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跨海洋管道工程,特别涉及一种跨海洋管道防风消能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海洋作为地球上面积最大的资源,其开发利用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脚步的加快,跨海洋输送石油、天然气、化工能源等管道的建设日益频繁,我国也走在开发海洋资源的道路上。不同于陆地,海洋表面经常出现台风、下击暴流等极端气候,风荷载是影响跨海管道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2、因此,如能采取有效的防风消能措施,将对保护跨海管道的正常运营,并提升跨海管道的使用寿命起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跨海洋管道防风消能装置及施工方法,旨在大幅降低或杜绝风荷载对跨海管道的冲击作用,并提高跨海管道的使用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跨海洋管道防风消能装置,包括架设于海上平台上并将运输管道围于其内的管体,所述管体的管壁内部限定有环形的气流空间,所述管体的外表面成型多个有环向及轴向分布并通连气流空间的通风口,所述气流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海洋管道防风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于海上平台上并将运输管道(100)围于其内的管体(1),所述管体(1)的管壁内部限定有环形的气流空间(10),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成型多个有环向及轴向分布并通连气流空间(10)的通风口(11),所述气流空间(10)内设有导流板(2),所述导流板(2)用于对经迎风侧的通风口(11)流入气流空间(10)的风进行分流并导向上下方的通风口(11),此外,气流空间内还可枢转设置有叶轮(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洋管道防风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管体(1)包括径向间隔布置的内管(13)、外管(12)以及连接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海洋管道防风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于海上平台上并将运输管道(100)围于其内的管体(1),所述管体(1)的管壁内部限定有环形的气流空间(10),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成型多个有环向及轴向分布并通连气流空间(10)的通风口(11),所述气流空间(10)内设有导流板(2),所述导流板(2)用于对经迎风侧的通风口(11)流入气流空间(10)的风进行分流并导向上下方的通风口(11),此外,气流空间内还可枢转设置有叶轮(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洋管道防风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管体(1)包括径向间隔布置的内管(13)、外管(12)以及连接于内管(13)和外管(12)的管端之间的环板(14),内管(13)、外管(12)和环板(14)之间围成气流空间(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洋管道防风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的横截面整体呈菱形状,其四个侧面整体或者至少部分向运输管道(100)的方向弧形下凹,四个棱角分别朝向迎风侧、上方、下方和背风侧的通风口(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洋管道防风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风口(11)呈外端大内端小的喇叭状或者漏斗状;又或者所述通风口(11)为外端及内端大,而中间小的双漏斗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洋管道防风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管体(1)的外周套设有弹性管套(4),弹性管套(4)对应通风口(11)的位置设有与通风口(11)相通并向外扩张的喇叭口(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宁达,林越翔,李泽民,马建军,金鑫,陈万祥,刘波,康自超,黎俊,李亚龙,王若婷,李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