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112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3
一种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绕线模主体底部设置有底座,且二者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底座上设置有减速机,减速机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输入端,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芯轴连接,且与芯轴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减速机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底座上。既可以调节变径之后的绕线模主体的张紧力,使得缠绕线圈时防止变形,更加稳定,继而精准的控制绕线模的直径,避免了反复测量调节的过程,实现了对绕线模直径的快速调节;最后通过配置手动调节组件,实现了芯轴的手动调节,提高了绕线模直径调节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压机制造加工,具体为一种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


技术介绍

1、变压器线圈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能够完成电能的传输和转换,因此在变压器制作的过程中,所以线圈绕制成型是变压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使用相应的绕线模具,首先把线缠绕在绕线模具上,绕线完成后,再将模具与线圈分离开。

2、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线圈的绕制,现有的绕线模通常设置为尺寸可以调节的结构,调节直径时手持电动扳手对调径部件进行施力,使得绕线模的直径扩大或者缩小,使用该方法一方面不能调节绕线模的张紧力,使得在绕线时,线圈的缠绕会使得绕线模受力而变形,另一方面在调节完直径之后,需要用米尺去量,经过多次手持电动扳手调节和测量才能达到需要的直径,调节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

2、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包括绕线模主体,绕线模主体内设置有芯轴,芯轴连接有用于绕线模主体改变直径的变径结构,所述绕线模主体底部设置有底座,且二者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

4、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输入端,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芯轴连接,且与芯轴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

5、所述减速机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底座上。

6、为了方便对伺服电机进行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有伺服控制器,所述伺服控制器电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有控制屏幕。

7、为了避免在绕线模工作时对上述电器元件产生损伤,所述伺服控制器、plc控制器以及控制屏幕均安装于底座上,且均不超过底座的外边缘。

8、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控制屏幕进行操作,所述控制屏幕距底座边缘的尺寸小于距底座中心的尺寸。

9、为了对上述电器元件进行供电,而不用另外连接电线外接电源,所述底座上靠近中心位置还设置有用于上述电器元件供电的蓄电池。

10、为了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为圆形,与绕线模主体相对设置,且上端面的直径与绕线模主体截面的直径一致。

11、为了所有的电器元件可以安装于绕线模主体和底座之间,所述绕线模主体与底座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上述电器元件的最大高度。

12、为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控制芯轴的转动,防止电器元件出现故障而导致无法控制的情况,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设置有两个。

13、为了可以手动对减速机进行控制,进而控制芯轴的转动,所述减速机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远离减速机的一端连接有手动调节组件。所述手动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沿着输入轴方向开设有多边形槽,所述输入轴连接有螺栓头,且螺栓头贯穿至多边形槽外侧。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为一种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通过在绕线模主体和底座之间设置了两个输入端的减速机,并且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连接芯轴,可以分别伺服电机的力矩和位移模式,既可以调节变径之后的绕线模主体的张紧力,使得缠绕线圈时防止变形,更加稳定,又可以对调节的距离进行精准的控制,继而精准的控制绕线模的直径,避免了反复测量调节的过程,提高了调节的效率,实现了对绕线模直径的快速调节;并且通过控制屏幕等电器元件实现了对调节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蓄电池的设置避免了另外连接电源的麻烦,使得绕线模的使用更加的方便;最后通过配置手动调节组件,避免了电器元件发生故障而无法调节的情况,实现了芯轴的手动调节,提高了绕线模直径调节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包括绕线模主体(1),绕线模主体(1)内设置有芯轴(2),芯轴(2)连接有用于改变绕线模主体(1)直径的变径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主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4),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6)电连接有伺服控制器(7),所述伺服控制器(7)电连接有PLC控制器(8),所述PLC控制器(8)电连接有控制屏幕(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控制器(7)、PLC控制器(8)以及控制屏幕(9)均安装于底座(4)上,且均不超过底座(4)的外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屏幕(9)距底座(4)边缘的尺寸小于距底座(4)中心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上靠近中心位置还设置有用于上述电器元件供电的蓄电池(1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上端面为圆形,与绕线模主体(1)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主体(1)与底座(4)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上述电器元件的最大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5)设置有两个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5)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有输入轴(11),所述输入轴(11)远离减速机(5)的一端连接有手动调节组件(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调节组件(12)包括设置于底座(4)上的安装座(121),所述安装座(121)沿着输入轴(11)方向开设有多边形槽(1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包括绕线模主体(1),绕线模主体(1)内设置有芯轴(2),芯轴(2)连接有用于改变绕线模主体(1)直径的变径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主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4),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6)电连接有伺服控制器(7),所述伺服控制器(7)电连接有plc控制器(8),所述plc控制器(8)电连接有控制屏幕(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控制器(7)、plc控制器(8)以及控制屏幕(9)均安装于底座(4)上,且均不超过底座(4)的外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屏幕(9)距底座(4)边缘的尺寸小于距底座(4)中心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调节直径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上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全刚徐正标孟光彬付元凯和焕伟田川李强牛立刚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鑫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