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压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9187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压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其中,升压充电装置包括外部电源模块、升压切换电路、三相逆变器以及三相交流电机;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升压切换电路、三相交流电机以及三相逆变器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升压切换电路适于选择三相交流电机的每相绕组进行升压。通过将升压切换电路接入到三相交流电机的每相绕组中进行升压控制,小功率充电接入绕组中的一相或两相,大功率充电接入绕组中的三相,更加精准的对动力电池进行升压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涉及升压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压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在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是,通过电机三相线圈电感+1外部电感,实现升压功能,电机三相线圈电感+1外部电感固定了相关参数,三组线圈同时参与到升压方案中,在升压的过程中无法高精度控制。

2、上述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压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提供了一种升压充电装置,包括:

3、外部电源模块、升压切换电路、三相逆变器以及三相交流电机;

4、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升压切换电路、三相交流电机以及三相逆变器依次电性连接;

5、所述升压切换电路适于选择三相交流电机的每相绕组进行升压。

6、进一步的,所述升压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切换开关k1、第二电感l2、第二切换开关k2、第三电感l3以及第三切换开关k3;

7、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通过第一切换开关k1电性连接在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另一端电性连接在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第一相的绕组上;

8、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通过第二切换开关k2电性连接在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另一端电性连接在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第二相的绕组上;

9、所述第三电感l3的一端通过第三切换开关k3电性连接在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另一端电性连接在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第三相的绕组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外部电源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切换开关k4以及第七切换开关k7。

11、进一步的,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端分别串联有第五切换开关k5以及第六切换开关k6。

12、进一步的,所述升压充电装置包括电感储能模式以及升压模式。

13、进一步的,所述升压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

14、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k1至第七切换开关k7的开合状态。

1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适于闭合第四切换开关k4以及第七切换开关k7,打开第五切换开关k5以及第六切换开关k6,从而使升压充电装置进入电感储能模式。

1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适于闭合第四切换开关k4、第五切换开关k5、第六切换开关k6以及第七切换开关k7,打开第五切换开关k5以及第六切换开关k6,从而使升压充电装置进入升压模式。

1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还适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k1、第二切换开关k2以及第三切换开关k3中任意一个或者多个闭合,进行精准升压。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及如上述的升压充电装置;

19、所述升压充电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电性连接,且适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20、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压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其中,升压充电装置包括外部电源模块、升压切换电路、三相逆变器以及三相交流电机;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升压切换电路、三相交流电机以及三相逆变器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升压切换电路适于选择三相交流电机的每相绕组进行升压。通过将升压切换电路接入到三相交流电机的每相绕组中进行升压控制,小功率充电接入绕组中的一相或两相,大功率充电接入绕组中的三相,更加精准的对动力电池进行升压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压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多智罗浩徐修吉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尼得科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