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634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7
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包括上组装板、下组装板、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上组装板上,所述下模板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下组装板上,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上组装板之间设置有上垫片,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下组装板之间设置有下垫片,所述下组装板上设置有多组预夹持组件,所述预夹持组件用于定位工件,所述上组装板上与所述预夹持组件对应的设置有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用于为预夹持组件提供夹持所需要的力。本技术中,由于预夹持组件内的所有部件都是滑动套装,使得对设备的安装和调整变得相当容易和方便,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了维护维修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1、汽车工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之一,其生产的核心在于汽车结构件的制造。结构件主要通过冲压工艺制造。冲压是一种利用模具将板材加工成汽车零部件的工艺。这种工艺既可以确保产品的尺寸精确度和外观质量,又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的生产。

2、由于汽车结构件的形状复杂,单一冲压工序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因此,多工序冲压模具的使用变得至关重要。这种模具可以在同一模具内完成多个冲压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生产时间。而且,多工序冲压也能够确保零件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从而保证零件的质量。

3、然而,现有的多工序冲压模具存在一些限制。首先,由于结构设计的限制,它们可能在某些冲压工序中缺乏精确控制,导致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出现偏差,当然,也有的一些冲压模具液存在冲压前的定位功能,但都是通过螺栓来实现定位夹紧,安装或者取下工件都比较耗费时间,此外,这些模具在长时间运行中可能会由于摩擦和震动产生损耗,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包括上组装板、下组装板、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上组装板上,所述下模板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下组装板上,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上组装板之间设置有上垫片,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下组装板之间设置有下垫片,所述下组装板上设置有多组预夹持组件,所述预夹持组件用于定位工件,所述上组装板上与所述预夹持组件对应的设置有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用于为预夹持组件提供夹持所需要的力。

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夹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两侧的单边定位件,所述单边定位件由支撑板、定位盖板、两个相同的竖杆和防变形套筒组成,两个所述竖杆均与所述下组装板固定连接且竖直向上,所述支撑板滑动套装在两个竖杆上,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保持水平,所述定位盖板滑动套装在两个竖杆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两个所述防变形套筒分别滑动套装在两个所述竖杆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定位盖板之间,所述支撑板和定位盖板之间夹持形成定位槽,用于对工件的端部进行定位。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变形套筒采用弹性材料制作,用于为支撑板和定位盖板受力夹紧工件提供空间。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紧组件包括柱形壳体、抵接板、连接杆、限位板和压缩弹簧,所述柱形壳体与所述上组装板一体式连接,所述柱形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的限位空间,所述限位板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空间内,所述限位板的上端面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限位空间的上端壁弹性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贯穿所述限位空间的下端壁且向下延伸,所述抵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组装板上与所述竖杆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与所述竖杆的外环面间隙配合。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下端开口处为倒锥形,下端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定位孔的直径。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组装板上端面处开设有开口向上的收纳槽。

9、有益效果:

10、1、下组装板上设有多组预夹持组件,能在冲压前工件未受力的情况下,轻松定位工件,方便工件的安装和取下,而且在冲压时,抵紧组件会先一步与预夹持组件接触,为预夹持组件提供夹持所需要的外力,保证冲压时,工件的两端受外力夹紧,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稳定;

11、2、定位槽可以确保工件在冲压操作开始之前的准确位置,这有助于提高冲压的精度,通过夹持工件,可以防止其在冲压过程中移动,从而降低出错率和提高冲压效果。

12、3、由于预夹持组件内的所有部件都是滑动套装,使得对设备的安装和调整变得相当容易和方便,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了维护维修的复杂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组装板(1)、下组装板(2)、上模板(3)和下模板(4),所述上模板(3)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上组装板(1)上,所述下模板(4)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下组装板(2)上,所述上模板(3)与所述上组装板(1)之间设置有上垫片(5),所述下模板(4)与所述下组装板(2)之间设置有下垫片(6),所述下组装板(2)上设置有多组预夹持组件(7),所述预夹持组件(7)用于定位工件,所述上组装板(1)上与所述预夹持组件(7)对应的设置有抵紧组件(8),所述抵紧组件(8)用于为预夹持组件(7)提供夹持所需要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夹持组件(7)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板(4)两侧的单边定位件,所述单边定位件由支撑板(71)、定位盖板(72)、两个相同的竖杆(73)和防变形套筒(74)组成,两个所述竖杆(73)均与所述下组装板(2)固定连接且竖直向上,所述支撑板(71)滑动套装在两个竖杆(73)上,所述支撑板(71)的上端面与所述下模板(4)的上端面保持水平,所述定位盖板(72)滑动套装在两个竖杆(73)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板(71)的上方,两个所述防变形套筒(74)分别滑动套装在两个所述竖杆(73)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定位盖板(72)之间,所述支撑板(71)和定位盖板(72)之间夹持形成定位槽,用于对工件的端部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变形套筒(74)采用弹性材料制作,用于为支撑板(71)和定位盖板(72)受力夹紧工件提供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组件(8)包括柱形壳体(81)、抵接板(82)、连接杆(83)、限位板(84)和压缩弹簧(85),所述柱形壳体(81)与所述上组装板(1)一体式连接,所述柱形壳体(81)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的限位空间,所述限位板(84)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空间内,所述限位板(84)的上端面通过压缩弹簧(85)与所述限位空间的上端壁弹性连接,所述连接杆(83)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板(84)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连接杆(83)的下端贯穿所述限位空间的下端壁且向下延伸,所述抵接板(82)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83)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组装板(1)上与所述竖杆(73)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与所述竖杆(73)的外环面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下端开口处为倒锥形,下端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定位孔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组装板(2)上端面处开设有开口向上的收纳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组装板(1)、下组装板(2)、上模板(3)和下模板(4),所述上模板(3)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上组装板(1)上,所述下模板(4)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下组装板(2)上,所述上模板(3)与所述上组装板(1)之间设置有上垫片(5),所述下模板(4)与所述下组装板(2)之间设置有下垫片(6),所述下组装板(2)上设置有多组预夹持组件(7),所述预夹持组件(7)用于定位工件,所述上组装板(1)上与所述预夹持组件(7)对应的设置有抵紧组件(8),所述抵紧组件(8)用于为预夹持组件(7)提供夹持所需要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序的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夹持组件(7)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板(4)两侧的单边定位件,所述单边定位件由支撑板(71)、定位盖板(72)、两个相同的竖杆(73)和防变形套筒(74)组成,两个所述竖杆(73)均与所述下组装板(2)固定连接且竖直向上,所述支撑板(71)滑动套装在两个竖杆(73)上,所述支撑板(71)的上端面与所述下模板(4)的上端面保持水平,所述定位盖板(72)滑动套装在两个竖杆(73)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板(71)的上方,两个所述防变形套筒(74)分别滑动套装在两个所述竖杆(73)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定位盖板(72)之间,所述支撑板(71)和定位盖板(72)之间夹持形成定位槽,用于对工件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远承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