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7217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6
一种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收纳无人航行器的架体,设置在架体头部的捕捉绞车,设置在架体上用于调整在水中姿态的浮潜结构,设置在架体下端用于陆面移动的移动结构,设置在架体内的夹持结构,以及设置在架体上的驱动装置;捕捉绞车通过绳索将所述无人航行器从架体尾部引导进入架体,夹持结构包括从架体向所述无人航行器伸出的夹持臂,夹持臂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架体内固定所述无人航行器;所持结构包括在架体内沿无人航行器进入路线上依次设置的尾部夹持部、中部夹持部、头部夹持部。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结构和浮潜结构实现了在水中回收无人航行器,以及在陆地的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无人航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航行器在海洋科学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国防能力建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不同的船型,无人航行器的收放装置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收放无人航行器的装置一般布置于船舶舷边甲板上,采用单臂回转式吊机形式收放无人航行器。对于安装空间受限的船舶,还可以采用折臂吊、伸缩吊等形式来收放无人航行器,但是对于甲板上没有空间布置舷边收放无人航行器装置的船舶而言,从坞舱收放无人航行器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因而创造一种水陆两用回收转运无人航行器装置,既可以满足收放无人航行器的需求,还增加了行走功能,用来实现无人航行器在坞舱内的转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以解决受空间限制无法设置收放装置,以及在水面通过远程控制收放无人航行器,回收至坞舱内转运存放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收纳无人航行器的架体,设置在所述架体头部的捕捉绞车,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用于调整在水中姿态的浮潜结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端用于陆面移动的移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架体内的夹持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驱动装置;

4、所述捕捉绞车通过绳索将所述无人航行器从所述架体尾部引导进入所述架体,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从所述架体向所述无人航行器伸出的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所述架体内固定所述无人航行器;

5、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在所述架体内沿无人航行器进入路线上依次设置的尾部夹持部、中部夹持部、头部夹持部。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实现竖直和水平方向共同对无人航行器的夹紧,所述中部夹持部包括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伸缩的竖直夹持臂,以及能够由所述架体向无人航行器两侧挤压的水平夹持臂。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的尾端设置有导向结构,辅助无人航行器更好的进入所述架体内。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架体尾部两侧向外展开的导向板。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实现本技术装置的移动,所述架体头部外侧设置有拖曳结构,通过绳索与母船连接。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实现无人航行器在架体内部的接触后的缓冲停止,所述架体内在所述捕捉绞车与所述头部夹持部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形状与所述无人航行器前端匹配,外表面有设置有防撞滚轮。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避免无人航行器受到磕碰后的损坏,所述缓冲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以及所述导向结构外表面为防撞材料。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外侧设置有稳定气囊,用于稳定拖曳时的姿态。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绞车驱动装置,所述绞车驱动装置与所述捕捉绞车连接,用于驱动绳索的释放和回收。

14、有益效果:

15、通过设置浮潜结构实现了本技术装置在水中回收无人航行器的姿态调整,通过设置移动结构实现了本技术装置在路面的自主移动,通过设置夹持结构实现无人航行器在架体内的固定。

16、本技术的装置在回收无人航行器的过程中,不易损坏无人航行器,人员无需近距离接触航行器,避免了人身安全隐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纳无人航行器的架体,设置在所述架体头部的捕捉绞车,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用于调整在水中姿态的浮潜结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端用于陆面移动的移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架体内的夹持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夹持部包括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伸缩的竖直夹持臂,以及能够由所述架体向无人航行器两侧挤压的水平夹持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尾端设置有导向结构,辅助无人航行器更好的进入所述架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架体尾部两侧向外展开的导向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头部外侧设置有拖曳结构,通过绳索与母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内在所述捕捉绞车与所述头部夹持部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形状与所述无人航行器前端匹配,外表面有设置有防撞滚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以及所述导向结构外表面为防撞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外侧设置有稳定气囊,用于稳定拖曳时的姿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绞车驱动装置,所述绞车驱动装置与所述捕捉绞车连接,用于驱动绳索的释放和回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纳无人航行器的架体,设置在所述架体头部的捕捉绞车,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用于调整在水中姿态的浮潜结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端用于陆面移动的移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架体内的夹持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夹持部包括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伸缩的竖直夹持臂,以及能够由所述架体向无人航行器两侧挤压的水平夹持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尾端设置有导向结构,辅助无人航行器更好的进入所述架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的无人航行器回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架体尾部两侧向外展开的导向板。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冬林印俊王志军朱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绿洲镇江船舶辅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