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车轮液锻及热旋自动成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665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0
一种铝合金车轮液锻及热旋自动成型系统,包括:铝合金轮毂液锻模具、热旋压模具和热处理炉,铝合金轮毂液锻模具包括:下模部,包括:下模板、紧固于下模板的下模、紧固于下模板上平面两侧的导向键、置于下模和下模板中心的下中心顶杆;侧模部,包括:设置于下模板及导向键的两侧平面的边模、与边模连接的侧连接板、与侧连接板连接且在导向键导向作用下拉动边模左右滑动开合模的侧拉杆;上模部,包括:上模固定板、紧固于上模固定板的上模、经由导杆与上模固定板连接的上连接板以及上模板、与上连接板连接的上滑动板、上端置于上连接板与上滑动板中的顶料杆。如此可通过余热减轻旋压的难度,使车轮内部微观组织更致密晶粒更细化,提高产品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轮成型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铝合金车轮液锻及热旋自动成型系统


技术介绍

1、车轮液锻工艺是介于低压铸造和锻造之间的一种金属成形工艺,通过将熔炼后融熔的液态金属注入热态模具中,液态金属在模具外界的压力作用下将从液态流变充型到冷却凝固结晶变成固态毛坯。毛坯具有锻造产品特点如性能好、组织致密优点,兼有铸造工艺简单、容易成型、正面花样多等特点。

2、然而,因为车轮本身结构原因,轮辋部位壁薄,不管是低压铸造或液锻都会增加金属量或容易出现缺陷,所以很难成形,组织性能、致密度仍不够强化,成品率低、缺陷多。

3、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加快,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中高温余热,尤其冶金行业是耗能大户,如何合理利用工业余热将其变废为宝是一直以来要面对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车轮液锻及热旋自动成型系统,克服现有技术将车轮的轮辋壁薄及轮唇部位很难液锻或锻造成形部分,由液锻容易成型为短厚壁轮辋结构;将液锻成形的短厚轮辋毛坯部位后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车轮液锻及热旋自动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通过液锻成形毛坯的铝合金轮毂液锻模具、用于对通过铝合金轮毂液锻模具成形的热毛坯进行旋压以对轮辋进行塑性成形的热旋压模具、设有保温炉轨道的保温炉和机器人,其中,机器人(38)用于将从铝合金轮毂液锻模具顶出的热毛坯(36)经过保温炉轨道转入热旋压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车轮液锻及热旋自动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铝合金轮毂液锻模具包括:下模部、侧模部、上模部,下模部包括:下模板(26)、紧固于下模板(26)上的下模(27)、紧固于下模板(26)上平面两侧的导向键(19)、置于下模(27)和下模板(26)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车轮液锻及热旋自动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通过液锻成形毛坯的铝合金轮毂液锻模具、用于对通过铝合金轮毂液锻模具成形的热毛坯进行旋压以对轮辋进行塑性成形的热旋压模具、设有保温炉轨道的保温炉和机器人,其中,机器人(38)用于将从铝合金轮毂液锻模具顶出的热毛坯(36)经过保温炉轨道转入热旋压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车轮液锻及热旋自动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铝合金轮毂液锻模具包括:下模部、侧模部、上模部,下模部包括:下模板(26)、紧固于下模板(26)上的下模(27)、紧固于下模板(26)上平面两侧的导向键(19)、置于下模(27)和下模板(26)中心的下中心顶杆(25);侧模部包括:设置于下模板(26)及导向键(19)的两侧平面上的边模(17)、与边模(17)连接的侧连接板(14)、与侧连接板(14)连接且在导向键(19)导向作用下拉动边模左右滑动开模合模的侧拉杆(16);上模部包括:上模固定板(12)、紧固于上模固定板(12)的上模(28)、经由穿过导套(3)的导杆(2)与上模固定板(12)连接的上连接板(7)以及上模板(1)、与上连接板(7)连接的上滑动板(8)、上端置于上连接板(7)与上滑动板(8)中的顶料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车轮液锻及热旋自动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热旋压模具包括:旋压上模(103)、旋压下模(105)、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岭刘军刘长才李健程远王震朱晓霆徐世文朱志华徐佐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