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33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2
本技术涉及保险杠技术领域,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包括前保杠上本体,可拆卸连接在前保杠上本体底端的前保杠下本体,前保杠上本体后端面的底端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后端设置有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与前保杠上本体之间形成有连接空间,前保杠下本体顶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后端设置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前端端设置有与连接空间相匹配的安装部,第二翻边一侧设置有时前保杠下本体与上本体形成连接的连接螺栓,前保杠上本体,前保下本体后端面设置有第一斜向加强筋、第二斜向加强筋、水平加强筋,本技术出现局部损坏时,无需更换保险杠整体,且结构强度高,受冲击时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了前保险杠的防撞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保险杠,具体为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


技术介绍

1、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随着国民车辆保有量的持续上升,交通道路也变得日益复杂,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前保险杠是车辆最易受损的部位之一,现有前保险杠多为一体式结构,在前保险杠下部出现损坏后,只能进行前保险杠整体的更换,且现有车辆为了追求轻量化设计,继而降低了保险杠的结构强度,使其防撞性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出现局部损坏时,无需更换保险杠整体,且结构强度高,受冲击时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了前保险杠的防撞性能。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包括前保杠上本体,可拆卸连接在前保杠上本体底端的前保杠下本体,所述前保杠上本体后端面的底端边缘处向后水平延伸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远离前保杠上本体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前保杠上本体后端面的底端边缘处之间形成有连接空间,所述前保杠下本体顶部的后端设置有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远离前保杠下本体的一端向前保杠下本体前端形成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远离第二翻边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空间相匹配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呈垂直向下状态,所述第二翻边一侧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贯穿第二翻边、第一折弯部与安装部固定装配。

3、进一步的,所述前保杠上本体前端面的中间处设置有上车牌固定部,所述前保杠下本体前端面的中间处设置有下车牌固定部,所述上车牌固定部与下车牌固定部相配合,供车牌固定装配。

4、进一步的,所述前保杠上本体前端面,位于上车牌固定部的一侧设置有脱钩堵盖。

5、进一步的,所述前保杠下本体上,位于下车牌固定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进气口。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口下方的前保杠下本体上设置有下部装饰件,所述下部装饰件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口。

7、进一步的,所述前保杠上本体前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前保格栅,所述前保格栅上设置有供日间行车灯通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方的前保格栅上设置有日间行车灯亮条。

8、进一步的,所述前保杠上本体,前保下本体后端面设置有呈交叉布置的第一斜向加强筋、第二斜向加强筋,所述第一斜向加强筋与第第二斜向加强筋的相交处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水平加强筋。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本技术通过前保杠上本体、第一翻边、第一折弯部、连接空间、前保杠下本体、第二翻边、第二折弯部、安装部、连接螺栓的配合设置,前保杠下本体通过,安装部鱼前保杠上本体的连接空间固定装配,使前保杠上本体与前保杠下本体形成连接,并通过连接螺栓进一步增加其连接强度,使前保杠上本体与前保杠下本体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在局部出现损坏时,无需更换整体,可单独更换前保杠上本体或前保杠下本体。

11、本技术通过第一斜向加强筋、第二斜向加强筋、水平加强筋的配合设置,增加了前保险杠整体的结构强度,且第一斜向加强筋、第二斜向加强筋、水平加强筋相互连接,在前保险杠受到冲击时,应力通过第一斜向加强筋、第二斜向加强筋、水平加强筋均匀分布,提升了前保险杠的防撞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杠上本体(1),可拆卸连接在前保杠上本体(1)底端的前保杠下本体(2),所述前保杠上本体(1)后端面的底端边缘处向后水平延伸有第一翻边(101),所述第一翻边(101)远离前保杠上本体(1)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一折弯部(102),所述第一折弯部(102)与前保杠上本体(1)后端面的底端边缘处之间形成有连接空间(103),所述前保杠下本体(2)顶部的后端设置有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翻边(201),所述第二翻边(201)远离前保杠下本体(2)的一端向前保杠下本体(2)前端形成有第二折弯部(202),所述第二折弯部(202)远离第二翻边(201)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空间(103)相匹配的安装部(203),所述安装部(203)呈垂直向下状态,所述第二翻边(201)一侧设置有连接螺栓(3),所述连接螺栓(3)贯穿第二翻边(201)、第一折弯部(102)与安装部(203)固定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杠上本体(1)前端面的中间处设置有上车牌固定部(4),所述前保杠下本体(2)前端面的中间处设置有下车牌固定部(5),所述上车牌固定部(4)与下车牌固定部(5)相配合,供车牌固定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杠上本体(1)前端面,位于上车牌固定部(4)的一侧设置有脱钩堵盖(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杠下本体(2)上,位于下车牌固定部(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进气口(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7)下方的前保杠下本体(2)上设置有下部装饰件(8),所述下部装饰件(8)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口(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杠上本体(1)前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前保格栅(10),所述前保格栅(10)上设置有供日间行车灯通过的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上方的前保格栅(10)上设置有日间行车灯亮条(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杠上本体(1),前保下本体(2)后端面设置有呈交叉布置的第一斜向加强筋(13)、第二斜向加强筋(14),所述第一斜向加强筋(13)与第二斜向加强筋(14)的相交处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水平加强筋(15)。

...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杠上本体(1),可拆卸连接在前保杠上本体(1)底端的前保杠下本体(2),所述前保杠上本体(1)后端面的底端边缘处向后水平延伸有第一翻边(101),所述第一翻边(101)远离前保杠上本体(1)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一折弯部(102),所述第一折弯部(102)与前保杠上本体(1)后端面的底端边缘处之间形成有连接空间(103),所述前保杠下本体(2)顶部的后端设置有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翻边(201),所述第二翻边(201)远离前保杠下本体(2)的一端向前保杠下本体(2)前端形成有第二折弯部(202),所述第二折弯部(202)远离第二翻边(201)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空间(103)相匹配的安装部(203),所述安装部(203)呈垂直向下状态,所述第二翻边(201)一侧设置有连接螺栓(3),所述连接螺栓(3)贯穿第二翻边(201)、第一折弯部(102)与安装部(203)固定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杠上本体(1)前端面的中间处设置有上车牌固定部(4),所述前保杠下本体(2)前端面的中间处设置有下车牌固定部(5),所述上车牌固定部(4)与下车牌固定部(5)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步郎彭至尊孙丽君胡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长明塑料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