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8184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涉及顶管工程施工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液压泵站,存储冷却水的蓄水池,将液压泵站和蓄水池循环连通的冷却水管路,用于对进出液压泵站的冷却水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液压泵站内部设有液压泵本体,液压泵本体周围环绕有吸热管路,所述吸热管路与冷却水管路连通。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加强液压泵站的降温及冷却效果,减小高温高压下液压油管爆管的安全隐患,保证顶管顶进的时长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顶管工程施工,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1、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

2、随着顶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长距离、岩层顶管施工中,由于岩石强度高,顶管机刀头切削量有限,较普通淤泥质地层,顶管机附属设备工作运行时间拉长,主要为顶管机主顶油缸提供动力的液压泵站随着工作时长增加,液压站内油温升高,高温高压下易导致液压油管爆管及液压动力传递衰退,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及影响顶管顶进的时长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通过本技术可以加强液压泵站的降温及冷却效果,减小高温高压下液压油管爆管的安全隐患,保证顶管顶进的时长和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液压泵站,存储冷却水的蓄水池,将液压泵站和蓄水池循环连通的冷却水管路,用于对进出液压泵站的冷却水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液压泵站内部设有液压泵本体,液压泵本体周围环绕有吸热管路,所述吸热管路与冷却水管路连通。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液压泵站和蓄水池通过冷却水管路循环连通,在液压泵站内部液压泵本体的周围环绕与冷却水管路连通的吸热管路,并在液压泵站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实时监测液压泵站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温度差,并传递温度信号给外部控制器以控制冷却水管路中冷却水的通、断、加快流速和减缓流速。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加强液压泵站的降温及冷却效果,减小高温高压下液压油管爆管的安全隐患,保证顶管顶进的时长和效率。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水管路包括冷水管和温水管,所述冷水管的入水口设有循环水泵。通过设置与冷水管入水口的循环水泵将蓄水池内低温冷却水泵入到液压泵站的吸热管路,吸收液压泵工作产热的冷却水经温水管重新汇入到蓄水池中,整个冷却水管路结构简单,可靠。

5、优选的,所述冷水管和温水管分别通过连接法兰与吸热管路连通。通过连接法兰连接保证了冷却水管路与吸热管路连接的可靠性。

6、优选的,所述冷水管和温水管管径均大于吸热管路管径。冷水管和温水管的管径比吸热管路管径大,使得从冷水管流入到吸热管路的冷却水流速增大,更有助于带走液压泵站内的工作产热。

7、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泵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蓄水池内部设有循环水泵,所述冷水管的入水口与循环水泵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实时监测液压泵站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温度差,并传递温度信号给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通过循环水泵控制冷却水管路中冷却水的通、断、加快流速和减缓流速。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压泵本体与吸热管路之间设有导热罩,所述吸热管路固定在导热罩表面。为了更好的将液压泵站内的工作产热带出液压泵站,在液压泵本体与吸热管路之间设置导热罩且吸热管路固定在导热罩表面。

9、优选的,所述吸热管路横截面为中空半圆形,其包括与导热罩相贴合的贴合面以及远离所述导热罩的弧形面。将吸热管路横截面设置为中空半圆形可以更好的吸收液压泵本体的工作产热。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压泵站上方还设有遮阳顶棚。在气温较高的夏季,遮阳顶棚可以有效的阻挡阳光照射,为降低液压泵站的温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压泵站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表面设有检查窗口。通过检查窗口可随时了解液压泵站的工况。

12、优选的,所述检查窗口上设有散热孔。散热孔作为另一种散热结构可以作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补充,增强了液压泵站的降温效果。

13、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4、1.通过与液压泵站配合设置的蓄水池、冷却水管路、吸热管路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液压泵站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温度差,并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冷却水管路中冷却水的通、断、加快流速和减缓流速,提高了液压泵站的降温及冷却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站(1),存储冷却水的蓄水池(2),将液压泵站(1)和蓄水池(2)循环连通的冷却水管路,用于对进出液压泵站(1)的冷却水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6),所述液压泵站(1)内部设有液压泵本体(11),液压泵本体(11)周围环绕有吸热管路(8),所述吸热管路(8)与冷却水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路包括冷水管(4)和温水管(5),所述冷水管(4)的入水口设有循环水泵(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管(4)和温水管(5)分别通过连接法兰(9)与吸热管路(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管(4)和温水管(5)管径均大于吸热管路(8)管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3)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6)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本体(11)与吸热管路(8)之间设有导热罩(12),所述吸热管路(8)固定在导热罩(12)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路(8)横截面为中空半圆形,其包括与导热罩(12)相贴合的贴合面(81)以及远离所述导热罩(12)的弧形面(8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站(1)上方还设有遮阳顶棚(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站(1)还包括外壳(13),所述外壳(13)上表面设有检查窗口(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窗口(14)上设有散热孔(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站(1),存储冷却水的蓄水池(2),将液压泵站(1)和蓄水池(2)循环连通的冷却水管路,用于对进出液压泵站(1)的冷却水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6),所述液压泵站(1)内部设有液压泵本体(11),液压泵本体(11)周围环绕有吸热管路(8),所述吸热管路(8)与冷却水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路包括冷水管(4)和温水管(5),所述冷水管(4)的入水口设有循环水泵(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管(4)和温水管(5)分别通过连接法兰(9)与吸热管路(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管(4)和温水管(5)管径均大于吸热管路(8)管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机液压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杰颜肃杨文强巩亮宋钇桥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