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接线端子,具体的说是一种外置防护机构的防潮型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1、电能传递、输送、以及信号传输最普遍的方式是通过电缆来实现的,而在电能、信号传输的起始点或者终点甚至某些中间点,往往需要通过设备转接至电缆上。一般而言,电缆和设备是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电缆压接在接线端子上,然后将接线端子通过螺栓连接至设备的接线铜排上,从而实现电气连接。
2、目前现有接线端子大多采用螺栓将电缆的铜线端呈u型或s型放置在端子内腔中,然后在利用起子扭动螺栓对电缆的铜线端进行按压或挤压固定,进而实现电气连接。
3、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接线端子的接线口是不具备密封效果的,这样就导致灰尘或等物体很容易进入接线端子内,进而影响端子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会对接线端子内腔中的电缆或螺栓造成腐蚀,出现断连的情况,而且螺栓扭动接线也会造成拆卸安装时的不便,其次接线端子在使用在潮湿或湿气比较重的地方时,不具备防护机构也会造成湿气进入接线端子内,出现电缆短路的情况。
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置防护机构的防潮型接线端子。
r/>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置防护机构的防潮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1),所述端子本体(1)上端内部通过螺栓(3)安装有第一密封罩(2),所述端子本体(1)下端内部通过螺栓(3)安装有第二密封罩(10),所述端子本体(1)一侧设置有插口(5),所述插口(5)内腔设置有卡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防护机构的防潮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槽(26)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24),且支撑弹簧(24)远离第一收纳槽(26)内腔底部一端与滑块(27)固接,所述插口(5)内腔上下两壁均设置有多个接电条(22),所述插口(5)内腔底部设置有插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防护机构的防潮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1),所述端子本体(1)上端内部通过螺栓(3)安装有第一密封罩(2),所述端子本体(1)下端内部通过螺栓(3)安装有第二密封罩(10),所述端子本体(1)一侧设置有插口(5),所述插口(5)内腔设置有卡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防护机构的防潮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槽(26)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24),且支撑弹簧(24)远离第一收纳槽(26)内腔底部一端与滑块(27)固接,所述插口(5)内腔上下两壁均设置有多个接电条(22),所述插口(5)内腔底部设置有插孔(19),所述插孔(19)内腔设置有自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置防护机构的防潮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组件包括有安装在插孔(19)内腔底部的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远离插孔(19)内腔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盘(21),所述插孔(19)内腔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导轨(40),所述导轨(40)在插孔(19)内腔倾斜设置,所述插孔(19)内腔壁均匀设置有u型卡块(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置防护机构的防潮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8)位于插口(5)内腔一端转动连接有插柱(29),所述插柱(29)外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2),且插柱(29)与插孔(19)内腔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防护机构的防潮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罩(2)与第二密封罩(10)靠近端子本体(1)一端均设置有滑槽(36),所述滑槽(36)内腔底部均匀设置有第二收纳槽(33),所述第二收纳槽(33)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4),所述第二弹簧(34)远离第二收纳槽(33)内腔底部一端与接电条(22)固接,所述第一密封罩(2)与第二密封罩(10)通过导线与接电条(2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防护机构的防潮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熠高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