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菌种保存管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菌种保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87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种保存管,属于菌种保存管领域。一种菌种保存管,包括:管体,还包括:盖体,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开口端;接种环,固定在所述盖体上,且所述接种环设置在管体内;固定环,固定在所述管体上,且所述固定环设置在靠近盖体的一端;底板,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下侧;多个柔性保温组件,呈圆周等距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与底板之间;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管体的底部,且所述固定组件与底板相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软片和第二软片的形变实现对管体的保温,防止管体的温度上升过快影响内部的菌种生理特征,并且便于管体直接与保存箱内的冷气接触,有效地防止手部直接接触管体将热量传输到管体内影响菌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种保存管,尤其涉及一种菌种保存管。


技术介绍

1、菌种保存是指保持微生物菌种的生活力和遗传性状的技术,另外在基因工程中,需要对菌种进行低温或者超低温保存,一般采用菌种保存管对菌种进行保存,然后将多个菌种保存管排列在保存箱内进行低温保温,在进行基因工程中的下步构建工作时,将低温保存的细菌进行接种活化,采用接种环进行接种活化。

2、目前的菌种保存管采用透明的管体对菌种进行保温,然后将其并排放置在保存箱内,当对其进行接种活化时,需要将保存管取出,然后再采用接种环进行接种,保存管取出后,由于实验时温度与菌种的保温温度相差较大,保存管的温度可能存在上升过快的风险,接种后,保存管内剩余的菌种有时需要再次进行保存,因此目前单纯透明玻璃管取出后升温有可能影响剩余的菌种,导致其生理特性发生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菌种保存管。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菌种保存管,包括:管体,还包括:盖体,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开口端;接种环,固定在所述盖体上,且所述接种环设置在管体内;固定环,固定在所述管体上,且所述固定环设置在靠近盖体的一端;底板,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下侧;多个柔性保温组件,呈圆周等距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与底板之间;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管体的底部,且所述固定组件与底板相匹配;将所述管体放置到保存箱内时,向下按压所述管体,所述柔性保温组件产生形变,且向外张开呈弧形状,使保存箱内的冷气与管体接触;将所述管体从保存箱内取出时,向上拉动管体,并解除所述固定组件与底板的固定,所述柔性保温组件贴合到管体的表面。

4、优选地,所述柔性保温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环上的第一软片,所述第一软片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片。

5、为了便于管体底部与底板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管体底部的贴合板,所述贴合板上固定连接有与底板匹配的第二吸盘。

6、为了便于对底板支撑,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呈圆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定位杆,且所述定位杆远离第一支撑片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7、为了便于对定位杆限位,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定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限位槽匹配的限位块。

8、为了便于对管体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所述第一支撑片下端与第一吸盘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力绳,且所述弹力绳贯穿底板。

9、为了便于第二吸盘从底板上脱离,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片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片,且所述第二支撑片与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片内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上侧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与第二吸盘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且所述拉绳设置在通槽内。

10、为了便于盖体密封,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的上端设置有与盖体匹配的环形槽。

11、为了便于防止管体过度晃动,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环,且所述支撑环与第一吸盘相匹配。

12、为了便于对管体缓冲,防止其相互碰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片与第二软片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三角槽,且所述第一软片的外侧设置有缓冲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种保存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菌种保存管,通过向上拉动管体,第二吸盘先与底板脱离,然后使第一吸盘从保存箱底部脱离,此时,第一软片和第二软片复位,对管体进行保温,防止管体的温度上升过快影响内部的菌种生理特征,且有效地防止手部直接接触管体将热量传输到管体内影响菌种。

15、2、该菌种保存管,通过第一吸盘与保存箱底部相吸附,从而便于第一软片和第二软片复位,进而有效地防止外界空气直接与管体接触。

16、3、该菌种保存管,通过下压管体,第一吸盘与保存箱底部贴合吸附,然后第二吸盘吸附到底板上,防止管体向上复位,并对管体进行固定,此时第一软片和第二软片呈弧形状张开,从而便于管体直接与保存箱内的冷气接触,进行低温保存,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管体在保存箱内的保存效果,防止菌种出现生理特征的改变。

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软片和第二软片的形变实现对管体的保温,防止管体的温度上升过快影响内部的菌种生理特征,并且便于管体直接与保存箱内的冷气接触,有效地防止手部直接接触管体将热量传输到管体内影响菌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种保存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保温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环(2)上的第一软片(201),所述第一软片(201)与底板(20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片(2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管体(1)底部的贴合板(404),所述贴合板(404)上固定连接有与底板(203)匹配的第二吸盘(4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呈圆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片(3),所述第一支撑片(3)内设置有滑槽(301),所述滑槽(301)内设置有定位杆(303),且所述定位杆(303)远离第一支撑片(3)的一端与底板(20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01)内设置有多个限位槽(302),所述定位杆(3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限位槽(302)匹配的限位块(30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206),所述第一支撑片(3)下端与第一吸盘(206)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力绳(305),且所述弹力绳(305)贯穿底板(20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片(3)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片(4),且所述第二支撑片(4)与管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片(4)内设置有通槽(401),所述通槽(401)的上侧设置有拉环(403),所述拉环(403)与第二吸盘(405)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402),且所述拉绳(402)设置在通槽(40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的上端设置有与盖体(101)匹配的环形槽(207)。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环(205),且所述支撑环(205)与第一吸盘(206)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片(201)与第二软片(202)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三角槽(204),且所述第一软片(201)的外侧设置有缓冲部(20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种保存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保温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环(2)上的第一软片(201),所述第一软片(201)与底板(20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片(2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管体(1)底部的贴合板(404),所述贴合板(404)上固定连接有与底板(203)匹配的第二吸盘(4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呈圆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片(3),所述第一支撑片(3)内设置有滑槽(301),所述滑槽(301)内设置有定位杆(303),且所述定位杆(303)远离第一支撑片(3)的一端与底板(20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01)内设置有多个限位槽(302),所述定位杆(3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限位槽(302)匹配的限位块(30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种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3)的下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馨梁玉董智慕德宇范小莉王强囤兴建于政达周晓莹高娅先露露窦晓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