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850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及车辆,其中,气囊包括:气囊本体,气囊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排气孔;盖片,设置在气囊本体的内侧并罩设排气孔,盖片的边沿连接在气囊本体上,盖片上设置有通气孔;牵引带,设置在气囊本体内,牵引带的一端与盖片连接,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气囊本体内。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本体内被充气并快速膨胀,通气孔和排气孔连通,气囊本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和排气孔排出。当乘员挤压气囊本体并使得气囊本体变形,气囊本体内的气体无法排出,使得气囊本体保持一定体积。上述结构中气囊本体无需额外设置点火装置,即可实现对气囊本体内压力的自动调节,因此不额外增加成本和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防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气囊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气囊为车辆中必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对气囊内快速充气,使气囊对乘员起到缓冲的效果。但是气囊的排气孔大小,根据乘员的体型不同存在不同需求,具体而言,设置较小的排气孔,乘员与气囊接触后气袋内压能够为体型较大乘员提供优异的支撑作用,但对于体型较小的乘员而言较大的内压却可能会带来二次伤害;设置较大排气孔,乘员与气囊接触后气袋内压能够为体型较小乘员提供优异的支撑作用,但对于体型较大乘员却可能发生触底导致乘员二次伤害。

2、为解决上述矛盾,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解决方法为在气囊上设置较小的排气孔,同时气囊增加额外点火装置以及受其控制的排气孔。当乘员体型较小时,系统将某个时刻触发额外点火装置并释放额外排气孔,从而达到降低气袋内压的目的。但额外点火装置使得气囊的成本升高,装配更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气囊成本高、装配复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气囊及车辆。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包括:气囊本体,气囊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排气孔;盖片,设置在气囊本体的内侧并罩设排气孔,盖片的边沿连接在气囊本体上,盖片上设置有通气孔,并且盖片盖设在排气孔上时,通气孔位于排气孔的外侧;牵引带,设置在气囊本体内,牵引带的一端与盖片连接,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气囊本体上。

3、可选地,通气孔为多个,多个通气孔沿盖片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且多个通气孔环绕在排气孔的外侧。

4、可选地,盖片包括内片及外片,外片与内片连接并覆盖内片,内片覆盖排气孔,通气孔设置在外片上,并且外片的外边沿与气囊本体连接。

5、可选地,内片的硬度大于外片的硬度。

6、可选地,内片和外片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环区,连接环区的直径大于排气孔的直径。

7、可选地,内片与外片之间缝纫连接,和/或,外片与气囊本体之间缝纫连接。

8、可选地,牵引带的端部与外片连接。

9、可选地,内片为一层或者多层。

10、可选地,排气孔为多个,盖片为多个,多个盖片和多个排气孔一一对应设置。

1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气囊。

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3、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本体内被充气并快速膨胀,气囊本体膨胀后拉拽牵引带,使得牵引带拉拽盖片。盖片被拉拽后,盖片和气囊本体之间存在间隙,因此通气孔和排气孔连通,气囊本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和排气孔排出。当乘员挤压气囊本体并使得气囊本体变形,内部压力增高后,盖片受到压力紧贴气囊本体的内表面,由于通气孔位于排气孔的外侧,因此二者被隔断。此时气囊本体内的气体无法排出,使得气囊本体保持一定体积,对乘员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上述结构中气囊本体无需额外设置点火装置,即可实现对气囊本体内压力的自动调节,因此不额外增加成本和装配难度。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气囊成本高、装配复杂的缺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21)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气孔(21)沿所述盖片(2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且多个所述通气孔(21)环绕在所述排气孔(1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20)包括内片(22)及外片(23),所述外片(23)与所述内片(22)连接并覆盖所述内片(22),所述内片(22)覆盖所述排气孔(11),所述通气孔(21)设置在所述外片(23)上,并且所述外片(23)的外边沿与所述气囊本体(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片(22)的硬度大于所述外片(23)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片(22)和所述外片(23)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环区(24),所述连接环区(24)的直径大于所述排气孔(1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片(22)与所述外片(23)之间缝纫连接,和/或,所述外片(23)与所述气囊本体(10)之间缝纫连接。

<p>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30)的端部与所述外片(2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片(22)为一层或者多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1)为多个,所述盖片(20)为多个,多个所述盖片(20)和多个所述排气孔(11)一一对应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21)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气孔(21)沿所述盖片(2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且多个所述通气孔(21)环绕在所述排气孔(1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20)包括内片(22)及外片(23),所述外片(23)与所述内片(22)连接并覆盖所述内片(22),所述内片(22)覆盖所述排气孔(11),所述通气孔(21)设置在所述外片(23)上,并且所述外片(23)的外边沿与所述气囊本体(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片(22)的硬度大于所述外片(23)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片(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