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9056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1
本技术公开了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涉及给排水管理技术领域。本技术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包括管理箱,所述管理箱的一侧设置有报警器,所述管理箱内设置有水质传感器,所述管理箱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设置有收集箱。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二过滤构件能够对水进行二次过滤,进而能够保证水的质量,设置的水质传感器能够对过滤好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当检测到过滤后的水不合格之后,会使用新的过滤筒对水进行过滤,进而能够保证水的过滤质量,同时设置的检修构件能够方便对过滤筒进行更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对过滤筒进行更换,进而难以保证其的过滤水质质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管理,具体涉及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1、供水智能管理装置是对供水设备起到管理和检测的作用,可以使得供水方式取得节能的效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管理装置可安装相适配的芯片,使得管理装置具备智能调节和使用的功能,给排水装置是一种向各种不同类别的用户供应满足不同需求的水量和水质的设备,同时承担用户排出废水的收集、输送和处理,达到消除废水中污染物质对于人体健康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2、申请号为202221723506.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给排水处理装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抽水泵将下水管内部水质不合格的水体再次进行抽取,并通过回流管回到过滤箱内部再次进行过滤,直到水质达标,提升了装置的处理效果;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过滤芯是具有使用寿命的,因而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即使对水进行多次的过滤,仍然难以保证其过滤效果,进而难以保证其的水质质量,上述技术方案难以对过滤芯进行更换,因而难以保证水的水质。

3、为此提出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

2、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包括管理箱,所述管理箱的一侧设置有报警器,所述管理箱内设置有水质传感器,所述管理箱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设置有汇集管,所述汇集管上设置有多个分水管,所述分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管理箱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构件,所述第二过滤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顶端的螺纹套筒。

4、进一步地,所述管理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管理箱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5、进一步地,所述管理箱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构件,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收集箱内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过滤网。

6、进一步地,所述管理箱上设置有对安装框进行拆装的拆装构件,所述拆装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箱内部相对应两侧的滑块,所述安装框的相对应两侧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安装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管理箱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

7、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套筒内螺纹套接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内设置有活性炭板。

8、进一步地,所述管理箱上设置有检修构件,所述检修构件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管理箱一侧的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管理箱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

9、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门和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把手。

10、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所述水质传感器和所述电磁阀均与外接控制器电性连接。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二过滤构件能够对水进行二次过滤,进而能够保证水的质量,设置的水质传感器能够对过滤好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当检测到过滤后的水不合格之后,会使用新的过滤筒对水进行过滤,进而能够保证水的过滤质量,同时设置的检修构件能够方便对过滤筒进行更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对过滤筒进行更换,进而难以保证其的过滤水质质量的技术问题。

13、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拆装构件能够方便对过滤网进行拆装更换,因而能够避免其发生堵塞而影响水的过滤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包括管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箱(1)的一侧设置有报警器(2),所述管理箱(1)内设置有水质传感器(3),所述管理箱(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401),所述第一隔板(4)的顶端设置有收集箱(5),所述收集箱(5)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501),所述连接管(501)的底端设置有汇集管(502),所述汇集管(502)上设置有多个分水管(503),所述分水管(503)上设置有电磁阀(504),所述管理箱(1)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构件(8),所述第二过滤构件(8)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401)顶端的螺纹套筒(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箱(1)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101),所述管理箱(1)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102),所述排水管(102)上设置有阀门(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箱(1)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构件(6),所述第一过滤构件(6)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收集箱(5)内的安装框(601),所述安装框(601)上设置有过滤网(6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箱(1)上设置有对安装框(601)进行拆装的拆装构件(7),所述拆装构件(7)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箱(5)内部相对应两侧的滑块(701),所述安装框(601)的相对应两侧开设有与所述滑块(701)相适配的滑槽(702),所述安装框(60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703),所述连接板(703)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704),所述连接板(703)和所述管理箱(1)上均开设有螺纹孔(705),所述螺纹孔(705)内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筒(801)内螺纹套接有过滤筒(802),所述过滤筒(802)内设置有活性炭板(80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箱(1)上设置有检修构件(9),所述检修构件(9)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管理箱(1)一侧的密封门(901),所述密封门(901)上开设有限位槽(902),所述管理箱(1)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转轴(903),所述转轴(90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9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901)和所述连接板(703)的一侧均设置有把手(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2)、所述水质传感器(3)和所述电磁阀(504)均与外接控制器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包括管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箱(1)的一侧设置有报警器(2),所述管理箱(1)内设置有水质传感器(3),所述管理箱(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401),所述第一隔板(4)的顶端设置有收集箱(5),所述收集箱(5)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501),所述连接管(501)的底端设置有汇集管(502),所述汇集管(502)上设置有多个分水管(503),所述分水管(503)上设置有电磁阀(504),所述管理箱(1)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构件(8),所述第二过滤构件(8)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401)顶端的螺纹套筒(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箱(1)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101),所述管理箱(1)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102),所述排水管(102)上设置有阀门(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箱(1)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构件(6),所述第一过滤构件(6)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收集箱(5)内的安装框(601),所述安装框(601)上设置有过滤网(6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给排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箱(1)上设置有对安装框(601)进行拆装的拆装构件(7),所述拆装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茵茵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宏恺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