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647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包括基板,基板的正侧设有导流用正导叶、背侧设有反导叶,正导叶的数量与反导叶的数量相同,基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孔,正导叶设置为均匀分布的螺旋型结构且外端部延伸至基板的背侧,相邻的两个正导叶之间形成扩散段流道,正导叶的扩散段流道与反导叶流体域相交,扩散段流道在靠近基板的一端形成入水口、另一端形成出水口,相邻的两个正导叶尾部之间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设置为圆弧型结构。本技术通过扩展正导叶流道,同时设置引导流体初步转向的导流板,减小了径向导叶中水流在狭小空间内转向造成的水力损失,提高了泵的效率,且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级离心泵径向导叶,尤其涉及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


技术介绍

1、多级离心泵可以通过改变泵级数改变扬程,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水利等多个领域。多级离心泵中的径向导叶既要消除前一级泵出口流体的速度环量,又要将流体导入下一级的叶轮,然而在狭小的空间内使流体转向,会使径向导叶中的流体流态混乱,造成扬程损失和效率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扩张正导叶流道并在正导叶流道尾部增加导流板的径向导叶,可减小现有的径向导叶中水流在狭小空间内转向造成的水力损失,提高泵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正侧设有导流用正导叶、背侧设有反导叶,所述正导叶的数量与所述反导叶的数量相同,所述基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正导叶设置为均匀分布的螺旋型结构且外端部延伸至所述基板的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正导叶之间形成扩散段流道,所述正导叶的扩散段流道与所述反导叶流体域相交,所述扩散段流道在靠近所述基板的一端形成入水口、另一端形成出水口,相邻的两个所述正导叶尾部之间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为圆弧型结构。

4、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为等壁厚圆弧型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起始端位于所述扩散段流道的中间流线上,所述导流板的尾端距所述扩散段流道边缘的距离为3mm-5mm。

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起始端位于所述扩散段流道中间流线长度的2/5处且靠近所述出水口一侧。

7、再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入口安放角α2大于液流角,所述导流板的出口安放角α1大于所述反导叶的入口安放角。

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出口安放角α1=75°。

9、进一步的,所述正导叶的外端部延伸的最大高度h为所述反导叶的高度h1的2/3。

10、再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高度h2为所述反导叶的高度h1的1/2。

11、进一步的,所述反导叶的入口安放角为35°,所述反导叶的出口安放角为80°,所述反导叶的入口位置在所述扩散段流道底面与所述基板的交界处。

12、进一步的,所述反导叶设置为均匀分布的等壁厚圆弧型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14、本技术的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通过扩展正导叶流道,同时设置引导流体初步转向的导流板,使径向导叶中流体由正导叶至反导叶的转向过程更加平缓,从而减小现有的径向导叶中水流在狭小空间内转向造成的水力损失,增强径向导叶的导流能力,提高了离心泵的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并未采用复杂的空间结构,且制造难度较低,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正侧设有导流用正导叶、背侧设有反导叶,所述正导叶的数量与所述反导叶的数量相同,所述基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正导叶设置为均匀分布的螺旋型结构且外端部延伸至所述基板的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正导叶之间形成扩散段流道,所述正导叶的扩散段流道与所述反导叶流体域相交,所述扩散段流道在靠近所述基板的一端形成入水口、另一端形成出水口,相邻的两个所述正导叶尾部之间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为圆弧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等壁厚圆弧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起始端位于所述扩散段流道的中间流线上,所述导流板的尾端距所述扩散段流道边缘的距离为3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起始端位于所述扩散段流道中间流线长度的2/5处且靠近所述出水口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入口安放角α2大于液流角,所述导流板的出口安放角α1大于所述反导叶的入口安放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出口安放角α1=7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导叶的外端部延伸的最大高度h为所述反导叶的高度h1的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高度h2为所述反导叶的高度h1的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导叶的入口安放角为35°,所述反导叶的出口安放角为80°,所述反导叶的入口位置在所述扩散段流道底面与所述基板的交界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导叶设置为均匀分布的等壁厚圆弧型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正侧设有导流用正导叶、背侧设有反导叶,所述正导叶的数量与所述反导叶的数量相同,所述基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正导叶设置为均匀分布的螺旋型结构且外端部延伸至所述基板的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正导叶之间形成扩散段流道,所述正导叶的扩散段流道与所述反导叶流体域相交,所述扩散段流道在靠近所述基板的一端形成入水口、另一端形成出水口,相邻的两个所述正导叶尾部之间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为圆弧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等壁厚圆弧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起始端位于所述扩散段流道的中间流线上,所述导流板的尾端距所述扩散段流道边缘的距离为3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导流板的流道增广式径向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起始端位于所述扩散段流道中间流线长度的2/5处且靠近所述出水口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昊马金水罗兴锜朱国俊冯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