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镁合金构件表面防护,特别涉及一种在压铸镁合金构件表面生成耐蚀涂层的方法。
技术介绍
1、镁合金是工业应用中最轻的结构金属,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电导热性良好、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机械加工性能好以及易回收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3c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镁合金的电极电位很低(-2.37 v),化学活性很强,较易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镁及镁合金的耐蚀性能较差,从而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目前主要采用两大手段,第一类为提高镁合金本身的耐蚀性,如减少镁合金中的有害杂质元素、细化晶粒等。第二类为应用更为广泛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有电(化学)镀、阳极氧化、微弧氧化、化学转化膜以及表面涂层技术等。这些技术均是对已成型的镁合金产品进行后期处理,增加了产品的处理工艺并且使得成本增加,并且难以满足一些结构复杂、大尺寸构件的要求。
2、脱模剂是生产金属压铸产品所使用到的辅助用剂,其主要成分为不同类型的蜡、硅油、树脂、油品。脱模剂的主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压铸镁合金构件表面生成耐蚀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脱模剂的成分组成并加入氟化物,在镁合金构件压铸成型的同时,在镁合金构件表面原位生成耐腐蚀氟化物涂层,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压铸镁合金构件表面生成耐蚀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压铸镁合金构件表面生成耐蚀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模具保温具体工艺参数为:模具保温温度为180-200 ℃,保温时间为1-2 h。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压铸镁合金构件表面生成耐蚀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压铸镁合金构件表面生成耐蚀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脱模剂的成分组成并加入氟化物,在镁合金构件压铸成型的同时,在镁合金构件表面原位生成耐腐蚀氟化物涂层,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压铸镁合金构件表面生成耐蚀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压铸镁合金构件表面生成耐蚀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模具保温具体工艺参数为:模具保温温度为180-200 ℃,保温时间为1-2 h。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压铸镁合金构件表面生成耐蚀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具体喷涂工艺参数:喷涂厚度为0.05~0.1mm,喷涂距离100-200 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压铸镁合金构件表面生成耐蚀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物采用na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斌,陈凤,胥钧耀,郑钰亭,张丁非,宋江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先进轻金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