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成型模具及补强钢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056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成型模具及补强钢片,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步骤为:提供一覆胶钢带,沿其长度方向对其进行级进冲切:利用第一冲子对覆胶钢带进行内孔预切,以在其一面形成第一向内塌角;利用第二冲子对形成有第一向内塌角的覆胶钢带进行本体预切,以在其另一面形成第二向内塌角;利用第三冲子对形成有第二向内塌角的覆胶钢带进行冲孔废料以成型内孔;第一、第三冲子的冲切方向相反,且第三冲子的冲切终点位于第一向内塌角中临近第二向内塌角的斜边上;利用第四冲子对成型出内孔的覆胶钢带进行本体边缘切断以成型本体,得到补强钢片;第二、第四冲子的冲切方向相反,且第四冲子的冲切终点位于第二向内塌角中临近内孔的斜边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补强钢片加工,尤其涉及一种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成型模具及补强钢片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柔性电路板,简称软板或fpc,以其质量轻、超薄性、可挠性的优点,在电子产品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般的,柔性电路板的刚性和承载性较差,在装配时容易穿孔或渐裂,因此需要在柔性电路板的相关位置上,贴合补强钢片来提高该位置的强度及支撑性。

2、现有技术中,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为:首先需要模切出形状符合预设要求的胶产品,再将模切好的胶产品贴覆在钢带上,之再利用冲子对贴覆有胶产品的钢带进行冲产品孔、冲外形,从而实现大批量成型出带孔的补强钢片。该成型工艺不仅过程较为繁琐,如图1所示,成型出的补强钢片1还常常于其厚度方向上存在凸出的毛刺15以至于补强钢片1品质较低的问题,从而影响客户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成型模具及补强钢片,所提供的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可避免补强钢片在其厚度方向上或垂直于其厚度的方向上均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所述补强钢片包括本体以及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本体的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子、第三冲子的横截面轮廓形状和所述内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同心等比缩放关系,所述第一冲子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小于所述内孔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所述第三冲子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等于所述内孔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子、第四冲子的横截面轮廓形状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同心等比缩放关系,所述第二冲子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所述补强钢片包括本体以及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本体的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子、第三冲子的横截面轮廓形状和所述内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同心等比缩放关系,所述第一冲子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小于所述内孔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所述第三冲子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等于所述内孔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子、第四冲子的横截面轮廓形状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同心等比缩放关系,所述第二冲子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大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所述第四冲子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等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周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钢片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利用第一冲子对所述覆胶钢带进行内孔预切,以在所述覆胶钢带的一面上形成第一向内塌角”中,所述第一冲子的冲切深度为0.03mm-0.0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津生侯晓明候可可李阳洋戴雪俊许敦明王彩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中新捷信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