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436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继电器包括基座、主静触头、辅静触头和动触头组件,基座包括主体部以及隔档部,主体部围设有第一容纳腔,且主体部的外表面部分向第一容纳腔内凹陷形成第一耐压腔,隔档部处于第一容纳腔内且与第一容纳腔的腔壁连接以使隔档部与部分第一容纳腔的腔壁围成第二耐压腔;主静触头固定于基座,两端分别为第一外接端和第一导通端,第一导通端处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外接端贯穿基座处于基座外侧;辅静触头固定于基座,两端分别为第二外接端和第二导通端,第二外接端处于第一耐压腔内,第二导通端贯穿基座并处于第二耐压腔内;动触头组件与基座连接且封闭第一容纳腔,本申请的继电器具有更优良的绝缘耐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气元件的,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汽车、充电桩、储能等领域对高压直流继电器指标及功能均有不同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应用中,还要求继电器/接触器除主触点外,还应具备能辅助触点来作为同步或有一定时序的关联来监控主触头状态或是传递其它控制信号,但是,现有的继电器绝缘耐压不能满足新兴的充电桩等高压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具有更优良的绝缘耐压性能。

2、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主静触头、辅静触头以及动触头组件,基座包括主体部以及隔档部,所述主体部围设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部分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凹陷形成第一耐压腔,所述隔档部处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连接以使所述隔档部与部分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围成第二耐压腔;主静触头固定于所述基座,两端分别为第一外接端和第一导通端,所述第一导通端处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外接端贯穿所述基座处于所述基座外侧;辅静触头固定于所述基座,两端分别为第二外接端和第二导通端,所述第二外接端处于所述第一耐压腔内,所述第二导通端贯穿所述基座并处于所述第二耐压腔内;动触头组件与所述基座连接且封闭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动触头组件抵接所述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以与所述主静触头以及所述辅静触头导通。

3、基于上述实施例,主静触头的第一外接端处于基座的外侧,而辅静触头的第二外接端处于第一耐压腔内,如此,减小第一外接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外接端的烧蚀,同理,减小了第二外接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外接端的烧蚀(例如,第一外接端接电或断电时产生的电弧烧蚀第一外接端,而由于第二外接端处于第一耐压腔内,则减小了第一外接端接电或断电时产生的电弧对第二外接端的烧蚀);主静触头的第一导通端处于第一容纳腔内,而辅静触头的第二导通端处于第二耐压腔内,即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被隔档部分隔在两个腔体内,如此,减小第一导通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导通端的烧蚀,同理,减小了第二导通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导通端的烧蚀,有效提高了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之间的绝缘耐压。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配置为陶瓷基座,所述主静触头与所述辅静触头均真空钎焊至所述基座上。

5、基于上述实施例,陶瓷基座由于自身陶瓷材质绝缘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之间的绝缘耐压性,真空钎焊时陶瓷基座、主静触头以及辅静触头处于低压环境,且真空钎焊钎料的湿润性和流动性良好,可以焊接复杂和狭小缝隙的器件,能够提高陶瓷基座和主静触头之间焊缝的质量,以确保第一容纳腔、第一耐压腔和第二耐压腔的封闭性能,进而确保该继电器的绝缘耐压性。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静触头的布置方向和所述辅静触头均沿所述继电器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耐压腔贯穿所述基座平行所述继电器的高度方向的周壁。

7、基于上述实施例,辅静触头的外接线可从基座的周壁引出,而主静触头的外接线从基座的顶壁引出,如此,减小第一外接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外接端的烧蚀,以及减小了第二外接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外接端的烧蚀,进一步提高了该继电器的绝缘耐压性;另外,可防止辅静触头的外接线和主静触头的外接线相互干涉。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壳体、动触头结构和驱动结构,壳体与所述基座连接,具有第二容纳腔;动触头结构处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驱动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以连接所述动触头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能够带动所述动触头结构同时朝向或远离所述主静触头和所述辅静触头移动。

9、基于上述实施例,壳体用于支撑以及保护动触头结构和驱动结构,在继电器接电时驱动结构带动动触头结构朝向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移动以接通动触头结构和主静触头以及动触头结构和辅静触头。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主动触头、辅动触头、移动支架以及绝缘件,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导通端抵接,所述辅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导通端抵接;移动支架与所述主动触头和所述辅动触头连接;绝缘件与所述主动触头滑动连接,与所述驱动结构固定连接,并使所述主动触头和所述驱动结构之间绝缘。

11、基于上述实施例,继电器启动时,驱动结构带动移动支架朝向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移动,即带动主动触头朝向辅动触头移动,带动主静触头朝向辅静触头移动,使主动触头与第一导通端抵接,以实现主动触头和主静触头的导通,使辅动触头与第二导通端抵接,以实现辅静触头和辅动触头的导通,进而使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绝缘件防止了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主动触头和驱动结构之间串电。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动触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弧形部以及导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移动支架连接,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导通部抵接所述第二导通端;其中,至少所述弧形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13、基于上述实施例,连接部与移动支架连接以实现辅动触头和移动支架的连接,在导通部抵接第二导通端以连通辅动触头和辅静触头后,弧形部能够产生弹性变量,以确保导通部与第二导通端能够相互接触。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主动触头的移动方向,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导通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辅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导通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动触头结构还包括超程复位件,所述超程复位件夹设于所述主动触头的底壁和所述绝缘件之间,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超程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

15、基于上述实施例,继电器启动时,主动触头与第一导通端先导通,辅动触头与第二导通端后连通,使该继电器能够以一定时序的关联来监控主触头状态或是传递其它控制信号。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围设有导向通孔,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线圈、导磁板、驱动铁芯、推动杆和弹性复位件,驱动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与外界供电器件连接;导磁板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基座连接,与所述驱动线圈形成回路;驱动铁芯处于所述导向通孔内且与所述导向通孔的孔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通孔处于所述驱动线圈的内圈内;推动杆一端与所述驱动铁芯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磁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与所述绝缘件固定连接;弹性复位件夹设于所述导磁板和所述驱动铁芯之间;其中,所述驱动线圈通电时所述导磁板驱动所述驱动铁芯朝向所述主静触头移动,所述驱动线圈断电时所述弹性复位件使所述驱动铁芯远离所述主静触头移动。

17、基于上述实施例,该继电器通电时,即驱动线圈连通外接电源时,驱动线圈的内圈产生磁场,导磁板导磁对处于导向通孔内的驱动铁芯产生磁吸力,以使驱动铁芯在导向通孔内朝向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滑动并压缩夹设于驱动铁芯和导磁板之间的复位弹性件,驱动铁芯带动推动杆同步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与推动杆连接的主动触头和辅动触头朝向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滑动;在该继电器断电时,弹性复位件恢复形变并推动驱动铁芯复位,进而使推动杆以及动触头结构复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配置为陶瓷基座,所述主静触头与所述辅静触头均真空钎焊至所述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静触头的布置方向和所述辅静触头均沿所述继电器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耐压腔贯穿所述基座平行所述继电器的高度方向的周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动触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弧形部以及导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移动支架连接,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导通部抵接所述第二导通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动触头的移动方向,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导通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辅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导通端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围设有导向通孔,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具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推动杆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触头具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移动支架具有避让通孔,所述绝缘件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配置为陶瓷基座,所述主静触头与所述辅静触头均真空钎焊至所述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静触头的布置方向和所述辅静触头均沿所述继电器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耐压腔贯穿所述基座平行所述继电器的高度方向的周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动触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弧形部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米高莱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