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乳化装置以及乳化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乳化装置以及乳化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6536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乳化装置,包括第一混合机构,其包括进液管,在进液管内形成有第一汇入腔;第二混合机构,其包括输液管,在输液管内形成有第二汇入腔;以及分别在第一汇入腔与第二汇入腔上设置的若干个注入管,注入管的入口端与外部流体源连通。其中,注入管构造成将外部流体泵注到第一汇入腔与第二汇入腔内,使得外部流体能够对通过进液管与输液管内的流体进行剪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乳化压裂液或乳化酸液的整体性能,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乳化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乳化装置以及一种乳化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对水敏性储层进行压裂或酸压时,通常采用乳化压裂液或乳化酸液来降低水相的含量,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水敏的影响,并且此种方式在施工现场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由于受到施工现场的配液环境的制约,使得乳化压裂液或乳化酸液在配置过程中常常混合的不均匀,而混合不均匀的乳化压裂液或乳化酸液极易导致油外相的技术目标难以实现。因此,使得内相的水经常直接与储层接触,从而导致储层岩石膨胀而受到严重的伤害,进一步地降低产能。

3、目前,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外置泵车的方式来对乳化压裂液或乳化酸液进行循环混合。但是,采用此方式一方面严重增加施工成本,另一方面混合后的乳化压裂液或乳化酸液中的油水分离的现象仍然无法避免。

4、因此,本领域希望提供一种乳化装置能够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乳化装置,其利用注入流体时的动能与管汇间斜向的布局方式,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两向流体接触时的剪切能力,进而有效地降低了乳液的直径并提高了乳化效果,进一步地提高乳化压裂液或乳化酸液的整体性能,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乳化系统。

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乳化装置,包括第一混合机构,其包括用于接收流体的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内形成有第一汇入腔;

3、与所述第一混合机构连通的第二混合机构,其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流体的输液管,在所述输液管内形成有第二汇入腔;以及

4、分别在所述第一汇入腔与所述第二汇入腔上沿径向向外倾斜设置的若干个注入管,所述注入管的入口端与外部流体源连通,

5、其中,所述注入管构造成将外部流体泵注到所述第一汇入腔与所述第二汇入腔内,使得所述外部流体能够对通过所述进液管与输液管内的流体进行剪切。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与所述输液管的中心线重合,

7、各所述注入管的中心线方向均与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方向所成夹角处于40°到60°的范围内。

8、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注入管均沿周向等距分布在所述第一汇入腔与所述第二汇入腔上,所述第二汇入腔上的所述注入管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输液管的中心线方向所成夹角设置成比所述第一汇入腔上的所述注入管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输液管的中心线方向所成夹角大。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入管包括朝第一方向倾斜布置的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倾斜布置的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均沿周向交替分布在所述第一汇入腔与所述第二汇入腔上。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汇入腔上的所述注入管的直径设置成比所述第一汇入腔上的所述注入管的直径小。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入腔上的所述注入管的截面积总和与所述第二汇入腔上的所述注入管的截面积总和均比所述进液管的截面积小。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管构造成s型的连续通道。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乳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其中,所述第一混合腔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输液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混合腔的第一端与所述输液管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端通过排液管与外部连通。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乳化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腔与所述第二混合腔内的螺旋型搅拌棒,以及与所述螺旋型搅拌棒连通的电机,其中,所述螺旋型搅拌棒包括棒形主体,以及从所述棒形主体中沿径向倾斜伸出的若干个螺旋叶片。

15、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螺旋叶片在轴向上错位分布。

16、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螺旋叶片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螺旋型搅拌棒的中心线形成为30~70°的夹角。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乳化系统,包括通过主泵与所述乳化装置中的进液管连接的储液罐、通过第一辅泵与所述乳化装置中的第一汇入腔上的注入管连接的第一添加剂罐,通过第二辅泵与所述乳化装置中的第二汇入腔上的注入管连接的第二添加剂罐,以及控制台,其中,所述控制台构造成能够分别控制所述主泵、所述第一辅泵与所述第二辅泵以调节流体的注入量。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注入流体时的动能与管汇间斜向的布局方式,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两向流体接触时的剪切能力,进而有效地降低了乳液的直径并提高了乳化效果,进一步地提高乳化压裂液或乳化酸液的整体性能,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此外,本装置通过注入管与螺旋型搅拌棒实现对流体多次高强度搅拌的作用,从而促使配制成的乳化压裂液或乳化酸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化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1)的中心线与所述输液管(21)的中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注入管均沿周向等距分布在所述第一汇入腔(111)与所述第二汇入腔(211)上,所述第二汇入腔(2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输液管(21)的中心线方向所成夹角设置成比所述第一汇入腔(1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输液管(21)的中心线方向所成夹角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包括朝第一方向倾斜布置的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倾斜布置的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均沿周向交替分布在所述第一汇入腔(111)与所述第二汇入腔(2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入腔(2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直径设置成比所述第一汇入腔(1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直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入腔(1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截面积总和与所述第二汇入腔(2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截面积总和均比所述进液管(11)的截面积小。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21)构造成S型的连续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混合腔(30)和第二混合腔(40),其中,所述第一混合腔(30)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管(11)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输液管(21)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混合腔(40)的第一端与所述输液管(21)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端通过排液管(41)与外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腔(30)与所述第二混合腔(40)内的螺旋型搅拌棒(50),以及与所述螺旋型搅拌棒(50)连通的电机(60),其中,所述螺旋型搅拌棒(50)包括棒形主体,以及从所述棒形主体中沿径向倾斜伸出的若干个螺旋叶片(5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螺旋叶片(51)在轴向上错位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螺旋叶片(51)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螺旋型搅拌棒(50)的中心线形成为30~70°的夹角。

12.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乳化装置的乳化系统,包括通过主泵(80)与所述乳化装置中的进液管(11)连接的储液罐(83)、通过第一辅泵(81)与所述乳化装置中的第一汇入腔(111)上的注入管连接的第一添加剂罐(84),通过第二辅泵(82)与所述乳化装置中的第二汇入腔(211)上的注入管连接的第二添加剂罐(85),以及控制台(90),其中,所述控制台(90)构造成能够分别控制所述主泵(80)、所述第一辅泵(81)与所述第二辅泵(82)以调节流体的注入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化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1)的中心线与所述输液管(21)的中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注入管均沿周向等距分布在所述第一汇入腔(111)与所述第二汇入腔(211)上,所述第二汇入腔(2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输液管(21)的中心线方向所成夹角设置成比所述第一汇入腔(1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输液管(21)的中心线方向所成夹角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包括朝第一方向倾斜布置的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倾斜布置的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均沿周向交替分布在所述第一汇入腔(111)与所述第二汇入腔(2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入腔(2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直径设置成比所述第一汇入腔(1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直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入腔(1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截面积总和与所述第二汇入腔(211)上的所述注入管的截面积总和均比所述进液管(11)的截面积小。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21)构造成s型的连续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廷学周珺李洪春周林波王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