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假手用导热性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99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肌电假手用导热性传感器。现有的肌电假手无法感知物体的导热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传感器本体和信号处理电路。传感器本体由下到上依次为橡胶基底、柔性加热层、橡胶包封表皮。温度敏感电阻嵌入在橡胶包封表皮内。柔性加热层的上、下表面分别粘贴有薄片状的柔性电极。传感器本体封装在金属框架内。信号处理电路中的三个电阻与温度敏感电阻构成电桥,电桥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差动放大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热性传感器安装在肌电假手食指上来感知被抓物体的导热性能,当肌电假手抓握物体时,导热性传感器与被抓物体直接接触,完成导热性测量,从而使肌电假手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提高肌电假手的仿生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信息和控制
,涉及到物体的导热性测量和信息处理的技术,具体是一种肌电假手用导热性传感器,通过肌电假手实现对被抓握物体的导热性能感知。
技术介绍
肌电假手是利用残肢皮肤表面的肌电信号(Flectromyogr即hy,EMG),通过模式处理获得手部动作信息,进而驱动假手的控制电机来实现假手控制的一种电动假手。EMG是截肢者实现假手控制意图的信息载体,它将人体残肢与机械假手的控制联系起来。对于肢体后天缺失的残疾人, 一般情况下仍然具有像肢体健全的健康人一样的肢体控制意识,在医学上称之为幻肢感,肌电假手的佩带者正是利用这种感觉,通过类似健康人控制肢体动作的方式控制残肢,通过对残臂肌肉活动的检测获得EMG。肌电假手技术相对成熟,安装简便、动作自然,正成为手部缺失残疾人的理想选择。 人手的操作是在大脑的控制下,通过手一眼协调完成的。人手是一个拥有多级控制、剌激和信息接收的生物机械系统,具有输入输出复杂、多通道的特点,在神经系统协调控制下能够完成各种精巧复杂的动作。普通的肌电假手只能完成一些最简单的手部动作,如展拳、握拳、伸腕、屈腕等,没有任何对外界操作环境的传感感知功能。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肌电假手用导热性传感器,包括层状结构的传感器本体和信号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感器本体由下到上依次为橡胶基底、柔性加热层、橡胶包封表皮,橡胶包封表皮的上表面设置有突起;温度敏感电阻嵌入在橡胶包封表皮内,温度不同时温度敏感电阻输出的阻值不同;所述的柔性加热层为橡胶电阻或电阻漆,柔性加热层的上、下表面分别粘贴有薄片状的柔性电极;传感器本体封装在金属框架内;一根柔性电极引线穿过橡胶基底后与一个柔性电极连接,另一根柔性电极引线穿过橡胶基底和柔性加热层后与另一个柔性电极连接,两根柔性电极引线实现对整个传感器进行加热,两根柔性电极引线与一个引线接头固定连接;温度敏感电阻的两根引线穿过柔性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肌电假手用导热性传感器,包括层状结构的传感器本体和信号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本体由下到上依次为橡胶基底、柔性加热层、橡胶包封表皮,橡胶包封表皮的上表面设置有突起;温度敏感电阻嵌入在橡胶包封表皮内,温度不同时温度敏感电阻输出的阻值不同;所述的柔性加热层为橡胶电阻或电阻漆,柔性加热层的上、下表面分别粘贴有薄片状的柔性电极;传感器本体封装在金属框架内;一根柔性电极引线穿过橡胶基底后与一个柔性电极连接,另一根柔性电极引线穿过橡胶基底和柔性加热层后与另一个柔性电极连接,两根柔性电极引线实现对整个传感器进行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增周炜张卫王占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