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804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0:34
本技术属于气体与液体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管和至少两切割板;混合管内设有通道,混合管的一端设有输入端,用于输入待混合的气体和液体,另一端设有输出端,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形成混合区;切割板设于通道内,切割板上分布有多个通孔,相邻的通孔之间形成有阻流部;相邻的两切割板上的通孔错位设置,使切割板上的阻流部与另一切割板上的通孔的位置相互对应。本气液混合装置只是是在混合管内设置两切割板,在切割板上设置多个通孔,因此本气液混合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能对液体多次切割并形成多次的漩涡,因此增加气液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液混合,尤其涉及一种气液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1、早在19世纪,研究者们就已经利用流体力学和物理学开始了对于毫米级气泡在液体中生成、上升过程的研究。上个世纪50年代,在化工领域开始了对气泡和液滴的研究。其后,两相流(气液、液液)特别是气液分散相的基础现象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化工机械的大/规模应用。气泡的微细化是化学工业中促进物质移动,增进化学反应速度的关键技术,但在当时尚未出现能够应用于化工领域的微纳米气泡发生技术和手段。

2、通常我们把气体在液体中的存在现象称作气泡。气泡的形成现象,在自然界中的许多过程中都能遇到,当气体在液体中受到剪切力的作用时就会形成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气泡。目前,对气泡的分类与定义并不是十分严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可分为厘米气泡(cmb)、毫米气泡(mmb)、微米气泡(mb)、微纳米气泡(mnb)、纳米气泡(nb)。所谓的微纳米气泡,是指气泡发生时直径在10微米左右到数百纳米之间的气泡,这种气泡是介于微米气泡和纳米气泡之间,具有常规气泡所不具备的物理与化学特性。

3、公开号为cn212855321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多级气液混合装置,其包括,管道本体和位于管道本体内的第一混合部、第二混合部和第三混合部;第一混合部包括开设在管道本体进气端侧壁的进液口,进液口与管道本体相切;第二混合部包括若干径向延伸的圆柱腔,以及填充圆柱腔的玻璃球;第三混合部包括与圆柱腔连通的锥形腔,锥形腔的纵截面面积由靠近圆柱腔向远离圆柱腔方向增大;其中在空气通入管道本体后,液体切向进入进液口形成旋流,并切割空气形成一级混合物;在一级混合物进入圆柱腔后,被玻璃球挤压空化形成二级混合物;二级混合物沿锥形腔流动并从锥形腔的大口径处喷出时被切割形成三级混合物。通过三级混合部的设置,实现气液混合的效果,通过第一混合部实现气体和液体的初级混合,通过第二混合部对初步混合的混合体再次进行混合,以及通过第三混合部对气液混合体进行最终混合,逐级加强的气液混合效果。

4、在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气液混合装置采用三级阻挡混合,不仅结构复杂,影响液体流量;并且布水腔的结构呈锥形结构,出水端为小端,而进水端为大端,所以在将液体注入的布水腔内时,只能形成较小的漩涡,导致气液混合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及主轴振动检测方法,解决现有的气液混合装置结构复杂,并且会影响液体的流量,以及气液混合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管和至少两切割板;混合管内设有通道,混合管的一端设有输入端,用于输入待混合的气体和液体,另一端设有输出端,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形成混合区;切割板设于通道内,切割板上分布有多个通孔,相邻的通孔之间形成有阻流部;相邻的两切割板上的通孔错位设置,使切割板上的阻流部与另一切割板上的通孔的位置相互对应。

3、进一步,各切割板上的通孔的数量均为n个,n大于2,相邻两切割板的错位角度为1/2(360°/n)。

4、进一步,相邻的两切割板上的通孔数量不相等,且各切割板上的通孔等角度分布设置。

5、进一步,混合管为u形管,包括有弧形段和两直线段;混合管的两直线段均设置有切割板。

6、进一步,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在两直线段的端部;靠近输入端的直线段的一侧设置有气管接头,气管接头用于连接进气管。

7、进一步,还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具有一侧开口的腔体,混合管从安装壳体的开口装入腔体内,输出端从安装壳体的一侧壁穿出。

8、进一步,输入端延伸有从安装壳体的开口伸出的连接端,用于连接液体输入管;气管接头朝向安装壳体的开口。

9、进一步,输出端伸出安装壳体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用于连接输出管,以及锁紧混合管在安装壳体内。

10、进一步,各切割板上还设置有中心孔,各通孔围绕中心孔等角度设置。

11、进一步,混合管的输入端连接一控制阀;控制阀控制液体脉冲式输入到混合管内。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液混合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3、待混合的气体和液体从输入端喷入到混合管中,在液体进入到混合管内后,会冲击到切割板板上,在切割板的阻流部和通孔的作用下,使得冲击在阻流部上的液体形成漩涡和返流现象,则可以将液体切割,破坏液体分子的张力,在液体分子重新结合时,会将气体包裹住,增加了气体与液体的混合效果;由于相邻的切割板上的通孔是相互错位,因此穿过通孔的液流会冲击到下一切割板的阻流部上,再次将液体切割,使得液流再次形成漩涡和返流现象,进一步增加气体与液体和混合的效果。本气液混合装置只是是在混合管内设置两切割板,在切割板上设置多个通孔,因此本气液混合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能对液体多次切割并形成多次的漩涡,因此增加气液混合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和至少两切割板;所述混合管内设有通道,所述混合管的一端设有输入端,用于输入待混合的气体和液体,另一端设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之间形成混合区;所述切割板设于所述通道内,所述切割板上分布有多个通孔,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形成有阻流部;相邻的两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通孔错位设置,使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阻流部与另一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通孔的位置相互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通孔的数量均为N个,所述N大于2,相邻两所述切割板的错位角度为1/2(360°/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通孔数量不相等,且各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通孔等角度分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为U形管,包括有弧形段和两直线段;所述混合管的两直线段均设置有所述切割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在两所述直线段的端部;靠近所述输入端的直线段的一侧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用于连接进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具有一侧开口的腔体,所述混合管从所述安装壳体的开口装入所述腔体内,所述输出端从所述安装壳体的一侧壁穿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延伸有从所述安装壳体的开口伸出的连接端,用于连接液体输入管;所述气管接头朝向所述安装壳体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伸出所述安装壳体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用于连接输出管,以及锁紧所述混合管在所述安装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切割板上还设置有中心孔,各所述通孔围绕所述中心孔等角度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的输入端连接一控制阀;所述控制阀控制液体脉冲式输入到所述混合管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和至少两切割板;所述混合管内设有通道,所述混合管的一端设有输入端,用于输入待混合的气体和液体,另一端设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之间形成混合区;所述切割板设于所述通道内,所述切割板上分布有多个通孔,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形成有阻流部;相邻的两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通孔错位设置,使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阻流部与另一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通孔的位置相互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通孔的数量均为n个,所述n大于2,相邻两所述切割板的错位角度为1/2(360°/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通孔数量不相等,且各所述切割板上的所述通孔等角度分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为u形管,包括有弧形段和两直线段;所述混合管的两直线段均设置有所述切割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闽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新能广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