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161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喷雾造粒来改变荧光粉的粒径,具体为在荧光粉烧结、粒径分级完成后再利用喷雾造粒的方法,在荧光粉表面包覆一层用于封装的胶水,使荧光粉粒径更加均匀、密度更加均匀,在之后LED灯珠封装时使得不同材质、不同粒径荧光粉的密度更加接近,沉降速率更接近,保证LED灯珠封装工艺的一致性,部分荧光粉由于粒径大、密度高及沉降速度快而造成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荧光粉表面包覆一层用于封装的胶水也可增加荧光粉的耐老化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粉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现有的荧光粉颗粒的基础上完善荧光粉颗粒粒径和形貌以及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新工艺。


技术介绍

1、目前荧光粉品类繁多,且不同材质的荧光粉密度、形貌相差较大,例如目前常用的铝酸盐荧光粉为球形形貌,氮化物荧光粉是长方体形貌,硅酸盐荧光粉为不规则形貌,且不同材质的荧光粉密度相差较大。led封装过程中,常用荧光粉主要分为铝酸盐荧光粉和氮化物荧光粉,铝酸盐荧光粉又分为镓铝酸盐和镥铝酸盐荧光粉,其中镓铝酸盐荧光粉密度一般为4.9g/cm³,形状为规则球体;镥铝酸盐荧光粉密度一般为6.7g/cm³,形状为规则球体;氮化物荧光粉密度一般为3.6 g/cm³,形状通常为长条片状或扁平片状。led灯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不同色温、不同显指、不同亮度的效果,需要使用不同粒径、不同材质、不同波段的荧光粉进行混合封装。在封装过程中,不同材质、不同粒径的荧光粉在封装胶水中沉降速率不一致,造成封装工艺不稳定,封装后的成品灯珠色温、显色指数、cie落点偏差较大,生产良率低,成本高。

2、此外,led封装基本采用蓝光芯片+铝酸盐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来实现,以便满足白光以及显色指数的要求。由于形貌和密度的差异,铝酸盐荧光粉在封装胶水中下降速度快而覆在封装胶水的底层,氮化物荧光粉在封装胶水中下降速度慢则会覆在封装胶水的上层。氮化物荧光粉的激发光谱一般在350nm-620nm之间,铝酸盐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为500nm-590nm,所以铝酸盐发出的光同样可以被上层的氮化物吸收转化,造成二次吸收转化,从而降低转化效率。>

3、综上可知,在led封装过程中,不同粒径、不同材质、不同波段的荧光粉在混合使用时,存在成品灯珠色温、显色指数、cie落点偏差较大以及转化率低、生产良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该方法可使荧光粉粒径增加并使荧光粉粒径更加均匀,进而保证led灯珠封装工艺的一致性,同时可提高荧光粉的耐老化可靠性,提高产品灯珠的生产良率及光效等。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首先采用喷雾造粒方式在荧光粉表面包覆胶水,之后对包覆胶水后的荧光粉进行封装。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利用喷雾造粒的方法,首先在封装胶水中加入荧光粉,使其搅拌均匀。再调整喷头喷雾量来控制荧光粉包覆后的颗粒大小,然后再通过调整喷雾造粒机的温度和喷雾行程,使包覆后的荧光粉彻底干燥;接着将喷雾造粒完成后的荧光粉通过过筛的方法将粒径不在规定范围内的颗粒剔除,最终保证荧光粉包覆后粒径的一致性。

4、本专利技术中的喷雾造粒工艺,是在荧光粉烧结、粒径分级完成后进行的。

5、荧光粉通常指led荧光粉,胶水指led封装胶水。

6、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s1、将led荧光粉和led封装胶水混合,led荧光粉与led封装胶水的质量比1:0.5~3;

8、s2、将混合后的led荧光粉和led封装胶水进行充分搅拌,使led荧光粉均匀的分布于led封装胶水中;

9、s3、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放入到喷雾造粒机中进行喷雾造粒,通过控制风速、喷雾量、行程以及干燥温度等,使喷雾造粒颗粒成品粒径d50控制在4微米~300微米之间;

10、s4、干燥后将颗粒通过粒径分级的方法进行分级,按照d50每5微米为一个分级阶段。

11、进一步地,步骤s1中的led荧光粉为目前常用的铝酸盐、硅酸盐和/或氮化物荧光粉,其粒径d50在5~25微米之间。铝酸盐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峰值一般在500nm-590nm之间,基本为黄绿色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发射光谱一般在600nm-700nm之间,为红色荧光粉。

12、进一步地,步骤s1中led荧光粉可以是单一材质的荧光粉,也可以是为了达到封装要求由几种不同材质荧光粉混合后的混合荧光粉。对于不同材质的混合荧光粉而言,混合荧光粉和led封装胶水混合,充分搅拌,使混合荧光粉均匀分布在胶水中,保证喷雾造粒后每个颗粒中的荧光粉均匀分布。

13、进一步地,步骤s1中的led封装胶水是指目前led灯珠封装常用的封装胶水,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树脂胶水、透明硅胶以及其他可以用于led灯珠封装的胶水。

14、进一步地,步骤s4中的粒径分级方法可以是水分法、气流分级法或者物理过筛法等。对于物理过筛法而言,使荧光粉颗粒通过一次或多次通过筛、一次或多次截止筛后保证颗粒的均匀性。

15、进一步地,步骤s3中,在喷雾造粒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胶水的固化温度来决定喷雾造粒机的干燥温度和行程使其彻底干燥。喷雾造粒后粒径形貌为类球体。优选的,喷雾造粒颗粒成品粒径d50控制在50微米左右。

1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粉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新的工艺,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在现有的荧光粉颗粒的基础上来完善荧光粉颗粒粒径和形貌,使相同材质和不同材质的荧光粉、相同粒径不同形貌荧光粉生产为粒径相同、形貌相同且密度相当的荧光粉。

18、2、本专利技术利用喷雾造粒的方法,在普通的led荧光粉表面均匀地包裹一层led封装胶水,使荧光粉粒径增加;在led封装过程中,两种或多种不同材质、不同粒径的荧光粉在混合使用时,喷雾造粒使其在封装过程中混合更加均匀,沉降速度统一,两种或多种荧光粉颗粒在胶水中分布均匀,降低了荧光粉之间的二次吸收问题以及封装cie落点良率问题。

19、3、本专利技术还包含将不同波段的荧光粉按照要求混合在一起,再进行喷雾造粒,这样能保证造粒后的每个颗粒中的荧光粉都是均匀分布,然后再进行封装,保证封装后的led灯珠良率。

20、4、本专利技术利用喷雾造粒的方法,在荧光粉的表面包覆一层led封装胶水,使荧光粉粒径增大,并且使荧光粉颗粒更加均匀、圆滑,使不同材质的荧光粉密度更加接近,在之后的封装工艺中不同材质、不同粒径的荧光粉沉降速率更加一致,使封装工艺更加稳定,同时提高荧光粉的耐老化可靠性。

21、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主要解决了两种不同波段的荧光粉二次吸收问题,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封装后led灯珠的光效及亮度。同时解决了封装过程中由于荧光粉粒径不同,从而产生的cie落点良率的问题,大大提升了生产良率,为封装企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2、6、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的荧光粉,其颗粒形貌、密度基本相同,沉降速度也基本趋于相同,从而可以大大改善封装工艺的稳定性。

23、7、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后的荧光粉密度和形貌都接近,沉降速度接近,减少了氮化物荧光粉吸收铝酸盐荧光粉发出的光,减少了二次吸收转化,从而提升led灯珠的光效。

24、8、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改进的荧光粉在封装后不但可以实现落点集中度高,同时可以增加转化效率,提升亮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采用喷雾造粒方式在荧光粉表面包覆胶水,之后对包覆胶水后的荧光粉进行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喷雾造粒方式在荧光粉表面包覆胶水,具体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荧光粉为单一荧光粉或多种荧光粉的混合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荧光粉为铝酸盐荧光粉、硅酸盐荧光粉和/或氮化物荧光粉,荧光粉粒径D50在5~25μ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喷雾造粒后粉体的颗粒粒径D50控制在4微米~300微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荧光粉与胶水的质量比1:0.5~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调整喷雾造粒机的参数,具体是:调整喷雾造粒机的风速、喷雾量、行程以及干燥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喷雾造粒后将颗粒通过粒径分级的方式进行分级,按照D50每5μm为一个分级阶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颗粒粒径分级方法采用水分法、气流分级法或者物理过筛法。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荧光粉为LED荧光粉,所述胶水为LED封装胶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采用喷雾造粒方式在荧光粉表面包覆胶水,之后对包覆胶水后的荧光粉进行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喷雾造粒方式在荧光粉表面包覆胶水,具体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荧光粉为单一荧光粉或多种荧光粉的混合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荧光粉为铝酸盐荧光粉、硅酸盐荧光粉和/或氮化物荧光粉,荧光粉粒径d50在5~25μ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荧光粉光效的方法,其特征是,喷雾造粒后粉体的颗粒粒径d50控制在4微米~300微米之间。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千杨志平赵金鑫李璇璇王新乐赵雨轩王巧梅单连伟祁士群王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利福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