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487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设置在成型腔内部的顶出板,所述顶出板的顶部设置有接触板,所述顶出板的底部与成型腔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有滑动槽、顶出杆、电机A、放置槽、丝杆、金属块;通过设计的容纳孔、通槽、固定槽、固定块、容纳槽、气缸等结构,在顶出板将物品顶出成型腔的内部后,可以使得气缸对伸缩杆和推动板进行推动,使得推动板将物品推离接触板的顶部表面,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将成型的物品取下,通过设计的连接槽、连接块、卡槽、连接孔、卡块等结构,可以快速将接触板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者更换,避免接触板的顶部表面残留较多的物料,影响物品成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模具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1、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使用模具进行加工生产过程中,脱模所使用的模具顶出结构是十分重要的结构,即产品在模具内冷却后,将其的从下模具内顶出;经检索,如申请号为:cn201820711924.6的现有专利中所描述的一种汽车配件模具顶出结构,包括模具顶出结构整体与模框,所述模具顶出结构整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平衡底座,且平衡底座的前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脚踏板,所述平衡底座的一侧靠近模具顶出结构整体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滑底座,所述模框的下端靠近防滑底座上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腿……;可知其中所描述的就是一种模具顶出结构。

2、现有的模具顶出结构在使用时,一般通过顶出板将冷却成型后的物品推出成型腔的内部,但是物品往往依然会黏附在顶出板上,需要工作人员再通过工具将物品从顶出板上取下来,物品顶出取下的过程不够快速、便捷,同时将物品取下来后,顶出板上会残留部分物料,这些残留的物料不方便进行清洁,从而会影响下次物品的成型效果,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结构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顶出结构,以解决顶出的物品往往依然会黏附在顶出板上,需要工作人员再通过工具将物品从顶出板上取下来,以及顶出板上会残留部分物料,这些残留不方便进行清洁,会影响下次物品的成型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设置在成型腔内部的顶出板,所述顶出板的顶部设置有接触板,所述顶出板的底部与成型腔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有滑动槽、顶出杆、电机a、放置槽、丝杆、金属块,所述顶出板的底部两侧与成型腔的底部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有容纳孔、通槽、固定槽、固定块、容纳槽、气缸,所述顶出板的顶部与接触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连接槽、连接块、卡槽、连接孔、卡块。

3、优选的,所述滑动槽开设于成型腔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顶出杆设置于顶出板的底部,所述顶出杆嵌入至滑动槽的内部,所述放置槽开设于滑动槽的一侧内壁,所述金属块设置于顶出杆的一侧,所述金属块嵌入至放置槽的内部,所述电机a设置于放置槽的顶部,所述丝杆设置于电机a的底部,所述丝杆贯穿金属块的内部,且与金属块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丝杆的底端与放置槽的底部之间转动连接。

4、优选的,两个所述容纳孔对称贯穿开设于接触板的顶部,两个所述通槽对称开设于顶出板的顶部,且与容纳孔相对应,两个所述固定槽对称开设于成型腔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块对称设置于顶出板的底部两侧,所述固定块嵌入至对应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容纳槽开设于固定块的内部,所述气缸设置于容纳槽的内部。

5、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有伸缩杆、推动板,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气缸的顶端,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嵌入至容纳孔的内部,所述推动板设置于伸缩杆的顶端。

6、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槽对称开设于顶出板的顶部,两个所述连接块对称设置于接触板的底部,所述连接块嵌入至对应连接槽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卡槽开设于连接块的内侧,所述连接孔连通开设于两个连接槽之间,两个所述卡块对称滑动设置于连接孔的内部,所述卡块的一端嵌入至对应卡槽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有安装槽、电机b、转动轮、连接绳、弹簧槽、挤压块,两个所述安装槽对称开设于连接孔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电机b设置于对应安装槽的内部,所述转动轮设置于电机b的顶端,所述连接绳连接于卡块与转动轮之间。

9、优选的,所述弹簧槽开设于卡块的顶部,所述挤压块嵌入至弹簧槽的内部,且与弹簧槽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挤压块的顶端与连接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通过设计的容纳孔、通槽、固定槽、固定块、容纳槽、气缸等结构,在顶出板将物品顶出成型腔的内部后,可以使得气缸对伸缩杆和推动板进行推动,使得推动板将物品推离接触板的顶部表面,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将成型的物品取下,通过设计的连接槽、连接块、卡槽、连接孔、卡块等结构,可以快速将接触板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者更换,避免接触板的顶部表面残留较多的物料,影响物品成型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设置在成型腔(200)内部的顶出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板(100)的顶部设置有接触板(300),所述顶出板(100)的底部与成型腔(20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顶出组件(400),所述顶出组件(400)包括有滑动槽(401)、顶出杆(402)、电机A(403)、放置槽(404)、丝杆(405)、金属块(406),所述顶出板(100)的底部两侧与成型腔(200)的底部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推动组件(500),所述推动组件(500)包括有容纳孔(501)、通槽(502)、固定槽(503)、固定块(504)、容纳槽(505)、气缸(506),所述顶出板(100)的顶部与接触板(300)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600),所述连接组件(600)包括有连接槽(601)、连接块(602)、卡槽(603)、连接孔(604)、卡块(6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401)开设于成型腔(200)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顶出杆(402)设置于顶出板(100)的底部,所述顶出杆(402)嵌入至滑动槽(401)的内部,所述放置槽(404)开设于滑动槽(401)的一侧内壁,所述金属块(406)设置于顶出杆(402)的一侧,所述金属块(406)嵌入至放置槽(404)的内部,所述电机A(403)设置于放置槽(404)的顶部,所述丝杆(405)设置于电机A(403)的底部,所述丝杆(405)贯穿金属块(406)的内部,且与金属块(406)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丝杆(405)的底端与放置槽(404)的底部之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容纳孔(501)对称贯穿开设于接触板(300)的顶部,两个所述通槽(502)对称开设于顶出板(100)的顶部,且与容纳孔(501)相对应,两个所述固定槽(503)对称开设于成型腔(200)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块(504)对称设置于顶出板(100)的底部两侧,所述固定块(504)嵌入至对应固定槽(503)的内部,所述容纳槽(505)开设于固定块(504)的内部,所述气缸(506)设置于容纳槽(50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500)还包括有伸缩杆(507)、推动板(508),所述伸缩杆(507)设置于气缸(506)的顶端,所述伸缩杆(507)的顶端嵌入至容纳孔(501)的内部,所述推动板(508)设置于伸缩杆(507)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槽(601)对称开设于顶出板(100)的顶部,两个所述连接块(602)对称设置于接触板(300)的底部,所述连接块(602)嵌入至对应连接槽(60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603)开设于连接块(602)的内侧,所述连接孔(604)连通开设于两个连接槽(601)之间,两个所述卡块(605)对称滑动设置于连接孔(604)的内部,所述卡块(605)的一端嵌入至对应卡槽(603)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00)还包括有安装槽(606)、电机B(607)、转动轮(608)、连接绳(609)、弹簧槽(610)、挤压块(611),两个所述安装槽(606)对称开设于连接孔(604)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电机B(607)设置于对应安装槽(606)的内部,所述转动轮(608)设置于电机B(607)的顶端,所述连接绳(609)连接于卡块(605)与转动轮(608)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槽(610)开设于卡块(605)的顶部,所述挤压块(611)嵌入至弹簧槽(610)的内部,且与弹簧槽(610)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挤压块(611)的顶端与连接孔(604)的内壁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设置在成型腔(200)内部的顶出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板(100)的顶部设置有接触板(300),所述顶出板(100)的底部与成型腔(20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顶出组件(400),所述顶出组件(400)包括有滑动槽(401)、顶出杆(402)、电机a(403)、放置槽(404)、丝杆(405)、金属块(406),所述顶出板(100)的底部两侧与成型腔(200)的底部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推动组件(500),所述推动组件(500)包括有容纳孔(501)、通槽(502)、固定槽(503)、固定块(504)、容纳槽(505)、气缸(506),所述顶出板(100)的顶部与接触板(300)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600),所述连接组件(600)包括有连接槽(601)、连接块(602)、卡槽(603)、连接孔(604)、卡块(6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401)开设于成型腔(200)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顶出杆(402)设置于顶出板(100)的底部,所述顶出杆(402)嵌入至滑动槽(401)的内部,所述放置槽(404)开设于滑动槽(401)的一侧内壁,所述金属块(406)设置于顶出杆(402)的一侧,所述金属块(406)嵌入至放置槽(404)的内部,所述电机a(403)设置于放置槽(404)的顶部,所述丝杆(405)设置于电机a(403)的底部,所述丝杆(405)贯穿金属块(406)的内部,且与金属块(406)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丝杆(405)的底端与放置槽(404)的底部之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容纳孔(501)对称贯穿开设于接触板(300)的顶部,两个所述通槽(502)对称开设于顶出板(100)的顶部,且与容纳孔(501)相对应,两个所述固定槽(503)对称开设于成型腔(200)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块(504)对称设置于顶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德斌肖华荣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层翔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