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4188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培养池顶部四角的支撑柱,每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座,两个所述滑座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后端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连接架的内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的外壁安装有滚动螺母座,所述连接架的顶部后端安装有驱动机构;本技术通过设计有滑座、滑槽、滑块和移动机构,该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可以通过第一伺服电机进行驱动从而使得采集装置主体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对培养池内的雨生红球藻进行数据采集,灵活性较高,使得采集数据更加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红球藻培养,特别是涉及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1、红球藻是科学界发现的继螺旋藻、小球藻之后,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藻类食品。该藻能大量累积虾青素而呈现红色,故名红球藻,又称雨生红球藻,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红球藻孢子富含虾青素而一度成为继螺旋藻、小球藻之后的另一种高价值的经济微藻,雨生红球藻是公认的在自然界中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最理想来源,虾青素作为发现的一种最高效的纯天然抗氧化剂,在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医药以及化妆品领域,在对进行培养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

2、传统对培养中的雨生红球藻进行信息化数据采集采用时,通常是工作人员操作数据采集装置对其进行数据采集,然而现有的数据采集装置通常是固定式安装于培养池的顶部,无法对培养池内部的雨生红球藻进行详细的数据采集,同时现有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不能随意进行移动,从而对培养池中的雨生红球藻采集不方便。

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对培养中的雨生红球藻进行信息化数据采集采用时,通常是工作人员操作数据采集装置对其进行数据采集,然而现有的数据采集装置通常是固定式安装于培养池的顶部,无法对培养池内部的雨生红球藻进行详细的数据采集,同时现有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不能随意进行移动,从而对培养池中的雨生红球藻采集不方便。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培养池顶部四角的支撑柱,每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座,两个所述滑座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

3、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后端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连接架内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所述连接架的内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的外壁安装有滚动螺母座,所述连接架的顶部后端安装有驱动机构;

4、所述滚动螺母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底部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活塞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的底端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安装有采集装置主体。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滑槽滑动连接。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滑块可以分别在两个滑槽内进行滑动,从而可以带动连接架进行移动,且两个滑槽提供两个滑块支撑限位作用,能够让连接架进行平稳的滑动,从而便于采集装置主体对培养池内的雨生红球藻进行信号采集。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于连接架的底部后端,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培养池的顶部后端固定连接有齿条。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采集装置主体需要横向进行移动时,此时第一伺服电机开始工作,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转动从而在齿条上进行滚动,从而带动连接架进行移动,连接架进行移动从而实现了带动采集装置主体进行横向移动,使得采集装置主体对培养池内的雨生红球藻进行横向采集。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齿轮可以和齿条相互配合,从而使得齿轮转动时进行滚动,带动连接架进行移动,同时稳定性较高。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动螺母座与两个限位杆滑动连接。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限位杆可以提供滚动螺母座滑动时的稳定性,从而便于稳定带动采集装置主体进行移动。

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于连接架的顶部后端,所述第二安装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步轮,所述滚珠丝杠的外壁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带动采集装置主体进行纵向移动采集时,此时第二伺服电机开始工作,第二伺服电机通过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同步轮进行转动,第一同步轮转动从而带动同步带进行转动,第二同步轮随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滚珠丝杠进行转动,滚珠丝杠转动从而带动滚动螺母座进行移动,滚动螺母座移动从而带动气缸进行移动,也带动采集装置主体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对培养池内的雨生红球藻进行数据采集,灵活性较高,使得采集数据更加精确。

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支架与连接座转动连接。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采集装置主体进行转动调节,从而对培养池内的雨生红球藻进行采集,同时气缸开始工作时,气缸通过活塞推动转动支架和连接座,从而推动采集装置主体,从而实现了带动采集装置主体进行升降移动,可以在水里进行采集,更加可观的了解培养中的雨生红球藻状态。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技术通过设计有滑座、滑槽、滑块和移动机构,该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可以通过第一伺服电机进行驱动从而使得采集装置主体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对培养池内的雨生红球藻进行数据采集,灵活性较高,使得采集数据更加精确;

19、2.本技术通过设计有限位杆、滚珠丝杠、滚动螺母座、驱动机构和气缸,该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可以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和气缸进行运行使得采集装置主体进行移动,同时也可以升降处理,从而便于对雨生红球藻进行数据采集,可以在水里进行采集,更加可观的了解培养中的雨生红球藻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培养池(1)顶部四角的支撑柱(2),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座(3),两个所述滑座(3)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4),两个所述滑槽(4)内设有滑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块(5)分别与两个滑槽(4)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7)包括第一安装架(701),所述第一安装架(701)固定连接于连接架(6)的底部后端,所述第一安装架(70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0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02)输出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703),所述培养池(1)的顶部后端固定连接有齿条(7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703)与齿条(704)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螺母座(10)与两个限位杆(8)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1)包括第二安装架(1101),所述第二安装架(1101)固定连接于连接架(6)的顶部后端,所述第二安装架(110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10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102)输出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步轮(1103),所述滚珠丝杠(9)的外壁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同步轮(1104),所述第一同步轮(1103)和第二同步轮(1104)之间安装有同步带(11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15)与连接座(16)转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培养池(1)顶部四角的支撑柱(2),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座(3),两个所述滑座(3)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4),两个所述滑槽(4)内设有滑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块(5)分别与两个滑槽(4)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7)包括第一安装架(701),所述第一安装架(701)固定连接于连接架(6)的底部后端,所述第一安装架(70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0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02)输出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703),所述培养池(1)的顶部后端固定连接有齿条(7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的信息化数据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李林品李应涛吴秋瑾毕其才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爱尔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