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316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振动激励信号,并在试验台上对获取的振动激励信号进行复现;S2,被试人员坐靠在被试座椅上;S3,对被试座椅进行动态体压分布试验;S4,根据试验数据得到被试座椅动态舒适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座椅进行动态舒适性测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1、车辆行驶场景中座椅的动态舒适性是评价乘坐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汽车厂商们的重视。目前对于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主要是以振动加速度为基本指标评价全身振动对人类舒适性影响。但振动加速度往往只能够反映人椅接触面某一点的信息,无法全面反映人体与座椅间的交界面的信息,在反映座椅振动舒适性方面可能存在局限。体压分布因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乘员人体与座椅整个接触面间的信息,在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和设计过程中逐渐得到应用,但目前对于体压分布的研究及应用主要局限于座椅静态舒适性测评,而对于座椅动态舒适性测评,体压分布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开发一套面向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的体压分布测评方法,对于乘员座椅系统舒适性测评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

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获取振动激励信号,并在试验台上对获取的振动激励信号进行复现;

4、s2,被试人员坐靠在被试座椅上;

5、s3,对被试座椅进行动态体压分布试验;

6、s4,根据对试验数据得到客观指标,以评价被试座椅动态舒适性。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对被试座椅进行动态体压分布试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31,试验前先将被试座椅固定在试验台上,试验开始前被试人员需在被试座椅上静坐3分钟;

9、s32,调整并固定被试座椅靠背与坐垫夹角为110°,在被试座椅坐垫和靠背处分别布置体压测试垫;分别为体压测试坐垫和体压测试靠垫;

10、s33,被试人员背靠椅背,手放置于大腿上,将脚放在振动台的脚踏板上并保持大腿水平,然后振动台播放激励信号,采集并记录体压分布数据;

11、s34,重复步骤s31~s33,完成所有被试人员体压数据的采集。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中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验指标,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验指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41,对于每组体压分布数据,首先计算体压测试坐垫或/和靠背在空间上的平均压力;

14、s42,根据步骤s41中计算得到的体压测试坐垫或/和靠背的平均压力值来计算压力变化率;

15、s43,根据步骤s42中计算得到的体压测试坐垫和靠背处的压力变化率来计算人体座椅接触面总体指标。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1中,体压测试坐垫在空间上的平均压力的计算方法为:

17、

18、其中,i′代表体压测试坐垫接触面间受压点的总数,

19、p′i,j为体压测试坐垫第j帧第i个受压点处的压力值;

20、在步骤s41中,体压测试靠垫在空间上的平均压力的计算方法为:

21、

22、其中,i″代表体压测试靠垫接触面间受压点的总数,

23、p″i,j为体压测试靠垫在第j帧第i个受压点处的压力值。

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2中体压测试坐垫的压力变化率的计算方法为:

25、

26、其中,spcrms代表体压测试坐垫的平均压力变化率;

27、j′代表体压测试坐垫测量周期内总的测量帧数;

28、p′ia,j+1代表体压测试坐垫在测量周期内第j+1帧的平均压力值;

29、p′ia,j-1代表体压测试坐垫测量周期内第j-1帧的平均压力值;

30、δt表示每帧间隔时长;

31、在步骤s42中体压测试靠背的压力变化率的计算方法为:

32、

33、其中,bpcrms代表体压测试靠背平均压力变化率;

34、j″代表体压测试靠背测量周期内总的测量帧数;

35、p″ia,j+1代表体压测试靠背在测量周期内第j+1帧的平均压力值;

36、p″ia,j-1代表体压测试靠背在测量周期内第j-1帧的平均压力值;

37、δt表示每帧间隔时长。

3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3中人体座椅接触面总体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39、

40、其中,代表综合平均压力变化率;

41、spcrms代表体压测试坐垫处的平均压力变化率;

42、bpcrms代表体压测试靠背处的平均压力变化率。

4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中座椅动态舒适性的计算方法为:

44、根据试验指标,对各个座椅进行比较,确定座椅动态舒适性等级。试验指标为综合平均压力变化率(人体座椅接触面总体指标),若人体座椅接触面总体指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一指标阈值,则该座椅为第ⅰ等级舒适性动态座椅;若人体座椅接触面总体指标小于预设第一指标阈值,且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指标阈值,预设第一指标阈值大于预设第二指标阈值,则该座椅为第ⅱ等级舒适性动态座椅;若人体座椅接触面总体指标小于预设第二指标阈值,且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三指标阈值,预设第二指标阈值大于预设第三指标阈值,则该座椅为第ⅲ等级舒适性动态座椅;若人体座椅接触面总体指标小于预设第三指标阈值,且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第四指标阈值,预设第三指标阈值大于预设第四指标阈值,则该座椅为第ⅲ等级舒适性动态座椅;若人体座椅接触面总体指标小于预设第四指标阈值,则该座椅为第ⅳ等级舒适性动态座椅。

4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被试人员应包括以下过程:

46、选取人员数目满足统计学上要求的最小样本量要求,男女比例合适,身高体重要符合目标人群特点的被试人员;

47、试验前对受试者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确认,要求全体受试者近期无身体不适,无腰背痛或者肌肉骨骼疾病;

48、对每位受试者进行简单的指导,并对不同振动激励逐个体验,以帮助受试者熟悉试验内容和流程。

4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测量系统。

5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系统。

5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对体压测试坐垫或/和体压测试靠垫实现压力度展示。

5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座椅进行动态舒适性测评。

53、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对被试座椅进行动态体压分布试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验指标,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验指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1中,体压测试坐垫在空间上的平均压力的计算方法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2中体压测试坐垫的压力变化率的计算方法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3中人体座椅接触面总体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座椅动态舒适性的计算方法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被试人员应包括以下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测量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体压测试坐垫或/和体压测试靠垫实现压力度展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对被试座椅进行动态体压分布试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验指标,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验指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1中,体压测试坐垫在空间上的平均压力的计算方法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观测量的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2中体压测试坐垫的压力变化率的计算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开展竹利江陈宇谢杰李劼唐俊周佳谷腾蛟廖梦楠张新邱勋李林峰李旭阳喜李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