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17965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包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具有式(I)所示通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R1‑Indole‑O‑(PO)n(EO)mCH2COOMa式(I),其中,R1为C1~C20的烃基;n为0~20的任意整数;m为0~30的任意整数;且m和n不同时为0;M为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当M为碱金属时,a为1,当M为碱土金属时,a为0.5;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该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可以形成纳米微乳液,具有极低的界面张力,较强的增溶能力,胶束粒径达到纳米级,在地层抗吸附能力强,适用于条件苛刻的低渗透油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油剂,具体是涉及一种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低渗透油藏因其孔喉半径小,渗透率低,常规驱油剂难以起到作用,从而导致采收率提升不明显,驱油效率低下等问题。

2、常规的驱油手段包括使用纳米颗粒与流体混合,增加流体的楔形剥离能力,或者使用改性纳米颗粒,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润湿性,但纳米颗粒容易团聚,且难以达到超低油水界面张力。因此,如何更有效的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驱油效率,提供一种适用于条件苛刻的低渗透油藏的驱油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可以形成纳米微乳液,具有极低的界面张力,较强的增溶能力,胶束粒径达到纳米级,在地层抗吸附能力强,适用于条件苛刻的低渗透油藏。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包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具有式(i)所示通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3、r1-indole-o-(po)n(eo)mch2cooma式(i),

4、其中,r1为c1~c20的烃基;n为0~20的任意整数;m为0~30的任意整数;且m和n不同时为0;m为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当m为碱金属时,a为1,当m为碱土金属时,a为0.5;indole为吲哚基团,吲哚基团上连接的-r1和-o分别独立地在吲哚基团的任意取代位置;po为-ch2ch2ch2o-;eo为-ch2ch2o-;

5、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7、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以下结构:

8、

9、其中,r1为c1~c20的烃基;n为0~20的任意整数;m为0~30的任意整数;且m和n不同时为0;m为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当m为碱金属时,a为1,当m为碱土金属时,a为0.5。

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11、所述r1为c1~c20的烷基,优选为c6~c18的烷基,更优选为c6~c12的烷基;和/或,

12、所述n为1~15的任意整数,优选为4~10的任意整数,更优选为3~6的任意整数;和/或,

13、所述m为0~20的任意整数,优选为2~15的任意整数,更优选为2~12的任意整数,最优选为4~10的任意整数。

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15、m+n为4~30的任意整数,优选为4~20的任意整数,更优选为8~18的任意整数。

16、以上所述式(i)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是来自现有技术的市售产品,也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的反应方法进行制备,其制备方法优选包括:

17、当m和n中有一个为0时:

18、将r1-indole-oh、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在碱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50~250℃,反应时间为1~20h,反应压力小于0.4mpa)得到r1-indole-o-(eo)mh或r1-indole-o-(po)nh,然后加入等摩尔(或者稍微过量)的naoh进行碱化后再加入等摩尔(或者稍微过量)的氯乙酸盐进行羧甲基化反应(常压,反应温度为40~150℃,反应时间为4~8h),即得式(i)所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9、当m和n均不为0时:

20、将r1-indole-oh、环氧丙烷在碱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50~250℃,反应时间为1~20h,反应压力小于0.4mpa)得到r1-indole-o-(po)nh,继续加入环氧乙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反应温度为50~250℃,反应时间为1~20h,反应压力小于0.4mpa)得到r1-indole-o-(po)n(eo)mh,然后加入等摩尔(或者稍微过量)的naoh进行碱化后再加入等摩尔(或者稍微过量)的氯乙酸盐进行羧甲基化反应(常压,反应温度为40~150℃,反应时间为4~8h),即得式(i)所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1、以上所述碱催化剂为naoh、koh、lioh、csoh、rboh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氯乙酸盐为碱金属的氯乙酸盐、碱土金属的氯乙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22、以上所述r1-indole-oh、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碱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30:0~20:0.1~1;

23、以上所述制备方法中,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用量可以根据目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确定。特别地,环氧丙烷以相对于化学计量比过量50~150%,例如90~110%的量加入,和/或环氧乙烷以相对于化学计量比过量0.5~30%,优选地1~20%,更优选地1~15%的量加入;

24、以上所述制备方法,在羧甲基化反应后,可以采用本领域中任何已知的方法来进行分离、纯化,进而得到本专利技术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各种产品形式,例如:可以向羧甲基化反应后的反应产物中加入酸,调节ph=1~3,分离得到有机相,将有机相浓缩后,加入碱,制得式i所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当然,在有机相经浓缩后,可以直接得到式i所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酸产品形式。

25、以上所述制备方法中,r1-indole-oh可以是来自现有技术的市售产品,也可以通过本领域中任何已知的方法进行制备,其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将羟基吲哚和r1-x(x代表卤素)在有机溶剂及naoh的存在下进行加热回流,然后经萃取、快速柱层析法即得。

2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27、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具有式(ii)所示通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28、r2n(ch3)2ch2coo式(ii),

29、其中,r2为c1~c20的烃基。

3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31、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3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33、所述r2为c1~c20的烷基,优选为c6~c18的烷基,更优选为c10~c14的烷基。

3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35、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具有式(iii)所示通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36、r3nme3x式(iii),

37、其中,r3为c1~c20的烃基;x为卤素。

3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39、所述r3为c1~c20的烷基,优选为c6~c18的烷基,更优选为c8~c18的烷基,最优选为c14~c18的烷基。

4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41、所述助表面活性剂包括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地,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比为(1~99):(99~1),优选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包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具有式(I)所示通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包含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在内的组分混合得到所述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p>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或者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得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在低渗透油藏采油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包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具有式(i)所示通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复配体系纳米驱油剂,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李应成沙鸥张卫东金军郭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