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4863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定子模组、第二定子模组以及接驳模块,第一定子模组包括第一定子本体以及位于第一定子本体的内侧的第一电枢绕组;第二定子模组与第一定子模组沿第一预设方向排布,第二定子模组包括第二定子本体以及位于第二定子本体的外侧的第二电枢绕组;接驳模块包括接驳模组以及驱动机构,接驳模组包括接驳定子本体以及接驳电枢绕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接驳模组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以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当接驳模组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接驳电枢绕组与第一电枢绕组拼接;当接驳模组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接驳电枢绕组与第二电枢绕组拼接。换向时间短,可以提升工件的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磁力驱动,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1、在以磁动力作为动力驱动的输送系统中,输送系统通常包括输送装置和动子,动子用于承载需要运输的工件,工件可以通过动子沿输送装置运输,并且在工件的运输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加工设备对工件进行加工,相关技术中,需要对工件的两端进行加工时,通常需要设置旋转接驳装置来旋转动子,使得工件的两端进行换向。

2、然而,将工件的两端进行换向后,为了使动子能够沿输送装置继续移动,需要再次旋转动子以恢复动子的端部朝向,导致换向过程耗费较长时间,这会导致工件的输送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将动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行换向后,无需再次将动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行换向,可以缩短换向时间短,提升工件的输送效率。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定子模组,包括第一定子本体以及第一电枢绕组,所述第一电枢绕组位于所述第一定子本体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定子本体连接;第二定子模组,与所述第一定子模组沿第一预设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定子模组包括第二定子本体以及第二电枢绕组,所述第二电枢绕组位于所述第二定子本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定子本体连接;接驳模块,包括接驳模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接驳模组包括接驳定子本体以及接驳电枢绕组,所述接驳电枢绕组位于所述接驳定子本体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接驳定子本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接驳定子本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接驳模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移动,以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接驳模组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接驳电枢绕组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拼接;当所述接驳模组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接驳电枢绕组与所述第二电枢绕组拼接。

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子模组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段以及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定子模组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三输送段以及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的第四输送段,所述第四输送段与所述第二输送段位置相对;其中,所述接驳模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延伸,当所述接驳模组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接驳电枢绕组与所述第二输送段上的第一电枢绕组拼接;当所述接驳模组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接驳电枢绕组与所述第四输送段上的所述第二电枢绕组拼接。动子在接驳模组和第二输送段之间进行切换时,并且动子在接驳模组和第四输送段之间进行切换时,动子的移动方向不用发生改变,使得动子的切换过程更加稳定、更易于控制且运动精度更高。

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一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二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面;其中,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段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三输送段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耦合端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连接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耦合端面位于同一平面。防止工件的两端换向后工件与加工设备之间的间距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加工设备的机械手做过多冗余操作。

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子模组还包括弧形的第一弧形输送段,所述第一弧形输送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段拼接,所述第一弧形输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段拼接;所述第二定子模组还包括弧形的第二弧形输送段,所述第二弧形输送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输送段拼接,所述第二弧形输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输送段拼接。动子沿第一定子模组移动时,通过第一弧形输送段实现过弯变向,动子沿第二定子模组移动时,通过第二弧形输送段实现过弯变向。

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一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弧形输送段的第一弧形部分,所述第一弧形部分的所述第一耦合端面的弧形轮廓具有第一圆心,所述第一弧形部分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面的弧形轮廓具有第二圆心;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二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面,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弧形输送段的第二弧形部分,所述第二弧形部分的所述第二耦合端面的弧形轮廓具有第三圆心,所述第二弧形部分的所述第二连接端面的弧形轮廓具有第四圆心;其中,所述第一圆心与所述第二圆心重合或错位设置,或/和,所述第三圆心与所述第四圆心重合或错位设置。

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枢绕组还包括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相对设置的第一耦合面,第一耦合面位于所述第一耦合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面之间;所述第二电枢绕组还包括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相对设置的第二耦合面,第二耦合面位于所述第二耦合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面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耦合面与所述第二耦合面水平设置。可以防止动子上的工件在重力作用下从动子上掉落。

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子模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定子模组。便于对工件的两端进行多道工序加工或利用多套加工设备对工件的两端进行加工。

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子模组的数量为n,所述接驳模块的数量为m,1≤m≤n。当m为1,可以减少接驳模块30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当m大于1时,可以使得动子50的位置切换更加高效,耗时更短。

1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轨,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接驳定子本体与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滑动连接;驱动件,与所述接驳定子本体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接驳定子本体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移动。使得接驳定子本体的移动更加准确。

1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包括动子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动子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供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出入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三槽壁,所述第三槽壁与所述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槽壁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槽壁或/和所述第二槽壁上设置有永磁体,所述动子位于所述第一定子模组时,所述动子位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的内侧,且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相对设置;所述动子位于所述第二定子模组时,所述动子位于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的外侧,且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相对设置。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当动子移动至接驳模组上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接驳模组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可以带动接驳模组上的动子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当接驳电枢绕组与第一电枢绕组拼接时,动子可以沿接驳模组移动至第一定子模组上,当接驳电枢绕组与第二电枢绕组拼接时,动子可以沿接驳模组移动至第二定子模组上,当动子在第一定子模组和第二定子模组之间进行位置切换后,即可实现动子的第一端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定子模组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段以及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一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二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模组还包括弧形的第一弧形输送段,所述第一弧形输送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段拼接,所述第一弧形输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段拼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一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弧形输送段的第一弧形部分,所述第一弧形部分的所述第一耦合端面的弧形轮廓具有第一圆心,所述第一弧形部分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面的弧形轮廓具有第二圆心;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二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面,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弧形输送段的第二弧形部分,所述第二弧形部分的所述第二耦合端面的弧形轮廓具有第三圆心,所述第二弧形部分的所述第二连接端面的弧形轮廓具有第四圆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还包括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相对设置的第一耦合面,第一耦合面位于所述第一耦合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子模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定子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模组的数量为n,所述接驳模块的数量为m,1≤m≤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10.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子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动子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供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和第二电枢绕组出入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三槽壁,所述第三槽壁与所述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槽壁的两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定子模组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段以及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一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二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模组还包括弧形的第一弧形输送段,所述第一弧形输送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段拼接,所述第一弧形输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段拼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一耦合端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定子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弧形输送段的第一弧形部分,所述第一弧形部分的所述第一耦合端面的弧形轮廓具有第一圆心,所述第一弧形部分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面的弧形轮廓具有第二圆心;所述第二电枢绕组具有用于与动子的永磁体耦合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峰陈增辉
申请(专利权)人:果栗智造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