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140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包括有车架主体、前叉、后避震机构、车轮、传动机构、坐垫以及转向刹车机构;所述车架主体包括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内部设置有减震器连接件,所述后避震机构包括有旋转件、连接件和减震器,所述旋转件和连接件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设置有减震器连接件,所述减震器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件的减震器连接件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槽的减震器连接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震器隐藏在车架主体与后避震机构中,在户外骑行时可以隔绝大部分的泥土脏物,保证了减震器的减震能力,并且隐藏式减震器,更为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骑行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


技术介绍

1、自行车是一种两轮交通工具,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自行车也广泛作为运动工具,进行身体锻炼。为了保证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性,消费市场上出现了诸多配备有减震器的自行车,例如:公开号为cn20108022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多功能全减震自行车,包括依次连接的车架、前轮、后轮、车把、车座,其特征在于:包含前轮减震装置、后轮减震装置和车座减震装置……,设置有三组减震装置,减少了前轮、后轮的车座处的震动,减震效果十分显著,然而从其说明书附图图1中可看出,有多组减震装置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在骑行的过程中泥土脏物易堆积在减震装置上,降低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影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且该自行车的车架是基于钢管焊制构建,强度较低,在高速骑行以及越野骑行的场景中,自行车受到的冲击和颠簸更剧烈,自行车也更容易发生摔倒、碰撞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减震装置中置隐藏式设计,避免了泥土脏物的堆积,保证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特殊结构的车架,结构强度高、耐冲击特性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包括有车架主体、设置于车架主体前端的前叉、设置于车架主体下后端的后避震机构、分别设置于前叉和后避震机构上的车轮、设置于车架主体与车轮之间的传动机构、设置于车架主体上的坐垫以及设置于前叉上的转向刹车机构;所述车架主体包括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内部设置有减震器连接件,所述后避震机构包括有旋转件、连接件和减震器,所述旋转件和连接件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设置有减震器连接件,所述减震器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件的减震器连接件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槽的减震器连接件上,即所述车架主体与后避震机构之间设置有减震器,且所述减震器隐藏在车架主体与后避震机构中。

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车架主体还包括有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均为中空结构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斜向设置有第二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之间合围成三角形结构。

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l1为250mm-300mm,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l2为800mm-1000mm,所述第三支撑件的长度l3为450mm-550mm;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α1为30°-40°,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α2为45°-55°所述第三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α3为90°-100°。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的两侧设置有连贯的凹面组,所述凹面组的凹陷程度由外向内逐渐变小,所述凹面组最大凹陷差位于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的连接处,即为a、b两点的高度差,a、b两点的高度差h为15mm-25m。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旋转件和连接件穿过第三支撑件的开口安装在第三支撑件中,其中,旋转件全部位于第三支撑件内部,且旋转件端部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在第三支撑件内部,并在连接轴的中心形成旋转轴点o,连接件部分位于第三支撑件内部。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后避震机构还包括有三角件和后勾爪件,所述旋转件、连接件、三角件和后勾爪件均为中空结构件,所述旋转件、连接件、三角件和后勾爪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件端部为分叉式,所述三角件连接在连接件的分叉端部上,所述三角件上设置有挡泥板,所述后勾爪件上设置有勾爪槽,所述车轮的轮轴安装在勾爪槽中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件一端设置有方向套管,所述方向套管上设置有前灯,所述前叉和转向刹车机构连接在一起且连接部位位于方向套管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另一端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尾灯。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件内部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内部设置有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滑轨,所述前灯、尾灯与电池组件电连接。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旋转件和连接件上设置有减重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隐藏在车架主体与后避震机构中,在户外骑行时可以隔绝大部分的泥土脏物,保证了减震器的减震能力,并且隐藏式减震器,更为美观。

14、2.本专利技术中的自行车优化设计了车架主体的结构,将车架主体与后避震机构相结合,形成一个组合式架体,与现有采用钢管焊制的车架相比,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适配高速骑行以及越野骑行这些特殊场景。

15、3.本专利技术中后车轮安装在后避震机构上,悬挂式的车轮能够更好地适配颠簸的路况并且向骑行者传递的颠簸作用更少,因而在高速骑行和越野骑行的场景中,使其具有更好的骑行平顺特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包括有车架主体、设置于车架主体前端的前叉、设置于车架主体下后端的后避震机构、分别设置于前叉和后避震机构上的车轮、设置于车架主体与车轮之间的传动机构、设置于车架主体上的坐垫以及设置于前叉上的转向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包括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内部设置有减震器连接件,所述后避震机构包括有旋转件、连接件和减震器,所述旋转件和连接件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设置有减震器连接件,所述减震器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件的减震器连接件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槽的减震器连接件上,即所述车架主体与后避震机构之间设置有减震器,且所述减震器隐藏在车架主体与后避震机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还包括有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均为中空结构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斜向设置有第二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之间合围成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L1为250mm-300mm,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L2为800mm-1000mm,所述第三支撑件的长度L3为450mm-550mm;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α1为30°-40°,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α2为45°-55°所述第三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α3为90°-1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的两侧设置有连贯的凹面组,所述凹面组的凹陷程度由外向内逐渐变小,所述凹面组最大凹陷差位于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的连接处,即为A、B两点的高度差,A、B两点的高度差H为15mm-25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旋转件和连接件穿过第三支撑件的开口安装在第三支撑件中,其中,旋转件全部位于第三支撑件内部,且旋转件端部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在第三支撑件内部,并在连接轴的中心形成旋转轴点O,连接件部分位于第三支撑件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避震机构还包括有三角件和后勾爪件,所述旋转件、连接件、三角件和后勾爪件均为中空结构件,所述旋转件、连接件、三角件和后勾爪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件端部为分叉式,所述三角件连接在连接件的分叉端部上,所述三角件上设置有挡泥板,所述后勾爪件上设置有勾爪槽,所述车轮的轮轴安装在勾爪槽中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一端设置有方向套管,所述方向套管上设置有前灯,所述前叉和转向刹车机构连接在一起且连接部位位于方向套管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另一端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尾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部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内部设置有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滑轨,所述前灯、尾灯与电池组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和连接件上设置有减重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包括有车架主体、设置于车架主体前端的前叉、设置于车架主体下后端的后避震机构、分别设置于前叉和后避震机构上的车轮、设置于车架主体与车轮之间的传动机构、设置于车架主体上的坐垫以及设置于前叉上的转向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包括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内部设置有减震器连接件,所述后避震机构包括有旋转件、连接件和减震器,所述旋转件和连接件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设置有减震器连接件,所述减震器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件的减震器连接件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槽的减震器连接件上,即所述车架主体与后避震机构之间设置有减震器,且所述减震器隐藏在车架主体与后避震机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还包括有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均为中空结构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斜向设置有第二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之间合围成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l1为250mm-300mm,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l2为800mm-1000mm,所述第三支撑件的长度l3为450mm-550mm;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α1为30°-40°,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α2为45°-55°所述第三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α3为90°-1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稳定隐藏式减震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晓贾清曲刘翔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世锦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