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5590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包括基体和外壳,其中:基体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外壳内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供液冷电缆插入,第二开口与第一电连接部连接;第一开口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母,液冷电缆依次穿过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一开口后与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外壳设有出液孔,出液孔与容纳腔连通,并形成冷却流道;液冷溶液经过液冷电缆流入容纳腔,再从容纳腔流向冷却流道,实现液冷降温。使得壳体外部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出液孔导入到冷却管道中,出现接口过热的现象时,冷却液能够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有效降低电缆连接器出现短路事故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光纤光缆及电线电缆的应用日益增多,电缆连接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是保证电气信号传输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产品。在电缆连接器的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各个环节均应采取若干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对电缆连接器的选用、预处理、压接或焊接、检测等工序都应进行严格控制。

2、如果装配的质量有问题,出现诸如:接地线断裂,电缆连接器的外壳短路,电缆连接器接触不良或端接不好等故障现象,势必将严重影响到电子产品整机和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在实际的装配生产过程中,对电缆连接器的质量要求以及装配工艺方法要求变得尤为重要。

3、但是目前,现有的电缆连接器在使用时,电缆连接器与电缆连接的位置由于阻抗过大,容易在接口位置出现过热的现象,从而造成线路短路等事故的发生,这非常影响电缆连接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

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包括基体和外壳,其中:基体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外壳内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供液冷电缆插入,第二开口与第一电连接部连接;第一开口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母,液冷电缆依次穿过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一开口后与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外壳设有出液孔,出液孔与容纳腔连通,并形成冷却流道;液冷溶液经过液冷电缆流入容纳腔,再从容纳腔流向冷却流道,实现液冷降温。使得壳体外部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出液孔导入到冷却管道中,从而当电缆连接器与电缆连接的位置由于阻抗过大,出现接口过热的现象时,冷却液能够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

3、更进一步地,冷却流道包括溶液流出管道、第二紧固螺母和对接螺丝,且第二紧固螺母和对接螺丝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垫圈,能够防止泄漏。通过外部管道与液冷电缆中的冷却管道在压接孔内实现连通,并在外接水泵的作用下,对电缆连接器实现循环冷却。

4、更进一步地,对接螺丝与外壳相连接,且对接螺丝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圈,形成密封防泄漏结构。第二密封垫圈不会产生松弛,能够发挥稳定的止水防泄漏功能。

5、更进一步地,第二开口与第一电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第二开口与第一电连接部之间设有垫片式防水圈。

6、更进一步地,液冷电缆内包括冷却液通道,冷却液通道包裹在液冷电缆导体的外层,能够将导体产生的热量吸收并散发。冷却液通道可以采用铁氟龙管或尼龙管等高导热管,冷却液应为绝缘性较好的液体。

7、更进一步地,第一开口为锥形,且端部的直径大于其内部的直径,第一开口与第一紧固螺母之间还设有弹性的锥形防水圈,用作对其连接处的密封。

8、更进一步地,第一电连接部的端部为空心圆管,空心圆管的端部有轴向切口,能够与导体紧密连接。

9、更进一步地,基体、外壳、第一紧固螺母、第二紧固螺母和冷却流道,均采用铜合金材质制成,能够促进热量的散发。

10、更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垫圈、第二密封垫圈和垫片式防水圈,均采用热固性橡胶制成,保证了电缆连接装置的耐高温和使用寿命。

11、更进一步地,第二电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能够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用电装置。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带有接线铜排的基体插入第一开口,将液冷电缆插入第二开口,从而使得基体与液冷电缆之间能够通过壳体实现连接;其中,液冷电缆内具有供冷却液通过的冷却管道,当液冷电缆的一端插入第二空腔内后,使得冷却管道的端口与壳体内的容纳腔连通,这使得壳体外部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出液孔导入到冷却管道中,从而当电缆连接器与电缆连接的位置由于阻抗过大,出现接口过热的现象时,冷却液能够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有效降低了电缆连接器出现短路事故的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和外壳,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包括溶液流出管道、第二紧固螺母和对接螺丝,且所述第二紧固螺母和对接螺丝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垫圈,能够防止泄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螺丝与外壳相连接,且所述对接螺丝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圈,形成密封防泄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一电连接部之间设有垫片式防水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电缆内包括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裹在液冷电缆导体的外层,能够将导体产生的热量吸收并散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锥形,且端部的直径大于其内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一紧固螺母之间还设有弹性的锥形防水圈,用作对其连接处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的端部为空心圆管,所述空心圆管的端部有轴向切口,能够与所述导体紧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外壳、第一紧固螺母、第二紧固螺母和冷却流道,均采用铜合金材质制成,能够促进热量的散发。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圈、第二密封垫圈和垫片式防水圈,均采用热固性橡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能够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用电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和外壳,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包括溶液流出管道、第二紧固螺母和对接螺丝,且所述第二紧固螺母和对接螺丝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垫圈,能够防止泄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螺丝与外壳相连接,且所述对接螺丝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圈,形成密封防泄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一电连接部之间设有垫片式防水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电缆内包括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裹在液冷电缆导体的外层,能够将导体产生的热量吸收并散发。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桥福
申请(专利权)人:派纳维森苏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