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69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抱刹车机构,特点是包括上制动带、下制动带和两个对称的支座板,上制动带的上端与下制动带的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两个支座板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中部之间横向贯穿有转轴且可绕转轴转动,下制动带的下端与连接板上销轴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下制动带与连接板距离的第二调节螺杆,连接板下销轴中水平穿设有第三调节螺杆,第三调节螺杆的一端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油缸的顶杆,第三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从内到外螺纹连接有活动套和调节手轮,优点是一种集手动和自动双模式于一体,制动性能好,使用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刹车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外抱刹车机构


技术介绍

1、刹车装置一般为人力手动操作或者液压驱动,对于液压驱动的带式刹车装置,当液压系统故障时则无法操作,或当液压系统失去液压动力时,会导致刹车装置无法继续维持刹车制动而带来安全隐患,而手动刹车装置通常操作不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手动和自动双模式于一体,制动性能好,使用灵活的外抱刹车机构。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包括上制动带、下制动带和两个对称的支座板,所述的上制动带的上端与所述的下制动带的上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用于调节所述的上制动带与所述的下制动带之间距离的第一调节螺杆,两个所述的支座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的上制动带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的连接板的顶部之间通过连接板上销轴固定连接且其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板下销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的连接板的中部之间横向贯穿有转轴且可绕所述的转轴转动,所述的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支座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3、所述的上制动带的下端两侧分别与所述的支座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的上制动带下端的中间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的下制动带的下端与所述的连接板上销轴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的下制动带与所述的连接板距离的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且可沿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上下移动;

4、所述的连接板下销轴中水平穿设有第三调节螺杆,所述的第三调节螺杆的一端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油缸的顶杆,所述的第三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从内到外螺纹连接有活动套和调节手轮,当所述的油缸启动时,所述的固定套与所述的连接板下销轴抵接且驱动所述的连接板绕所述的转轴转动,当所述的调节手轮转动时,所述的活动套与所述的连接板下销轴抵接且驱动所述的连接板绕所述的转轴转动。

5、进一步,所述的上制动带的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耳板,两个所述的第一耳板之间固定穿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的下制动带的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耳板,两个所述的第二耳板之间固定穿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销轴和所述的第二销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上且位于所述的第一销轴与所述的第二销轴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一螺母。通过螺母调整两对耳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上制动带与下制动带之间的距离,防止制动带与轮毂之间的间隙过大造成刹车失灵或者刹车力不足。

6、进一步,所述的上制动带的下端焊接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通过第三销轴固定在所述的支座板内壁。

7、进一步,所述的下制动带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耳板,两个所述的第三耳板之间固定穿设有第四销轴,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的第四销轴、所述的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的连接板上销轴,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螺母。

8、进一步,所述的支座板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的固定套的两侧设置有可沿所述的第二导向孔来回移动的导向杆。进一步对油缸起到移动导向作用。

9、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板下销轴的中间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的第三调节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的通孔的宽度或直径分别小于所述的活动套的直径和所述的固定套的直径。

10、进一步,所述的第三调节螺杆的外侧连接有第三螺母。

11、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板为朝内弯折的形状,所述的转轴位于所述的连接板的弯折处。有利于连接板旋转调整适宜的拉紧力。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3、1、通过第一调节螺杆,可以方便调节上下制动带之间的拉紧力,适应不同环境使用需求;2、通过第二调节螺杆,可以调节下制动带下端与上制动带之间的间距,实现了对制动力的精确控制;

14、3、通过第三调节螺杆,实现了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手动控制采用手轮,直观方便操作,自动控制采用油缸驱动,响应迅速。

15、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外抱刹车机构,集手动和自动双模式于一体,制动性能好,精准调控制动力,整个机构紧凑,使用灵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包括上制动带、下制动带和两个对称的支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制动带的上端与所述的下制动带的上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用于调节所述的上制动带与所述的下制动带之间距离的第一调节螺杆,两个所述的支座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的上制动带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的连接板的顶部之间通过连接板上销轴固定连接且其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板下销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的连接板的中部之间横向贯穿有转轴且可绕所述的转轴转动,所述的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支座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制动带的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耳板,两个所述的第一耳板之间固定穿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的下制动带的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耳板,两个所述的第二耳板之间固定穿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销轴和所述的第二销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上且位于所述的第一销轴与所述的第二销轴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一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制动带的下端焊接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通过第三销轴固定在所述的支座板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制动带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耳板,两个所述的第三耳板之间固定穿设有第四销轴,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的第四销轴、所述的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的连接板上销轴,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板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的固定套的两侧设置有可沿所述的第二导向孔来回移动的导向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调节螺杆的外侧连接有第三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为朝内弯折的形状,所述的转轴位于所述的连接板的弯折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包括上制动带、下制动带和两个对称的支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制动带的上端与所述的下制动带的上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用于调节所述的上制动带与所述的下制动带之间距离的第一调节螺杆,两个所述的支座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的上制动带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的连接板的顶部之间通过连接板上销轴固定连接且其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板下销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的连接板的中部之间横向贯穿有转轴且可绕所述的转轴转动,所述的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支座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抱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制动带的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耳板,两个所述的第一耳板之间固定穿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的下制动带的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耳板,两个所述的第二耳板之间固定穿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销轴和所述的第二销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上且位于所述的第一销轴与所述的第二销轴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的第一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奇朱元周小宝吴英华周丹孙忠孝张炜郑智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宏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