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356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3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多个端子、插头以及插头屏蔽件,其中,内壳体包括构造成支承中心端子和侧端子的内壳体主体和从内壳体主体突出并且设于中心端子与侧端子之间的绝缘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例如,一种包括绝缘板以增大间隙距离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1、连接器是选择性地允许或禁止电气连接的一类构件。例如,汽车设有许多电气构件,诸如电子构件或传感器,并且,这些电气构件通过连接器电气地连接到其它电气构件或电源。

2、绝缘距离是用于防止可在电气构件中发生的短路风险的重要标准。绝缘距离指代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间隙距离指代通过空气测量的两个导体之间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指代沿着两个导体之间的绝缘材料的表面的最短距离。

3、连接器可具有多个端子。需要在多个端子之间确保足够的间隙距离。另外,还需要在端子与屏蔽件之间确保足够的间隙距离。需要可实现针对连接器的紧凑设计、同时仍然确保足够的间隙距离的技术。

4、上文的描述是(多个)专利技术人在构思本公开的过程期间获取或当时已经拥有的信息,并且在提交本申请之前不一定是公知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绝缘板以增大间隙距离的连接器。

2、根据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其包括沿第一方向开放的第一开口和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开放的第二开口;内壳体,其容纳于外壳体中;中心端子,其安装于内壳体上;侧端子,其安装于内壳体上;插头,其通过第二开口插入到外壳体中,设成紧固到内壳体,并且构造成容纳中心端子和侧端子中的每个的端部;以及插头屏蔽件,其设于外壳体内部并且构造成包封插头的至少部分,其中,内壳体可包括:内壳体主体,其构造成支承中心端子和侧端子;和第一绝缘板,其从内壳体主体突出并且设于中心端子与侧端子之间。

3、在实施例中,中心端子与侧端子之间的间隙距离可通过第一绝缘板形成为大于中心端子与侧端子之间的最短距离。

4、在实施例中,插头可包括:插头主体;插头中心头部,其从插头主体突出并且构造成容纳中心端子;以及插头侧头部,其从插头主体突出,构造成容纳侧端子,并且设于与插头中心头部间隔开的位置处。

5、在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板的至少部分可插入于插头中心头部与插头侧头部之间。

6、在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板可基于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每个相交的第三方向而与插头中心头部和插头侧头部重叠。

7、在实施例中,插头中心头部可设成多个,并且,内壳体可进一步包括从内壳体主体突出并且具有插入于多个插头中心头部之间的至少部分的第二绝缘板。

8、在实施例中,侧端子可设成多个,并且,多个侧端子之间的间隙距离可通过第二绝缘板形成为大于多个侧端子之间的最短距离。

9、在实施例中,插头可进一步包括从插头主体突出并且设于插头屏蔽件与插头侧头部之间的插头绝缘板。

10、在实施例中,插头绝缘板可具有比插头侧头部更高的突出高度。

11、在实施例中,插头屏蔽件与侧端子之间的间隙距离可通过插头绝缘板形成为大于侧端子与插头屏蔽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12、在实施例中,内壳体可进一步包括壳体绝缘板,壳体绝缘板连接到内壳体主体,构造成覆盖插头侧头部,并且设于插头屏蔽件与插头侧头部之间。

13、在实施例中,插头屏蔽件与侧端子之间的间隙距离可通过壳体绝缘板形成为大于侧端子与插头屏蔽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14、根据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其包括沿第一方向开放的第一开口和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开放的第二开口;内壳体,其容纳于外壳体中;中心端子,其安装于内壳体上;侧端子,其安装于内壳体上;插头,其包括通过第二开口插入到外壳体中的插头主体、从插头主体突出并且构造成容纳中心端子的插头中心头部以及从插头主体突出并且构造成容纳侧端子的插头侧头部;以及插头屏蔽件,其设于外壳体内部并且构造成包封插头的至少部分,其中,内壳体可包括:内壳体主体,其构造成支承中心端子和侧端子;第一绝缘板,其从内壳体主体突出并且设于中心端子与侧端子之间;以及壳体绝缘板,其连接到内壳体主体,构造成覆盖插头侧头部,并且设于插头屏蔽件与插头侧头部之间。

15、在实施例中,插头可进一步包括从插头主体突出并且设于插头屏蔽件与插头侧头部之间的插头绝缘板。

16、在实施例中,内壳体可进一步包括从内壳体主体突出并且设于中心端子与侧端子之间的第一绝缘板。

17、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将部分地在随后的描述中阐明,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显而易见,或可通过实践本公开来了解。

18、根据实施例,连接器可包括绝缘板以增大间隙距离。

19、根据实施例,连接器可具有紧凑尺寸,同时确保两个相邻端子之间的足够的间隙距离。例如,连接器包括支承中心端子和侧端子的内壳体。内壳体包括设于中心端子与侧端子之间的内绝缘板。内绝缘板增大中心端子与侧端子之间的间隙距离。

20、根据实施例,连接器可具有紧凑尺寸,同时确保端子与屏蔽件之间的足够的间隙距离。例如,连接器包括内壳体和插头。内壳体和/或插头包括设成与侧端子相邻的外绝缘板。外绝缘板设置在插头屏蔽件与侧端子之间。外绝缘板增大插头屏蔽件与侧端子之间的间隙距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端子之间的间隙距离或爬电距离通过所述绝缘板形成为大于所述端子之间的最短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的至少部分插入于所述多个插头头部中的两个相邻插头头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基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每个相交的第三方向而与所述插头头部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插头主体突出并且设于所述插头屏蔽件与所述插头头部之间的插头绝缘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绝缘板具有比所述插头头部更高的突出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屏蔽件与端子之间的间隙距离通过所述插头绝缘板形成为大于所述端子与所述插头屏蔽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进一步包括壳体绝缘板,所述壳体绝缘板连接到所述内壳体主体,构造成覆盖所述插头头部,并且设于所述插头屏蔽件与所述插头头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屏蔽件与所述端子之间的所述间隙距离通过所述壳体绝缘板形成为大于所述端子与所述插头屏蔽件之间的所述最短距离。

12.一种连接器,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包括:

14.一种连接器,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端子之间的间隙距离或爬电距离通过所述绝缘板形成为大于所述端子之间的最短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的至少部分插入于所述多个插头头部中的两个相邻插头头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基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每个相交的第三方向而与所述插头头部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插头主体突出并且设于所述插头屏蔽件与所述插头头部之间的插头绝缘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绝缘板具有比所述插头头部更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希俊朴贤相
申请(专利权)人: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