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9016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该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蓝绿光双色LED晶圆和制作红光单色LED晶圆;在蓝绿光双色LED晶圆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在制作红光单色LED晶圆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将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进行键合,并去除蓝绿光双色LED晶圆的衬底层,获得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在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上实现图形化,并制作相应电极,形成MicroLED芯片。该方法用于制作该芯片。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优化外延结构,简化单片全彩集成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microled芯片,具体的,涉及一种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还涉及该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当前,microled垂直全彩堆叠芯片主要采用制作方式是:通过三片不同颜色晶圆分别键合,并采用键合集成(或金属电极连接)等工艺进行连接,实现工艺流程具体如下:将蓝光led与cmos背板键合集成后去除蓝光led硅衬底;将绿光led与去衬底后的蓝光led键合集成(或金属电极连接)后去除绿光led硅衬底;将红光led与去衬底后的绿光led键合集成(或金属电极连接)后去除红光led衬底。

2、但是,该工艺通过对三个颜色的led晶圆进行单独外延制作,再将三个颜色的led晶圆进行键合,工艺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优化外延结构,简化单片全彩集成工艺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优化外延结构,简化单片全彩集成工艺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

3、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蓝绿光双色led晶圆和制作红光单色led晶圆;在蓝绿光双色led晶圆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在制作红光单色led晶圆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将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进行键合,并去除蓝绿光双色led晶圆的衬底层,获得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在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上实现图形化,并制作相应电极,形成microled芯片

4、由上述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蓝绿光双色led晶圆和制作红光单色led晶圆,再将蓝绿光双色led晶圆和制作红光单色led晶圆进行键合,考虑了蓝绿光led均采用硅基gan材料体系,可进行同质外延的方式生成,从而节省了多次键合的步骤,优化外延结构,简化单片全彩集成工艺。

5、进一步的方案中,制作蓝绿光双色led晶圆的步骤包括:采用外延生长获得由量子隧穿结连接的蓝绿光双色led晶圆。

6、由此可见,蓝绿光双色led晶圆中,不同发光波长多量子阱之间的连接可通过量子隧穿结实现,可优化外延结构。

7、进一步的方案中,采用同质外延法获得由量子隧穿结连接的蓝绿光双色led晶圆的步骤包括:在gan单晶衬底上逐层外延出n型重掺杂gan外延层、蓝光多量子阱、第一电子阻挡层、p型掺杂gan外延层、p型重掺杂gan外延层、n型ingan外延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绿光多量子阱、第三电子阻挡层、p型掺杂gan外延层、p型重掺杂gan外延层。

8、进一步的方案中,采用同质外延法获得由量子隧穿结连接的蓝绿光双色led晶圆的步骤包括:在gan单晶衬底上逐层外延出n型重掺杂gan外延层、绿光多量子阱、第一电子阻挡层、p型掺杂gan外延层、p型重掺杂gan外延层、n型ingan外延层、第二电子阻挡层、蓝光多量子阱、第三电子阻挡层、p型掺杂gan外延层、p型重掺杂gan外延层。

9、由此可见,绿光多量子阱和蓝光多量子阱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10、进一步的方案中,制作红光单色led晶圆的步骤包括:在gaas衬底上生成红色alingap外延层晶圆。

11、进一步的方案中,在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上实现图形化,并制作相应电极,形成microled芯片的步骤包括:由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的顶部向衬底方向蚀刻至红光led外延层,形成第一台面;在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的顶部形成第一n型电极,在第一台面形成第二n型电极;将第一n型电极和第二n型电极互联,形成共n极。

12、由此可见,通过蚀刻在红光led外延层形成第一台面,并在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的顶部形成第一n型电极,在第一台面形成第二n型电极,再将第一n型电极和第二n型电极互联,从而形成共n极,可形成电回路。

13、进一步的方案中,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形成第一n型电极和第二n型电极之前,在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的顶部至第一台面的侧壁上进行镀膜,形成钝化层;将第一n型电极和第二n型电极互联时,在钝化层上形成金属连接层,使金属连接层将第一n型电极和第二n型电极互联。

14、由此可见,在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的顶部至第一台面的侧壁上进行镀膜,再在钝化层上形成金属连接层连接第一n型电极和第二n型电极,可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设置钝化层,可避免金属连接层与其他层连接。

15、进一步的方案中,由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的顶部向衬底方向蚀刻至红光led外延层,形成第一台面时,还包括:

16、由此可见,由红绿蓝光三色led晶圆的顶部向衬底方向蚀刻至第二个颜色led外延层,可有利于减少该颜色led外延层的遮挡。

17、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包括衬底层和红绿蓝光led外延层,红绿蓝光led外延层设置在衬底层上,红绿蓝光led外延层包括红光led外延层和蓝绿双色led外延层,红光led外延层和蓝绿双色led外延层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衬底层上,红光led外延层和蓝绿双色led外延层键合;蓝绿双色led外延层包括蓝光led外延层和绿光led外延层,蓝光led外延层和绿光led外延层通过量子隧穿结连接。

18、由上述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通过红光led外延层和蓝绿双色led外延层键合,考虑了蓝绿光led均采用硅基gan材料体系,可进行同质外延的方式生成,可节省多次键合的步骤,优化外延结构,简化单片全彩集成工艺。

19、进一步的方案中,红绿蓝光led外延层设置有第一台面,第一台面位于红光led外延层;红绿蓝光led外延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n型电极,第一台面上设置有第二n型电极,第一n型电极和第二n型电极互联。

20、由此可见,在红绿蓝光led外延层的顶部形成第一n型电极,在第一台面形成第二n型电极,再将第一n型电极和第二n型电极互联,从而形成共n极,可形成电回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9.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包括衬底层和红绿蓝光LED外延层,红绿蓝光LED外延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层上,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星钥珠海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