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0931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属于市政控藻的技术领域。包括:具有遮光性的承载箱体,具有透明性的容纳箱体;设置在所述承载箱体内且位于容纳箱体外的激光发射模块和运动记录模块;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向容纳箱体内的流场发射预定强度的光源,将流场中的微小粒子照亮;利用运动记录模块捕捉微小粒子,并以图像的形式记录微小粒子的运动轨迹。利用藻类在不同波长光下反射不同的颜色的原理,扩展PIV技术。结合图像识别法,利用图像中藻占空间面积结合光照颜色强度,快速原位监测蓝藻密度,支撑预报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控藻的,特别是涉及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现有技术中,测定藻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现场采用后,带回实验室利用叶绿素a、藻胆蛋白间接检测。但是该方法受限于仪器水体放置位置、间接反映藻情,即对藻情的反馈不够直接。二、现场采用后,带回实验室镜检,但是该方法工作量大、检测精度受限于镜检人员能力。三、edna/qpcr检测法,该方法检测成本高、时间长,检测结果有待检验。四、卫星遥感监测,虽然适合大面定性检测,检测精度低。

2、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测定方法均存在时效性的问题。一方面是运输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是测定需要时间;这不利于现场采取控藻应急响应,甚至可能错失最佳的控藻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

2、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包括:

3、承载箱体,具有遮光性;

4、容纳箱体,具有透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道上设置有拦污装置和抽液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模块至少包括三种光源,分别是:白炽灯光源、波长为的第一激光光源和波长为的第二激光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记录模块至少包括:相机。

5.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原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按照...

【技术特征摘要】

1.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道上设置有拦污装置和抽液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模块至少包括三种光源,分别是:白炽灯光源、波长为的第一激光光源和波长为的第二激光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记录模块至少包括:相机。

5.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原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按照预先设定的采样频率进行水体取样,取样时水体经进液管道输入至容纳箱体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液管道排出在容纳箱体内形成流场;当容纳箱体内存在流场时执行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粟一帆范子武谢忱甘琳赵金箫苏琨乌景秀蔡秋鹏洪磊黎东洲巢予恬朱文涵曹颖孙建豪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