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782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侧播种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留设有料腔,料腔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分流板,位于分流板上方的料腔相对应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机体靠近底端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前后两组行走驱动部件;所述机体的相对应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机体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往复式播种组件,往复式播种组件由驱动部和两个实施部组成;所述行走驱动部件包括连接柱、转动连接于机体一侧内壁的连接齿轮、两个行走轮、固定连接于机体底部内壁的驱动组件、转动连接于机体一侧内壁的张紧轮和链条B。本技术可实现双侧播种作业,无需人工操控机体调转工作方向,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减少播种步骤,提升播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播种,尤其涉及一种双侧播种机


技术介绍

1、直播、移栽和抛秧是水稻种植的三种基本种植方式,其中,直播目前主要还是以人工撒播为主,采用人工播种育秧,待秧苗长到可插秧或抛秧时再进行插秧或抛秧作业,但这一操作过程的不但作业劳动强度大,较为费时费工,而且由于稻种直接播在泥面上,因此其根系入土浅、易倒伏,且后期须采用大田漫灌方式,用水量大,蒸发损耗多。

2、为解决上述问题,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527397.2的专利,公开了水稻播种机,包括机架、种子斗,种子斗安装在机架上端,种子斗的下端插入连接管上端口,连接管上端口通过夹板及上震动电机a固接在机架上,连接管的下端口与输料筒轴相连,输料筒轴由驱动电机a驱动;出料槽上端口与输料筒轴的出口连接,出料槽下端与分种料板固定连接,分种料板通过弹簧安装在机架中部,分种料板底面装有下震动电机a。上述专利中的水稻播种机存在以下不足:只能单侧播种,在一陇地的播种完成后需要调转机器方向后,才能对旁边土地继续进行播种工作,从而降低了播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侧播种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双侧播种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留设有料腔,料腔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分流板,位于分流板上方的料腔相对应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机体靠近底端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前后两组行走驱动部件;

4、所述机体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往复式播种组件,往复式播种组件由驱动部和两个实施部组成。

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行走驱动部件包括连接柱、转动连接于机体一侧内壁的连接齿轮、两个行走轮、固定连接于机体底部内壁的驱动组件、转动连接于机体一侧内壁的张紧轮和链条b,且连接柱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两个行走轮一端构成连接关系,其中一个行走轮的一端联轴器与连接齿轮一端相连接;

6、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b、一端通过连接轴与驱动电机b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二驱动齿轮;

7、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张紧轮和两个连接齿轮的外壁分别与链条b相啮合;

8、所述机体的相对应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板,两组行走驱动部件上的另外两个行走轮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板的一侧面。

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实施部上方的所述机体相对应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设置有防溢出部件。

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机体底部内壁的电机a、转动连接于机体一侧内壁的第一驱动齿轮,以及链条a,电机a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轴与第一驱动齿轮的输入端相连接。

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实施部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板一侧面上的链轮、套设于两个连接柱圆周外壁且与其构成转动配合的播种轮;

12、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两个播种轮和两个链轮的外壁分别与链条a相啮合。

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靠近两个播种轮外侧的所述机体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落料板。

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溢出部件包括伸缩柱、套设于伸缩柱延伸端外壁的弹簧、设置于机体一侧内壁呈u形状的安装板、转动连接于安装板一侧面的滚刷,且伸缩柱的延伸端贯穿安装板的顶部内壁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滚刷的一端通过同心轴与链轮的一端相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伸缩柱和安装板的相对应一侧面;

15、所述滚刷的外壁与播种轮的外表面相贴合。

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料腔的顶部边沿铰接有料门,机体靠近两侧的底部内壁均留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往复式播种组件的下方;

17、所述机体靠近顶端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侧播种机,具备以下

19、有益效果:

20、1.该双侧播种机,通过设置有往复式播种组件,机体经行走驱动部件作向前向后位移运动期间,经电机a控制左右侧的播种轮在顺/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左/右侧的播种轮会向内推入稻种,避免此端稻种输出,而右/左侧的播种轮可携带从挡板与分流板之间空隙落于其上的稻种旋转大半周约270°后从出料口输出,从而在设备前进和后退期间均能够完成机体的一侧稻种播撒动作,本技术可实现双侧播种作业,无需人工操控机体调转工作方向,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减少播种步骤,提升播种效率。

21、2.该双侧播种机,通过设置有防溢出部件,播种期间滚刷会在链轮的带动下发生同方向转动,进而可协助一侧播种的输出导出,以及同时协助另一侧的播种的推入,避免稻种渗入至设备内部,或者卡在播种轮内,能够辅助保证播种作业的正常作业。

22、3.该双侧播种机,聚集于底部的稻种会被分流板自动分隔呈两‘队’,并从挡板与分流板之间的空隙处有序输出;根据链轮的所在高处位置通过紧固螺栓调节伸缩柱的外延长度,进而调节滚刷的使用高度,操作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侧播种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留设有料腔(104),料腔(10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分流板(105),位于分流板(105)上方的料腔(104)相对应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06);所述机体(1)靠近底端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前后两组行走驱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部件包括连接柱、转动连接于机体(1)一侧内壁的连接齿轮(901)、两个行走轮(9)、固定连接于机体(1)底部内壁的驱动组件(15)、转动连接于机体(1)一侧内壁的张紧轮(1501)和链条B(1502),且连接柱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两个行走轮(9)一端构成连接关系,其中一个行走轮(9)的一端联轴器与连接齿轮(901)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播种机,其特征在于,位于实施部上方的所述机体(1)相对应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一侧面设置有防溢出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侧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机体(1)底部内壁的电机a(10)、转动连接于机体(1)一侧内壁的第一驱动齿轮(1001),以及链条A(1002),电机a(10)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轴与第一驱动齿轮(1001)的输入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侧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部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板(5)一侧面上的链轮(14)、套设于两个连接柱圆周外壁且与其构成转动配合的播种轮(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侧播种机,其特征在于,靠近两个播种轮(11)外侧的所述机体(1)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落料板(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侧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出部件包括伸缩柱(4)、套设于伸缩柱(4)延伸端外壁的弹簧(13)、设置于机体(1)一侧内壁呈U形状的安装板(12)、转动连接于安装板(12)一侧面的滚刷(6),且伸缩柱(4)的延伸端贯穿安装板(12)的顶部内壁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滚刷(6)的一端通过同心轴与链轮(14)的一端相连接,弹簧(1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伸缩柱(4)和安装板(12)的相对应一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腔(104)的顶部边沿铰接有料门(102),机体(1)靠近两侧的底部内壁均留设有出料口(103),出料口(103)位于往复式播种组件的下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播种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留设有料腔(104),料腔(10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分流板(105),位于分流板(105)上方的料腔(104)相对应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06);所述机体(1)靠近底端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前后两组行走驱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部件包括连接柱、转动连接于机体(1)一侧内壁的连接齿轮(901)、两个行走轮(9)、固定连接于机体(1)底部内壁的驱动组件(15)、转动连接于机体(1)一侧内壁的张紧轮(1501)和链条b(1502),且连接柱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两个行走轮(9)一端构成连接关系,其中一个行走轮(9)的一端联轴器与连接齿轮(901)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播种机,其特征在于,位于实施部上方的所述机体(1)相对应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一侧面设置有防溢出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侧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机体(1)底部内壁的电机a(10)、转动连接于机体(1)一侧内壁的第一驱动齿轮(1001),以及链条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洲王洪发张亚坤
申请(专利权)人:佳木斯明瑞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