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组件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40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组件和电池,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和转接极耳,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从所述电芯本体向外延伸的集流体极耳,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均具有翻折结构,并且,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中至少一个的翻折结构包括多个翻折段,多个所述翻折段均沿所述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集流体极耳的翻折结构和所述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层叠且相连。根据本技术的电芯组件,通过将转接极耳和电芯的集流体极耳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至少两次翻折,然后将集流体极耳和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层叠布置后相互连接,如此,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小电芯组件尺寸,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组件和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电池例如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内的成为越来越多用电设备的首选储供能装置,例如计算机、移动电话、个人数码助理(pda)、音乐播放器等。

2、目前,为满足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快充等性能的需求,多极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应运而生,考虑到工艺复杂度,这种电池结构通常在集流体极耳上连接转接极耳,并分别对转接极耳和集流体极耳分别进行一次弯折工艺,这种折极耳工艺限制了这种卷芯类型的厚度下限。而若采用不折极耳工艺,虽然可以降低厚度,但是会显著加宽电池顶封边,不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多极耳结构电池由于采用一次折弯工艺或者不折弯工艺时,电池尺寸较大,难以提高能量密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组件和电池,通过将转接极耳和电芯的集流体极耳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至少两次翻折,然后将集流体极耳和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层叠布置后相互连接,能够良好地克服上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转接极耳,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从所述电芯本体向外延伸的集流体极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其中,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背向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分别构成所述集流体极耳的翻折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至少一个折叠部,所述折叠部构成所述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转接极耳,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从所述电芯本体向外延伸的集流体极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其中,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背向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分别构成所述集流体极耳的翻折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极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至少一个折叠部,所述折叠部构成所述转接极耳的翻折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为一个,所述集流体极耳和所述转接极耳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折叠部固定连接;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折叠部包括顺次连接且层叠布置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岳邹浒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