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0904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及其系统。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处于上行链路的激光器在允许的时隙输出光信号,所述光信号包含上行数据;步骤S2:处于上行链路的激光器在预设条件下停止输出光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及其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点对多点回传过程中,每个时隙只返回一个用户的上行数据,有助于减少上行链路的背景光的积累,并且优化通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通信,具体涉及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1、公开号为cn217240817u,主题名称为一种远程切换突发模式的rfog光节点平台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包括上行信号放大电路、上行信号采样电路、微处理控制器、网络接口电路、突发模式控制电路、激光器驱动电路;上行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上行信号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上行信号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微处理控制器连接,微处理控制器分别与网络接口电路、突发模式控制电路连接,突发模式控制电路与激光器驱动电路连接。本技术的远程切换突发模式的docsis 3.1rfog光节点,可以在前端通过网络方便地进行光节点突发模式到常光模式的远程切换,远程检查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是否正常,可以提高网络故障的排除效率,对有线电视双向hfc网络的维护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然而,以上技术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并未意识到使得激光器发光(输出信号光)或者关断的阈值设置为相同值时,将导致激光器反复在发光与关断之间切换,造成系统开销过大,不利于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以上缺陷,提供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及其系统,点对多点是指数据下行过程中“一点对多点”,相应地数据上行(回传)过程则为“多点对一点”。

2、本申请公开的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及其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点对多点回传过程中,每个时隙只返回一个用户的上行数据,有助于减少上行链路的背景光的积累,并且优化通信效率。

3、本申请公开的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及其系统,其另一目的在于,控制激光器的发光。

4、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s1:处于上行链路的激光器在允许的时隙输出光信号,所述光信号包含上行数据;

6、步骤s2:处于上行链路的激光器在预设条件下停止输出光信号。

7、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2的预设条件具体实施为特定的电平阈值。

8、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系统,应用以上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步骤,所述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系统包括射频数字衰减器u1、检波器u5和微控制器u6,其中:

9、微控制器u6的2号端接于电阻r9和电容c20的共同端;

10、微控制器u6的4号端接于电阻r11与电容c23的共同端,检波器u5的7号端通过电阻r11接入微控制器u6的4号端;

11、微控制器u6的6号端接于电阻r3,射频数字衰减器u1的4号端通过电阻r3接入微控制器u6的6号端;

12、微控制器u6的25号端接于电阻r14;

13、微控制器u6的23号端接于电阻r4,射频数字衰减器u1的5号端通过电阻r4接入微控制器u6的23号端;

14、微控制器u6的22号端接于电阻r2,射频数字衰减器u1的3号端通过电阻r2介入微控制器u6的22号端。

15、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系统还包括波分复用耦合器wdm1,其中:

16、波分复用耦合器wdm1的1号端接入光耦d1的1号端,光耦d1的2号端接入电感l2和电感l4的共同端,电感l4通过电容c6接入功率放大器amp2的1号端,射频数字衰减器u1的2号端通过电容c7接入功率放大器amp2的3号端;

17、波分复用耦合器wdm1的2号端接入光耦d2的1号端,光耦d2的2号端通过电容c27接入功率放大器amp1的1号端,功率放大器amp1的3号端经由电容c28、芯片q3、电容c29、芯片u8、电容c13接入共模电感b2的2号端。

18、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射频数字衰减器u1的14号端通过电容c8介入功率放大器amp3的1号端,功率放大器amp3的3号端通过芯片q1、芯片q2、电感b1、电容c10接入功率放大器amp4的1号端,功率放大器amp4的3号端通过电容c11、电容c12接入共模电感b2的1号端。

19、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及其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

20、其一,点对多点回传过程中,每个时隙只返回一个用户的上行数据,有助于减少上行链路的背景光的积累,并且优化通信效率。

21、其二,控制激光器的发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的预设条件具体实施为特定的电平阈值。

3.一种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的步骤,所述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系统包括射频数字衰减器U1、检波器U5和微控制器U6,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系统还包括波分复用耦合器WDM1,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射频数字衰减器U1的14号端通过电容C8介入功率放大器AMP3的1号端,功率放大器AMP3的3号端通过芯片Q1、芯片Q2、电感B1、电容C10接入功率放大器AMP4的1号端,功率放大器AMP4的3号端通过电容C11、电容C12接入共模电感B2的1号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的预设条件具体实施为特定的电平阈值。

3.一种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方法的步骤,所述基于同轴电缆的点对多点触发式光回传系统包括射频数字衰减器u1、检波器u5和微控制器u6,其中: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宝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雄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