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单头焊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829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单头焊钳,包括手持部以及安装在手持部一端内的单电极、连接部、弹力部、导电片、触发器和触发杆;单电极的一端安装在连接部的底部,单电极的另一端延伸至手持部外并与工件焊接部位接触,连接部的顶部与导电片的一端连接,导电片的一端与单电极电连接,导电片的另一端通过手持部与焊接电源的正电极电连接;触发杆的一端与导电片的一端连接,触发杆的另一端能与触发器底部的触发端头接触,触发器外接焊接电源;弹力部的底部与触发杆的一端连接,弹力部的顶部延伸至手持部的顶部。本技术能解决采用上下电极焊接不方便、焊接效率较低、焊接质量无法保证、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单头焊钳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的手持式焊钳主要包括外壳、上电极和下电极,通过上电极和下电极的接触实现放电焊接。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焊点密集、焊点分布无规律、焊点方向不固定、焊点位于多个平面上等情况,通过现有技术的配对的上电极和下电极需要占用的操作空间较大,对于上述情况的焊接较不方便,导致焊接效率较低,切焊接质量也无法保证;若根据焊点的分布情况配置多种不同的焊钳,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手持式单头焊钳,能够解决实际焊接操作中焊点密集、焊点分布无规律、焊点方向不固定、焊点位于多个平面上的情况下采用上下电极焊接不方便、焊接效率较低、焊接质量无法保证、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单头焊钳,能够解决实际焊接操作中焊点密集、焊点分布无规律、焊点方向不固定、焊点位于多个平面上的情况下采用上下电极焊接不方便、焊接效率较低、焊接质量无法保证、成本高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手持式单头焊钳,包括手持部以及安装在手持部一端内的单电极、连接部、弹力部、导电片、触发器和触发杆;单电极的一端安装在连接部的底部,单电极的另一端延伸至手持部外并与工件焊接部位接触,连接部的顶部与导电片的一端连接,导电片的一端与单电极电连接,导电片的另一端通过手持部与焊接电源的正电极电连接;触发杆的一端与导电片的一端连接,触发杆的另一端能与触发器底部的触发端头接触,触发器外接焊接电源;弹力部的底部与触发杆的一端连接,弹力部的顶部延伸至手持部的顶部。

4、所述的连接部包括下套筒和第一安装筒,下套筒固定设置在手持部内,第一安装筒滑动贯穿下套筒;第一安装筒的下端通过电极夹块与单电极的一端连接,第一安装筒的上端与导电片的一端底面连接。

5、所述的弹力部包括上套筒、第二安装筒、压力弹簧和调节机构;上套筒固定设置在手持部内,第二安装筒的下端安装在触发杆的一端顶面上,压力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安装筒上;第二安装筒的上端和上套筒的下端开口,使第二安装筒的上端活动插接在上套筒内并与调节机构接触;调节机构设置在上套筒的上端且延伸至手持部的顶部。

6、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弹簧上盖、固定螺母和调节旋钮;弹簧上盖固定设置在手持部内且位于上套筒的上端,弹簧上盖内形成有螺纹孔,固定螺母设置在手持部的顶部,调节旋钮与固定螺母匹配旋接,使调节旋钮的一端通过螺纹孔贯穿弹簧上盖并抵接在压力弹簧的上端,调节旋钮的另一端贯穿固定螺母并延伸至手持部的上方。

7、所述的手持部的棱边处呈弧面结构。

8、所述的手持部的棱边处呈弧面结构。

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技术由于设有单电极、导电片、触发器和触发杆,将工件通过焊接底板与焊接电源的负极连接,将手持部的后部通过螺母与焊接电源端正极连接,当操作人员将单电极以一定压力置于工件上时,工件、单电极、电极夹头、第一安装筒、导电片、手持部与焊接电源之间导通形成低电压、大电流回路,从而实现单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放电焊接,无需两个电极配合使用,体积小,成本低,操作便捷灵活,可适用于焊点密集、焊点分布无规律、焊点方向不固定、焊点位于多个平面上等情况。

11、连接部连接部2、本技术由于设有弹力部,对单电极施加压力时,弹力部内的压力弹簧压缩,第二安装筒相对上套筒移动并抵接在弹簧上盖上,用于限制触发杆的上行行程,避免触发杆向上顶坏触发器,从而延长手持式单头焊钳的使用寿命。

12、3、本技术由于设有手持部,体积小,可单手握持,且表面圆滑,符合人体工程学,握持舒适度高,可有效降低长时间使用后的手部疲劳和不适,铝制的手持部能满足导电性能,且质量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单头焊钳,其特征是:包括手持部(1)以及安装在手持部(1)一端内的单电极(2)、连接部(3)、弹力部(4)、导电片(5)、触发器(6)和触发杆(7);单电极(2)的一端安装在连接部(3)的底部,单电极(2)的另一端延伸至手持部(1)外并与工件焊接部位接触,连接部(3)的顶部与导电片(5)的一端连接,导电片(5)的一端与单电极(2)电连接,导电片(5)的另一端通过手持部(1)与焊接电源的正电极电连接;触发杆(7)的一端与导电片(5)的一端连接,触发杆(7)的另一端能与触发器(6)底部的触发端头(601)接触,触发器(6)外接焊接电源;弹力部(4)的底部与触发杆(7)的一端连接,弹力部(4)的顶部延伸至手持部(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单头焊钳,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部(3)包括下套筒(301)和第一安装筒(302),下套筒(301)固定设置在手持部(1)内,第一安装筒(302)滑动贯穿下套筒(301);第一安装筒(302)的下端通过电极夹块(201)与单电极(2)的一端连接,第一安装筒(302)的上端与导电片(5)的一端底面连接。

<p>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单头焊钳,其特征是:所述的弹力部(4)包括上套筒(401)、第二安装筒(402)、压力弹簧(403)和调节机构;上套筒(401)固定设置在手持部(1)内,第二安装筒(402)的下端安装在触发杆(7)的一端顶面上,压力弹簧(40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安装筒(402)上;第二安装筒(402)的上端和上套筒(401)的下端开口,使第二安装筒(402)的上端活动插接在上套筒(401)内并与调节机构接触;调节机构设置在上套筒(401)的上端且延伸至手持部(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单头焊钳,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弹簧上盖(404)、固定螺母(405)和调节旋钮(406);弹簧上盖(404)固定设置在手持部(1)内且位于上套筒(401)的上端,弹簧上盖(404)内形成有螺纹孔,固定螺母(405)设置在手持部(1)的顶部,调节旋钮(406)与固定螺母(405)匹配旋接,使调节旋钮(406)的一端通过螺纹孔贯穿弹簧上盖(404)并抵接在压力弹簧(403)的上端,调节旋钮(406)的另一端贯穿固定螺母(405)并延伸至手持部(1)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手持式单头焊钳,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持部(1)的棱边处呈弧面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单头焊钳,其特征是:包括手持部(1)以及安装在手持部(1)一端内的单电极(2)、连接部(3)、弹力部(4)、导电片(5)、触发器(6)和触发杆(7);单电极(2)的一端安装在连接部(3)的底部,单电极(2)的另一端延伸至手持部(1)外并与工件焊接部位接触,连接部(3)的顶部与导电片(5)的一端连接,导电片(5)的一端与单电极(2)电连接,导电片(5)的另一端通过手持部(1)与焊接电源的正电极电连接;触发杆(7)的一端与导电片(5)的一端连接,触发杆(7)的另一端能与触发器(6)底部的触发端头(601)接触,触发器(6)外接焊接电源;弹力部(4)的底部与触发杆(7)的一端连接,弹力部(4)的顶部延伸至手持部(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单头焊钳,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部(3)包括下套筒(301)和第一安装筒(302),下套筒(301)固定设置在手持部(1)内,第一安装筒(302)滑动贯穿下套筒(301);第一安装筒(302)的下端通过电极夹块(201)与单电极(2)的一端连接,第一安装筒(302)的上端与导电片(5)的一端底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单头焊钳,其特征是: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小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又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