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9770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拼接组装,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一壳体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处具有第一缝隙;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空腔内;以及第一导电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密封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至少与所述电路板接触。本技术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金属外壳与导电密封圈连通后接地,静电放电;同时弥补缝隙,避免电磁泄露与干扰。既实现了静电屏蔽,又实现了电磁屏蔽。能够有效地减少空间传播所泄露的电磁干扰。既可减少电子设备向外辐射电磁干扰,又可阻止外部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1、电子控制器(ecu)是一个微缩了的计算机管理中心,它以信号(数据)采集、计算处理、分析判断、决定对策作为输入,然后以发出控制指令、指挥执行器工作作为输出有时,它还要给传感器提供稳定电源或是参考电压。其全部功能是通过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总和来完成的,其核心是以单片机为主体的微型计算机系统。ecu控制器的内部组件较多,金属外壳硬度较大,面积过大从而导致壳体变形产生过大间隙,为防止对内部电路板的碰撞,往往不能直接接触,再加上电路板边缘设置有较多的外部连接的接插口,金属外壳需要避让,金属上下壳结构配合组装时,也要预留浮动空间,结构设计上难免存在缝隙。

2、ecu控制器在设计时,一般需要进行防静电和防磁干扰,常规的屏蔽设计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静电屏蔽,主要用于防止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影响,另一类是电磁屏蔽,主要用于防止交变电场、交变磁场以及交变电磁场的影响。电磁屏蔽的原理就是有金属屏蔽体通过反射或者是吸收来进行干扰信号源,但是由于随着频率的增高,波长变得与屏蔽体上孔缝的尺寸相当,因此屏蔽体的孔缝泄漏成为电磁屏蔽最关键的控制要素。

3、现有方案大多为局部铺加导电胶及导电泡棉,将组装之后内外壳之间仍存在的较大缝隙,进一步连接。但此方案虽然能够解决电磁泄露、电磁干扰的问题,但成本偏高,不方便拆卸,操作难度偏大。导电胶能够完美防范电磁干扰,目前仅适合在小部件上实现;控制器等大结构上使用导电胶成本过高,后期故障拆修时的难度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解决了外壳连接结构以及外壳与插接件等连接部件之间的缝隙问题,且能够防止电磁干扰。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拼接组装,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一壳体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处具有第一缝隙;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空腔内;以及第一导电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密封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至少与所述电路板接触。

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至少被压持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

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至少被压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密封所述第一缝隙。

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插接件以及第二导电密封圈,该插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插接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二缝隙。

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被压持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插接件之间。

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为一整体导电密封结构。

8、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位于所述电路板下方,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所述整体导电密封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电路板的顶端和第二壳体之间以及第二壳体和所述插接件之间。

9、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背离所述第二缝隙的一面形成凹槽结构。

10、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背离所述第一缝隙的一面形成凹槽结构。

1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电路板形成交叠区,在该交叠区,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部分与所述电路板通过双面胶固定。

1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为ecu控制器。

13、本技术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金属外壳与导电密封圈连通后接地,静电放电;同时弥补缝隙,避免电磁泄露与干扰。既实现了静电屏蔽,又实现了电磁屏蔽。能够有效地减少空间传播所泄露的电磁干扰。既可减少电子设备向外辐射电磁干扰,又可阻止外部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至少被压持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至少被压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密封所述第一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接件以及第二导电密封圈,该插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插接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二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被压持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插接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为一整体导电密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位于所述电路板下方,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所述整体导电密封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电路板的顶端和第二壳体之间以及第二壳体和所述插接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背离所述第二缝隙的一面形成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背离所述第一缝隙的一面形成凹槽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电路板形成交叠区,在该交叠区,第一密封圈的一部分与所述电路板通过双面胶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为ECU控制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至少被压持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密封圈至少被压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密封所述第一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接件以及第二导电密封圈,该插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插接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二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密封圈被压持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插接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磁干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