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938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涉及循环冷却技术领域,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顶部设置有抽风设备,且冷却箱内部左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下方设置有斜面,且下方设置有支柱,所述斜面上方设置有冷却组件,且冷却组件包括支撑柱和环形托盘,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斜面上表面,且支撑柱上方设置有环形托盘。该一种可循环冷却的控制装置,与现有的普通可循环冷却的控制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冷却组件进行工作,通过第三软管让双口泵机抽取冷水池中的冷水,通过第一喷水嘴喷出,起到输送冷却水的作用,相比于静止冷却的方式,该装置通过滚筒电机带动冷却物滚筒在环形托盘上方进行翻转,从而翻动冷却物,起到完全冷却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循环冷却,具体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冷却装置的应用越发广泛,现有的冷却装置在对冷却物进行冷却时,冷却物不能被动翻转,冷却的效率较低,冷却效果不理想,从而给冷却装置后续的冷却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冷却时在检查窗内表面产生的水雾遮挡工作人员视线,另外有时冷却后的水往往排出,未进行循环使用,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

2、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顶部设置有抽风设备,且冷却箱内部左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冷却箱内底部设置有斜面,且外底部设置有支柱,所述斜面上方设置有冷却组件,且冷却组件包括支撑柱和环形托盘,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斜面上表面,且支撑柱上方设置有环形托盘。

3、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滑轮、冷却物滚筒和进水孔,且滑轮设置在环形托盘上表面,所述滑轮上方设置有冷却物滚筒,且冷却物滚筒外表面设置有进水孔。

4、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喷水嘴、第一硬水管和第一连接件,且第一喷水嘴设置在进水孔上方,所述第一喷水嘴上方设置有第一硬水管,且第一硬水管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5、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软管、双口泵机和第二软管,且第一软管设置在第一连接件右侧,所述第一软管下方设置有双口泵机,且双口泵机左侧设置有第二软管。

6、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三软管、冷水池和滚筒电机,且第三软管设置在双口泵机后侧,所述第三软管尾端设置有冷水池,且滚筒电机设置在冷却箱后侧。

7、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箱前侧设置有箱门组件,且箱门组件包括箱门主体和检查窗,所述箱门主体外表面设置在冷却箱前表面,且箱门主体上表面设置有检查窗。

8、进一步的,所述箱门组件还包括转动电机、转轴和刮水板,且转动电机设置在检查窗背面下方,所述转动电机上方设置有转轴,且转轴上方设置有刮水板。

9、进一步的,所述箱门组件还包括第二硬水管、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喷水嘴,且第二硬水管设置在转动电机下方,所述第二硬水管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且第二硬水管下方设置有第二喷水嘴。

10、进一步的,所述箱门组件还包括活动门和把手,且活动门设置在第二喷水嘴下方,所述活动门前端设置有把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技术通过双口泵机的设置,通过第三软管让双口泵机抽取冷水池中的冷水,然后通过第一软管通过第一连接件传输到第一硬水管内,再通过第一喷水嘴喷出,起到输送冷却水的作用,再通过滚筒电机带动冷却物滚筒在环形托盘上方进行翻转,从而翻动冷却物,起到完全冷却的作用;

13、2.本技术通过刮水板的设置,在装置工作时,冷却箱内会产生大量热气,会在检查窗内表面产生水雾,导致遮挡视线,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轴,从而控制刮水板清理检查窗内表面的水雾,在利用第二软管通过第二连接件将冷水传输给第二硬水管,利用第二喷水嘴喷出,起到防止工作人员打开活动门放取冷却物时被冷却箱内部的热气伤害,从而起到保护工作人员的作用;

14、3.本技术通过斜面的设置,通过斜面将冷却箱内部喷洒出的水进行收集,通过冷却箱右侧底部的出水口流进冷水池中,起到循环使用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顶部设置有抽风设备(2),且冷却箱(1)内部左侧设置有进气口(3),所述冷却箱(1)内底部设置有斜面(4),且外底部设置有支柱(5),所述斜面(4)上方设置有冷却组件(6),且冷却组件(6)包括支撑柱(601)和环形托盘(602),所述支撑柱(601)设置在斜面(4)上表面,且支撑柱(6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6)还包括滑轮(603)、冷却物滚筒(604)和进水孔(605),且滑轮(603)设置在环形托盘(602)上表面,所述滑轮(603)上方设置有冷却物滚筒(604),且冷却物滚筒(604)外表面设置有进水孔(6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6)还包括第一喷水嘴(606)、第一硬水管(607)和第一连接件(608),且第一喷水嘴(606)设置在进水孔(605)上方,所述第一喷水嘴(606)上方设置有第一硬水管(607),且第一硬水管(607)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608)。

<p>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6)还包括第一软管(609)、双口泵机(610)和第二软管(611),且第一软管(609)设置在第一连接件(608)右侧,所述第一软管(609)下方设置有双口泵机(610),且双口泵机(610)左侧设置有第二软管(6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6)还包括第三软管(612)、冷水池(613)和滚筒电机(614),且第三软管(612)设置在双口泵机(610)后侧,所述第三软管(612)尾端设置有冷水池(613),且滚筒电机(614)设置在冷却箱(1)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前侧设置有箱门组件(7),且箱门组件(7)包括箱门主体(701)和检查窗(702),所述箱门主体(701)外表面设置在冷却箱(1)前表面,且箱门主体(701)上表面设置有检查窗(7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组件(7)还包括转动电机(703)、转轴(704)和刮水板(705),且转动电机(703)设置在检查窗(702)背面下方,所述转动电机(703)上方设置有转轴(704),且转轴(704)上方设置有刮水板(7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组件(7)还包括第二硬水管(706)、第二连接件(707)和第二喷水嘴(708),且第二硬水管(706)设置在转动电机(703)下方,所述第二硬水管(706)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707),且第二硬水管(706)下方设置有第二喷水嘴(70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组件(7)还包括活动门(709)和把手(710),且活动门(709)设置在第二喷水嘴(708)下方,所述活动门(709)前端设置有把手(7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顶部设置有抽风设备(2),且冷却箱(1)内部左侧设置有进气口(3),所述冷却箱(1)内底部设置有斜面(4),且外底部设置有支柱(5),所述斜面(4)上方设置有冷却组件(6),且冷却组件(6)包括支撑柱(601)和环形托盘(602),所述支撑柱(601)设置在斜面(4)上表面,且支撑柱(6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6)还包括滑轮(603)、冷却物滚筒(604)和进水孔(605),且滑轮(603)设置在环形托盘(602)上表面,所述滑轮(603)上方设置有冷却物滚筒(604),且冷却物滚筒(604)外表面设置有进水孔(6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6)还包括第一喷水嘴(606)、第一硬水管(607)和第一连接件(608),且第一喷水嘴(606)设置在进水孔(605)上方,所述第一喷水嘴(606)上方设置有第一硬水管(607),且第一硬水管(607)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6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6)还包括第一软管(609)、双口泵机(610)和第二软管(611),且第一软管(609)设置在第一连接件(608)右侧,所述第一软管(609)下方设置有双口泵机(610),且双口泵机(610)左侧设置有第二软管(6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冷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秣电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