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组件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400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组件和电池,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和转接极耳,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从所述电芯本体向外延伸的集流体极耳,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均具有翻折结构,并且,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中至少一个的翻折结构包括多个翻折段,多个所述翻折段均沿所述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集流体极耳的翻折结构和所述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层叠且相连。根据本技术的电芯组件,通过将转接极耳和电芯的集流体极耳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至少两次翻折,然后将集流体极耳和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层叠布置后相互连接,如此,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小电芯组件尺寸,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组件和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电池例如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内的成为越来越多用电设备的首选储供能装置,例如计算机、移动电话、个人数码助理(pda)、音乐播放器等。

2、目前,为满足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快充等性能的需求,多极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应运而生,考虑到工艺复杂度,这种电池结构通常在集流体极耳上连接转接极耳,并分别对转接极耳和集流体极耳分别进行一次弯折工艺,这种折极耳工艺限制了这种卷芯类型的厚度下限。而若采用不折极耳工艺,虽然可以降低厚度,但是会显著加宽电池顶封边,不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多极耳结构电池由于采用一次折弯工艺或者不折弯工艺时,电池尺寸较大,难以提高能量密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组件和电池,通过将转接极耳和电芯的集流体极耳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至少两次翻折,然后将集流体极耳和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层叠布置后相互连接,能够良好地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和转接极耳,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从所述电芯本体向外延伸的集流体极耳,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均具有翻折结构,并且,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中至少一个的翻折结构包括多个翻折段,多个所述翻折段均沿所述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集流体极耳的翻折结构和所述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层叠且相连。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组件,通过将转接极耳和电芯的集流体极耳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多次翻折,然后将集流体极耳和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层叠布置后相互连接。在此过程中,在第一次弯折后,可以减小集流体极耳和转接极耳的本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而在对第一次弯折后的翻折结构进行后续弯折时,又可以降低翻折结构的高度,减小了翻折结构的高度对电芯组件整体厚度的限制,从而减小电芯组件的整体尺寸,如此,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小电芯组件尺寸,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其中,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背向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分别构成所述集流体极耳的翻折段,所述转接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本体部和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构成所述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折叠部的背向所述第一折叠部的一侧,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通过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固定连接。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顺次连接且层叠布置的第一本体部和至少一个折叠部,所述折部构成所述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所述转接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本体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朝向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构成所述转接极耳的翻折段,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共同夹持至少一个所述折叠部。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部为一个,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折叠部固定连接;和/或,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折叠部固定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折叠部包括顺次连接且层叠布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背向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分别构成所述集流体极耳的翻折段,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共同夹持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折叠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固定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第一集流体极耳和第二集流体极耳,所述第一集流体极耳和所述第二集流体极耳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集流体极耳和所述第二集流体极耳中至少一者的数量为多个。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包括层叠布置的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设于所述第一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集流体具有多个超出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第一极耳部,多个所述第一极耳部层叠并构成所述第一集流体极耳,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于所述第二集流体表面的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集流体具有多个超出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第二极耳部,多个所述第二极耳部层叠并构成所述第二集流体极耳。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胶纸,所述胶纸至少包覆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的连接区域。

12、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限定出容纳腔;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芯组件,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转接极耳从所述外壳伸出。

13、根据本技术的电池,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电芯组件,由于电芯组件的尺寸得到减小,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转接极耳,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从所述电芯本体向外延伸的集流体极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其中,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背向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分别构成所述集流体极耳的翻折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至少一个折叠部,所述折叠部构成所述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为一个,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折叠部固定连接;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折叠部包括顺次连接且层叠布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背向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分别构成所述集流体极耳的翻折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折叠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第一集流体极耳和第二集流体极耳,所述第一集流体极耳和所述第二集流体极耳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集流体极耳和所述第二集流体极耳中至少一者的数量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层叠布置的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纸,所述胶纸至少包覆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的连接区域。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转接极耳,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从所述电芯本体向外延伸的集流体极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其中,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背向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分别构成所述集流体极耳的翻折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至少一个折叠部,所述折叠部构成所述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为一个,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折叠部固定连接;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折叠部包括顺次连接且层叠布置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岳邹浒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