,摆臂连接轴带动机控阀控制盘旋转,机控阀控制盘随着摆臂连接轴旋转至削平部时,机控阀阀芯释放,刹车气缸松开,摆臂在拉簧拉力的作用下快速旋转回退,薄膜拉动放膜胀轴旋转,释放薄膜;

13、当摆臂旋转回退时带动摆臂连接轴同时旋转回退,摆臂连接轴带动机控阀控制盘旋转回退;当机控阀控制盘旋转至外侧圆弧部位置时,机控阀阀芯回退,刹车气缸伸出,刹住刹车盘,停止薄膜释放。

14、可选的或优选的,沿着薄膜的走膜方向,还设有导向滚筒一、导向滚筒二和带记长功能的导向滚筒三。

15、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胀轴座,所述放膜胀轴通过轴承一连接在胀轴座上。

16、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摆臂通过轴承二与滚筒连接。

17、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摆臂座,所述摆臂连接轴通过轴承三连接在摆臂座上。

18、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拉簧通过拉簧传力臂与摆臂连接轴连接,所述拉簧传力臂的一端与摆臂连接轴连接,拉簧传力臂的另一端与拉簧连接。

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20、本技术提供的自适应放膜结构,整个薄膜放膜结构采用滚轮杠杆式的机械控制阀和刹车气缸结合拉簧拉力作用自适应控制放膜节拍,不需要放膜电机以及传感器;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运行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放膜结构,包括放膜胀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2)、摆臂(3)、滚筒(4)、拉簧(5)、刹车气缸(6)、用于控制刹车气缸(6)的刹车盘(7)、用于控制刹车气缸(6)开闭的机控阀(8)、用于控制机控阀(8)开闭的机控阀控制盘(1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放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控阀控制盘(10)为具有削平部(11)的圆环形,所述机控阀控制盘(10)的中心孔处套设在摆臂连接轴(12)远离摆臂(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放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薄膜(21)的走膜方向,还设有导向滚筒一(22)、导向滚筒二(23)和带记长功能的导向滚筒三(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放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安装有胀轴座,所述放膜胀轴(1)通过轴承一连接在胀轴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放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3)通过轴承二与滚筒(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放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安装有摆臂座(20),所述摆臂连接轴(12)通过轴承三连接在摆臂座(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放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5)通过拉簧传力臂(13)与摆臂连接轴(12)连接,所述拉簧传力臂(13)的一端与摆臂连接轴(12)连接,拉簧传力臂(13)的另一端与拉簧(5)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放膜结构,包括放膜胀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2)、摆臂(3)、滚筒(4)、拉簧(5)、刹车气缸(6)、用于控制刹车气缸(6)的刹车盘(7)、用于控制刹车气缸(6)开闭的机控阀(8)、用于控制机控阀(8)开闭的机控阀控制盘(1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放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控阀控制盘(10)为具有削平部(11)的圆环形,所述机控阀控制盘(10)的中心孔处套设在摆臂连接轴(12)远离摆臂(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放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薄膜(21)的走膜方向,还设有导向滚筒一(22)、导向滚筒二(23)和带记长功能的导向滚筒三(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正罗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罗迪波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