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热力发电,尤其涉及一种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1、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储量大、可压缩性强、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物性特点,且相比于以过饱和水蒸气、氦气等作为介质的动力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直接循环更容易获得高效率。同时,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所需的涡轮机械具有更小的尺寸,生产成本低,所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成为新一代核电站动力循环介质的首选。
2、目前,国内公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设备相关的专利只有整体原理设计,并未提出具体的机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
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该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可以包括:热源、透平机、回热器、预冷器、压缩机和发电机,热源包括加热进口和加热出口;透平机包括介质进口、介质出口和输出轴,介质进口与加热出口连通;回热器围设在透平机的周向外侧,回热器包括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24)包括第一环形通道(1241)和第二环形通道(1242),所述第一环形通道(1241)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13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通道(1242)连通,所述第二环形通道(1242)与所述预冷器(14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125)包括第三环形通道(1243)和第四环形通道(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24)包括第一环形通道(1241)和第二环形通道(1242),所述第一环形通道(1241)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13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通道(1242)连通,所述第二环形通道(1242)与所述预冷器(14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125)包括第三环形通道(1243)和第四环形通道(1244),所述第三环形通道(1243)的一端与所述压缩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环形通道(1244)连通,所述第四环形通道(1244)与所述热源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120)还包括第一导通模块(1245),所述第一导通模块(1245)由多个换热薄片层叠形成,多个换热薄片包括多个第一换热薄片(126)和多个第二换热薄片(1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模块(1245)由所述第一换热薄片(126)和所述第二换热薄片(127)依次交叠形成。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春鹏,郭煜晨,叶小利,李小磊,伍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