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9439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铆接装置,包括:导向部,导向部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设置于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的第一垫圈与第二垫圈,第一垫圈与第一端的侧壁抵触或固定连接,第二垫圈与第二端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间隙;翻铆件,翻铆件具有接触部与工作部,接触部的侧壁与第一垫圈相反于导向部的侧壁抵触,工作部的外壁套设有压铆件,工作部穿设出压铆件。本技术通过第一垫圈与第一端的侧壁抵触或固定连接,第二垫圈与第二端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间隙,在导向部的外壁套设蝶形弹簧组,且蝶形弹簧组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垫圈以及第二垫圈抵触,在第一垫圈朝向蝶形弹簧组施加作用力时,弹性间隙进而可以进行收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说明书属于铆接的,尤其涉及一种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翻铆紧固件安装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板料厚度设计不同的铆接装置。现有的铆接装置通常都是固定式的,铆接板料厚度公差通常只有±0.1mm。当板料厚度大于设计公差时,会导致翻铆紧固件安装不到位,从而无法提供所需的抗扭和抗推力;当板料厚度小于设计公差时,会导致过压,从而使得螺纹变形等质量问题。

2、例如:目前新能源汽车大量使用铸铝,但铸铝压铸成型后,相同位置或不同位置的厚度会有很大的波动。当同一块铸铝有不同厚度需要同时安装同一款紧固件时,现有的方法通常是将板料进行二次加工,将板料加工到相同厚度,再进行安装,这样做就增加了板料加工的成本和降低了板料自身的强度;另一种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板料厚度设计不同的铆接装置,使用不同的铆接装置进行分别安装,这样做就增加了设备成本和降低了生产效率。

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说明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接装置,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2、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铆接装置,包括:

3、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

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端的第一垫圈与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一端的侧壁抵触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圈与所述第二端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间隙;

5、翻铆件,所述翻铆件具有接触部与工作部,所述接触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垫圈相反于所述导向部的侧壁抵触,所述工作部的外壁套设有压铆件,所述工作部穿设出所述压铆件;

6、其中,所述导向部的外壁套设有蝶形弹簧组,所述蝶形弹簧组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二垫圈抵触,用于提供翻铆力以及恢复所述翻铆件与所述压铆件的位移。

7、优选地,还包括模壳,所述模壳具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所述压铆件外壁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抵触,所述接触部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和所述蝶形弹簧组均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内。

8、优选地,所述第二垫圈远离所述导向部的一侧壁抵触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主体部与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穿设出所述模壳,且,所述台阶部朝向所述模壳的侧壁与所述模壳抵触。

9、优选地,所述压铆件侧壁以及所述底座侧壁与所述模壳之间均设有固定销。

10、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模壳内壁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11、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台阶部连接处设有凹槽,所述模壳上与所述凹槽相对应处设有凸起部,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部嵌合设置,用于对所述底座进行固定。

12、优选地,所述工作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经过倒角处理。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垫圈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垫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垫圈的外径或所述第二垫圈额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蝶形弹簧组的外径。

14、优选地,所述工作部穿设出所述压铆件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弹性间隙的高度。

15、优选地,所述蝶形弹簧组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二垫圈之间,且多个所述蝶形弹簧组进行更换,各个所述蝶形弹簧组的弹力不相同。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技术通过设置导向部,导向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设置第一垫圈与第二垫圈,第一垫圈与第一端的侧壁抵触或固定连接,第二垫圈与第二端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间隙,在导向部的外壁套设蝶形弹簧组,且蝶形弹簧组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垫圈以及第二垫圈抵触,在第一垫圈朝向蝶形弹簧组施加作用力时,弹性间隙进而可以进行收缩。

18、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垫圈远离导向部的一侧设置压铆件以及翻铆件,翻铆件具有接触部以及工作部,工作部穿设出压铆件,进而可以在压铆的同时进行翻铆。

19、3、本技术通过设置模壳,模壳具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通过三个空腔进而可以对蝶形弹簧组以及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进行保护。

20、4、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底座的台阶部设置在模壳的外部,且,台阶部朝向模壳的一侧与模壳抵触,底座的主体部与第二垫圈抵触,进而可以使得铆接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壳,所述模壳具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所述压铆件外壁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抵触,所述接触部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和所述蝶形弹簧组均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圈远离所述导向部的一侧壁抵触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主体部与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穿设出所述模壳,且,所述台阶部朝向所述模壳的侧壁与所述模壳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件侧壁以及所述底座侧壁与所述模壳之间均设有固定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模壳内壁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台阶部连接处设有凹槽,所述模壳上与所述凹槽相对应处设有凸起部,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部嵌合设置,用于对所述底座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经过倒角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垫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垫圈的外径或所述第二垫圈额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蝶形弹簧组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穿设出所述压铆件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弹性间隙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弹簧组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二垫圈之间,且多个所述蝶形弹簧组进行更换,各个所述蝶形弹簧组的弹力不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壳,所述模壳具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所述压铆件外壁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抵触,所述接触部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和所述蝶形弹簧组均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圈远离所述导向部的一侧壁抵触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主体部与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穿设出所述模壳,且,所述台阶部朝向所述模壳的侧壁与所述模壳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件侧壁以及所述底座侧壁与所述模壳之间均设有固定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模壳内壁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峰兰润宇余陆军
申请(专利权)人: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