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mc-wpt),尤其涉及一种双能道mc-wpt系统的环流补偿方法及双能道mc-wpt系统。
技术介绍
1、与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在安全与便捷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可避免电缆插拔,线路老化,绝缘层磨损,电火花等带来的安全隐患。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各充电场景下的安全性、可靠性。
2、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wpt系统做了大量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有磁耦合机构设计、谐振补偿拓扑、调谐控制策略、电磁辐射安全等方面,其中,磁耦合机构的优化提升至关重要。针对现行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偏移偏转范围标准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强电动汽车wpt系统的抗偏移偏转性能,使得系统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现有诸多文献提出了增设磁耦合机构能量耦合通道的方式。
3、有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ddq(double-d quadrature)线圈的双耦合lcl拓扑ipt系统,利用耦合补偿电感作为系统第二能量通道,提高系统效率,其中接收端和发射端的dd线圈与q线圈默认解耦,但在实际应用中,dd线
...【技术保护点】
1.双能道MC-WPT系统的环流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道MC-WPT系统的环流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增加双能道MC-WPT系统无功功率的耦合环流包括一能道输入电流I1的无功部分和二能道输入电流I2的无功部分,I1的无功部分包括路径④⑤⑥对一能道的环流分量It21_4、It21_5、It1_6,I2的无功部分包括路径④⑤⑥对二能道的环流分量It12_4、It12_5、It2_6,其中路径④包含的耦合互感依次为Mt2r2、Mt1r2,路径⑤包含的耦合互感依次为Mt2r1、Mt1r1,路径⑥包含的耦合互感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能道mc-wpt系统的环流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道mc-wpt系统的环流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增加双能道mc-wpt系统无功功率的耦合环流包括一能道输入电流i1的无功部分和二能道输入电流i2的无功部分,i1的无功部分包括路径④⑤⑥对一能道的环流分量it21_4、it21_5、it1_6,i2的无功部分包括路径④⑤⑥对二能道的环流分量it12_4、it12_5、it2_6,其中路径④包含的耦合互感依次为mt2r2、mt1r2,路径⑤包含的耦合互感依次为mt2r1、mt1r1,路径⑥包含的耦合互感为mr1r2,mt1r1为一能道发射线圈lt1与一能道接收线圈lr1之间的正对耦合互感,mt2r2为二能道发射线圈lt2与二能道接收线圈lr2之间的正对耦合互感,mt1r2为线圈lt1与lr2之间的交叉耦合互感,mt2r1为线圈lt2与lr1之间的交叉耦合互感,mr1r2为线圈lr1与lr2之间的耦合互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能道mc-wpt系统的环流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能道mc-wpt系统的环流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环流分量it21_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诗云,张小钦,耿宇宇,张路,吴莲,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