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及其玻璃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356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及其玻璃制备方法,该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确定多组分系统的玻璃组分;获取多组分系统两两组分之间的低共熔点,表示为低共熔点e<subgt;1</subgt;,e<subgt;2</subgt;……e<subgt;i</subgt;,i为n个组分中两两组合的组合数目;将低共熔点e<subgt;1</subgt;,e<subgt;2</subgt;……e<subgt;i</subgt;作为准化合物,确认其围成区域边线上的低共熔点,表示为低共熔点e<subgt;1</subgt;<supgt;’</supgt;,e<subgt;2</subgt;<supgt;’</supgt;……e<subgt;i</subgt;<supgt;’</supgt;,j为i个准化合物构成的区域边界上的低共熔点;依次连接低共熔点e<subgt;1</subgt;<supgt;’</supgt;,e<subgt;2</subgt;<supgt;’</supgt;……e<subgt;j</subgt;<supgt;’</supgt;,所围成的区域即为该多组分系统的预测最佳成玻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的预测最佳成玻区,避免传统大量实验的繁琐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材料分析,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及其玻璃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多组分玻璃指中含有多种组分的玻璃,具有成分结构复杂、性质多变的特点,玻璃的性能和功能主要取决于其成分和结构,因此,确定玻璃形成区,即能够形成玻璃的成分范围,是新型玻璃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传统的玻璃形成区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实验试错法,即通过大量的熔融和淬冷实验,观察不同成分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晶化温度,从而确定玻璃形成区的边界。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难以适应多元复杂的玻璃体系,不利于加快新型玻璃的开发周期。因此,寻求一种新的、基于已有数据的玻璃形成区确定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多组分玻璃可以结合多类玻璃体系的优势,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但多组分的存在使得玻璃的结构和性质更加复杂和多样,难以用简单的规律来描述。已有的研究发现玻璃形成区通常位于玻璃网络形成体含量较高的低共熔区附近,这是基于在低共熔点附近,体系中多种结构共存,各结构之间相互影响,阻碍原子进入各自的晶格,并且随着温度降低,体系黏度急剧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多组分系统的玻璃组分,每个组分均为玻璃网络形成体,或均为非玻璃网络形成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组分系统两两组分之间的低共熔点,通过相图数据库获得,或根据热力学方程计算获得,或根据具有相似性的系统推测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低共熔点e1,e2……ei作为准化合物,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多组分系统的玻璃组分,每个组分均为玻璃网络形成体,或均为非玻璃网络形成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组分系统两两组分之间的低共熔点,通过相图数据库获得,或根据热力学方程计算获得,或根据具有相似性的系统推测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低共熔点e1,e2……ei作为准化合物,确认其围成区域边线上的低共熔点,通过相图数据库确认,或根据热力学方程计算确认,或根据具有相似性的系统推测确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低共熔点预测多组分系统成玻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连接低共熔点e1’,e2’……ej’,所围成的区域即为该多组分系统的预测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勤远姬瑶王伟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