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487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涉及纺织工业技术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直辊筒体,直辊筒体外侧安装有橡胶组件,直辊筒体外侧的两端均安装有密封组件,两个密封组件内侧均设置有插接组件,且两个密封组件与橡胶组件通过插接组件连接。本技术通过密封组件的设置,可通过夹持柱和多个滑动体配合呈F形状夹持,进而减少浓碱液体直接流入第一橡胶底部造成对第一橡胶的腐蚀,同时通过对积液管进行观察,进而通过判断对直辊的更换维护,同时通过插接组件的设置,可在第一橡胶被浓碱腐蚀后,更简单的拆卸减少对直辊的维修更换的时间与更换的工作强度,进而提高丝光机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工业,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


技术介绍

1、丝光机直辊是一种外表包覆橡胶,内部通常由不锈钢管支撑,两端面开放的胶辊。常用于丝光机的直辊稳定区,通过自身重力以及平整的橡胶表面作用于浓碱处理的纺织物,起到定型、稳定丝光尺寸的作用。

2、参考已授权专利号“cn105442218b”公开了一种丝光机直辊,其中记载了:“通过合理的直辊构造设计,降低橡胶因为高温浓碱腐蚀脱胶风险,同时降低因为下托辊法兰边磨擦导致的胶辊磨损、脱胶的风险,从而大幅减少停机拆修的麻烦,提高丝光工序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3、本申请人在具体实施该专利的过程中,发现该专利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4、由于该专利中设定的法兰和橡胶交接处通过内扣倒角形状贴合连接并通过胶水粘黏,长时间的处于高温浓碱的环境中,胶水有可能会脱落腐蚀,进而使碱液流入到缝隙中导致橡胶与直辊连接处腐蚀损坏,进而影响正常使用,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为解决上述专利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提供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如下技术问题:法兰和橡胶交接处通过内扣倒角形状贴合连接并通过胶水粘黏,长时间的处于高温浓碱的环境中,胶水有可能会脱落腐蚀,进而使碱液流入到缝隙中导致橡胶与直辊连接处腐蚀损坏,进而影响正常使用。

2、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3、所述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具体包括:包括直辊筒体,所述直辊筒体外侧安装有橡胶组件,所述直辊筒体外侧的两端均安装有密封组件,且两个所述密封组件位于所述橡胶组件的两端,两个所述密封组件内侧均设置有插接组件,且两个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橡胶组件通过所述插接组件连接;

4、所述橡胶组件包括滑动筒体、第一橡胶和第二橡胶,所述直辊筒体外侧插接有滑动筒体,所述滑动筒体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所述滑动筒体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两个所述第二橡胶均位于所述滑动筒体和所述第一橡胶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夹持柱、固定板和滑动限位板,所述直辊筒体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夹持柱,且两个所述夹持柱位于所述第二橡胶的两端,两个所述夹持柱靠近所述滑动筒体一端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板,且四个所述固定板呈圆周阵列设置,四个所述固定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限位板。

6、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滑动体、滑动限位槽和挤压限位柱,两个所述夹持柱靠近所述滑动筒体一端的内侧均设置有四个滑动体,且四个滑动体呈圆周阵列设置,四个所述滑动体的两端均开设有滑动限位槽,四个所述滑动体均通过每个所述滑动限位槽与每个所述滑动限位板滑动连接,所述直辊筒体外侧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两个挤压限位柱,且两个所述挤压限位柱均贯穿两个所述夹持柱与每个所述滑动体滑动挤压配合。

7、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引流槽和空心引流片,两个所述夹持柱远离所述第二橡胶的一端均开设有两个引流槽,且两个所述引流槽贯穿两个所述夹持柱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柱远离所述第二橡胶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空心引流片,且每个所述空心引流片均与每个所述引流槽位置对应。

8、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积液管和排液口,每个所述空心引流片远离所述夹持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积液管,且每个所述积液管内侧均与每个所述空心引流片联通,每个所述积液管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排液口,每个所述排液口均与每个所述积液管内侧联通,每个所述积液管材质呈透明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滑动板、滑动槽和限位块,所述直辊筒体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动板,所述滑动筒体内侧均开设有多个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长度比每个所述滑动板稍长一些,且每个所述滑动槽与每个所述滑动板为滑动配合,所述每个滑动体靠近所述滑动筒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每个所述限位块与每个所述滑动槽为插接配合。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可通过夹持柱和多个滑动体配合呈f形状夹持,进而减少浓碱液体直接流入第一橡胶底部造成对第一橡胶的腐蚀,同时通过对积液管进行观察,进而通过判断对直辊的更换维护,同时保证了直辊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第一橡胶被腐蚀没有被发现而影响丝光机的效果。

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可在第一橡胶被浓碱腐蚀后,更简单的拆卸减少对直辊的维修更换的时间与更换的工作强度,进而提高丝光机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包括直辊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辊筒体(1)外侧安装有橡胶组件(2),所述直辊筒体(1)外侧的两端均安装有密封组件(3),且两个所述密封组件(3)位于所述橡胶组件(2)的两端,两个所述密封组件(3)内侧均设置有插接组件,且两个所述密封组件(3)与所述橡胶组件(2)通过所述插接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3)包括夹持柱(7)、固定板(8)和滑动限位板(9),所述直辊筒体(1)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夹持柱(7),且两个所述夹持柱(7)位于所述第二橡胶(6)的两端,两个所述夹持柱(7)靠近所述滑动筒体(4)一端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板(8),且四个所述固定板(8)呈圆周阵列设置,四个所述固定板(8)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限位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3)还包括滑动体(10)、滑动限位槽(11)和挤压限位柱(12),两个所述夹持柱(7)靠近所述滑动筒体(4)一端的内侧均设置有四个滑动体(10),且四个滑动体(10)呈圆周阵列设置,四个所述滑动体(10)的两端均开设有滑动限位槽(11),四个所述滑动体(10)均通过每个所述滑动限位槽(11)与每个所述滑动限位板(9)滑动连接,所述直辊筒体(1)外侧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两个挤压限位柱(12),且两个所述挤压限位柱(12)均贯穿两个所述夹持柱(7)与每个所述滑动体(10)滑动挤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3)还包括引流槽(13)和空心引流片(14),两个所述夹持柱(7)远离所述第二橡胶(6)的一端均开设有两个引流槽(13),且两个所述引流槽(13)贯穿两个所述夹持柱(7)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柱(7)远离所述第二橡胶(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空心引流片(14),且每个所述空心引流片(14)均与每个所述引流槽(13)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3)还包括积液管(15)和排液口(16),每个所述空心引流片(14)远离所述夹持柱(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积液管(15),且每个所述积液管(15)内侧均与每个所述空心引流片(14)联通,每个所述积液管(15)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排液口(16),每个所述排液口(16)均与每个所述积液管(15)内侧联通,每个所述积液管(15)材质呈透明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滑动板(17)、滑动槽(18)和限位块(19),所述直辊筒体(1)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动板(17),所述滑动筒体(4)内侧均开设有多个滑动槽(18),每个所述滑动槽(18)长度比每个所述滑动板(17)稍长一些,且每个所述滑动槽(18)与每个所述滑动板(17)为滑动配合,所述每个滑动体(10)靠近所述滑动筒体(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且每个所述限位块(19)与每个所述滑动槽(18)为插接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包括直辊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辊筒体(1)外侧安装有橡胶组件(2),所述直辊筒体(1)外侧的两端均安装有密封组件(3),且两个所述密封组件(3)位于所述橡胶组件(2)的两端,两个所述密封组件(3)内侧均设置有插接组件,且两个所述密封组件(3)与所述橡胶组件(2)通过所述插接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3)包括夹持柱(7)、固定板(8)和滑动限位板(9),所述直辊筒体(1)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夹持柱(7),且两个所述夹持柱(7)位于所述第二橡胶(6)的两端,两个所述夹持柱(7)靠近所述滑动筒体(4)一端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板(8),且四个所述固定板(8)呈圆周阵列设置,四个所述固定板(8)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限位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丝光机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3)还包括滑动体(10)、滑动限位槽(11)和挤压限位柱(12),两个所述夹持柱(7)靠近所述滑动筒体(4)一端的内侧均设置有四个滑动体(10),且四个滑动体(10)呈圆周阵列设置,四个所述滑动体(10)的两端均开设有滑动限位槽(11),四个所述滑动体(10)均通过每个所述滑动限位槽(11)与每个所述滑动限位板(9)滑动连接,所述直辊筒体(1)外侧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两个挤压限位柱(12),且两个所述挤压限位柱(12)均贯穿两个所述夹持柱(7)与每个所述滑动体(10)滑动挤压配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厚远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瑞耐宝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